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口规模对一国的现代化进程有多方面影响,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在人口结构、经济规模、现代化进程和国家治理四个维度上具有独特优势,也面临严峻挑战。首先,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力资本规模优势,但也面临人口结构转换问题;其次,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规模经济优势,但也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再次,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发展纵深优势,但也面临更加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最后,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治理能力优势,但也面临更为复杂的治理场景。进一步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要以优化人口发展应对人口结构转换问题,要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破解资源环境约束,要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善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平衡,要以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改善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要推动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以适应复杂治理场景。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根本遵循。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着眼于解决“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解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相协调的问题提供思想引领,要着眼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为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提供精神指引,要着眼于塑造当代中国价值的解释范式,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党人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方法论指导,为在国际社会上弘扬更加公平、正义的共同价值提供中国的价值主张。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由不发达状态走向发达状态的必然趋势,昭示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现代方向,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作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早发形态,西方式现代化存在着诸多难以克服的固有缺陷,并非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关于现代化道路的中国实践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能够跨越西方所谓的“马尔萨斯陷阱”“中等收入陷阱”“马尔库塞陷阱”“库兹涅茨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开创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和新愿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参考和新选择。  相似文献   

4.
张喜红  张昕 《学习与探索》2023,(11):1-8+175
共享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重要方略,也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因此,科学把握共享发展的时代要求、厘清共享发展的实践原则、拓展共享发展的推进路径,对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共享发展要积极回应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把握以人民为中心、以公平正义为着力点、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时代要求,在实践中坚持人民本位的价值遵循、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指引以及普遍受益与合理差别的有机统一,以增强社会流动性、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作为切入点积极稳妥地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性命题,其中作为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向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式现代化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鲜明特色和本质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依法治国和美丽中国双重宏阔背景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蕴含着深厚的环境法期许,环境法治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保障性意义。然而,通过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式现代化环境法治供需样态的系统检视,发现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式现代化之环境法保障体系虽初具规模,却也面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尚未在环境法规范中形成主流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式现代化目标实现的关键性法律制度存在缺漏以及新时代公民尚未形成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法律素养等现实梗阻。对此,应通过增强生态环境法律规范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实质内容上的价值衔接与规则供给,聚焦于如何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牢固可靠的环境法治保障这一重大理论性命题。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百余年间,世界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涌现了西方现代化、苏联现代化和拉美现代化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并将古老中国拖入现代化的渊薮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之路。历经从“中国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成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高阶现代化、内生现代化与和平发展现代化的新路,实现了对西方异化模式、苏联僵化模式和拉美依附模式的扬弃与超越,为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贡献了新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使命要求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必须要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基本方略作为根本要求和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马克思的《资本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需要深入发掘资本创新的潜能,推动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预防和避免资本创新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缩小收入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资本创新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规范与引领作用,完善促进资本创新的体制机制作用。确保资本创新发挥积极正向的作用,助力生产力进步,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22,(1):54-59
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着深刻的变化,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关键。同时,在这一构建过程中,创新发展也被赋予新的内涵和要求。因此,基于这一背景,从全球竞争格局的变化以及国内循环需要两个方面深入分析缘何要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认识坚持创新的优势与难点,进而通过优化布局、提升能力、激励人才和开放创新等路径,来实现创新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消费市场面临“消费排斥”、供需“双向挤压”以及数据安全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数字经济发展势头正盛,在生产、交换、流通、消费各环节中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能够为消费市场开拓更多价值空间和发展机遇,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为消费市场注入强劲动力,表现为:微观层面上数字经济更稳健地推动消费品行业创新发展,中观层面上数字经济为深层发掘消费市场潜力提供条件,宏观层面上数字经济更全面地塑造消费新环境。展望现代化新征程,应当基于数字经济赋能消费市场的作用机制,从补齐城乡消费市场发展不平衡短板、发挥政府顶层设计优势、筑牢数据安全屏障等方面解决消费市场面临的挑战,促进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道路的选择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如何选择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崭新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关于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和观点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撑;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阶段、有步骤地统筹推进的结果;从价值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实现了对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成功开创,超越了传统现代化模式,创造了人类文明崭新形态,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依附论是以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宏观发展理论,通过不断修正和对新现象的诠释使其仍会保持持续的影响力。全球化语境下,依附论的意义和局限都更加清晰,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中心———边缘”结构仍是世界体系的基本结构,“边缘”国家谋求发展只能在此结构内上升,全球化使“边缘”国家具有更多依附发展的机遇。制定和执行有效的国际战略是实现中国顺利发展的关键。中国发展的国际战略应以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心”为目标,以参与、利用和改造现有国际秩序,扩大对外开放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新结构经济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自主理论创新的成果。本文运用新结构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资商业银行“走出去”的背景、模式、原因、挑战以及意义。本文总结梳理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模式与相关主流理论解释,对比后发现,中资商业银行对于境外业务的拓展没有照搬西方发达国家银行“走出去”模式,而是坚持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前提,结合中国自身与外部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与融资需求特点,综合自身发展战略与外部国际环境等各方面因素,不断调整和优化跨境网络结构,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道路,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得到极大丰富,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稳步建构。在世界格局呈现“东升西降”的形势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核与实践发展不断创新完善之时,应尽快厘清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普遍规律、独有特质、核心支撑和文明形态。在此基础上实现突破创新,逐步打破西方现代化话语本体的元建构,凝聚多元力量夯实话语主体的核心支撑,寻求话语载体空间中的“互惠性”理解,进而增强国际化表达,实现与自身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话语权和地位,更好地回应时代变革所提出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新特点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分工协作日益紧密、集团化和区域化的潮流迅猛发展。在这种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在我国当前全力推行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国应继续大力实施沿海地区的开放战略。与此同时,适时加快沿边开放战略,不仅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加快沿边开放战略的进程是我国全方位开放战略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指示和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要实行“大开放”的思想及最近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讲话精神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加速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之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生动而独特的表达。中国之治超越了西方理论的“政治现代化”路径,破解了现代化和民主化“悖论”。中国之治遵循了制度与道路的规定性,也重视实践的能动性,以相对灵活、及时有效的关键之策推动改革。中国之治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彰显了大国治理的韧性精神与价值追求。在当今世界,中国之治是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理论的有机统一,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样态,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成长的丰厚土壤。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学术视角,跳出西方话语及逻辑假设,提出和回应时代性、民族性、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还要以世界眼光,从中国发展、中国奇迹、中国之治中提炼出可以与世界分享的哲理、道理、学理,提炼中国之治的核心概念,向世界传播中国之道。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治国富民”的社会理想、“义利相兼”的价值理念、“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和“协和万邦”的世界胸怀是涵养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育现代化建设的奋斗者,建设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蕴含的软实力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因素,概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社会政治带来的重大变化和深刻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但理论界探讨中国政治文明的特点与价值时却对此因素有所忽略。本文认为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推动了国家统一与政治现代化进程 ,提升了中国政治文明的水平和地位 ;同时 ,也更加凸显了政治文明的中国特色 ,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和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一、三大视点(一 )共同推动日中经济合作走向新阶段2 0 0 3年 3月 5日至 1 7日 ,中国召开了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此次大会上 ,确立了 2 0 0 2年 1 1月在党代会上决定的“在 2 0年内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国家方针和实现这一目标的国家、国务院新行政体制 ,并决定深化机构改革。在国家建设方面 ,中国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基础 ,特别要深化农村、企业、金融、行政四大改革 ,进一步提高开放层次、调整产业结构和扩大内需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发展和现代化。在对外经济方面 ,中国将进一步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国际规…  相似文献   

20.
杨仁忠  吴颍 《国外社会科学》2023,(2):48-61+243-244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模式不仅没能纾解人类与自然、人类与本身之间的矛盾,而且进一步加剧了二者的冲突并为解决这一问题增添了新的难题。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两个和解”方案,对于消解资本逻辑对人的剥削和对自然的破坏,探索实现人类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以“两个和解”为核心的解决西方现代化弊端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创新发展,并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理论指南和实践方略,也为人类选择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