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1月16日至17日,由清华大学历史系主办的社会·经济·观念史视野中的古代中国国际青年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清华青年史学论坛在清华园顺利召开,来自两岸三地  相似文献   

2.
新科技和产业革命时代的到来与新文科建设的启动,对语言学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第三届(功能)语言学融合、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围绕“外汉互鉴、理论互融与本土创新”的主题,从外语学界与汉语学界、语言学内部各理论与流派以及语言学与其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之间的互融互鉴展开研讨,为新时代和新文科背景下语言学研究的融合、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新视角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金陵瞭望》2009,(27):20-23
2009年10月19日,第四届“创意中国和谐世界”文化产业国际论坛文化产业国际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论坛以“全球突破:国家文化产业振兴”为主题,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探索文化产业振兴之路。在此论坛上,南京市获得中国文化产业创意城市示范奖,南京市委宣传部获得中国文化产业创新机构推动奖。  相似文献   

4.
2010年5月13日,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圳大学分会场举办了高校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创新·创意·创业——高校文化产业发展,分议题主要包括:高校文化产业课程的改革、大学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高校文化产业学科建设、高校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高校出版社的建设、高校文化产业的经营与管理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2019年4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功能)语言学融合与发展高端论坛”。6位主旨报告专家围绕“语言研究与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语言学学科内部各理论、流派之间的互融互鉴”等议题展开研讨,齐商共谋语言研究的创新发展之路。本届论坛的举办顺应了当今交叉学科、跨学科以及超学科蓬勃发展的趋势,起到了助推语言研究和理论创新走向多元融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日,第八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这届展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画院”及“关山月美术馆”为主要承办单位,由董小明与严善缚担任总策划,以“青年墨语”为命题,推出“水墨形学·笔墨概述”与“水墨图学·原型研究”两个主题展。在历届双年展的基础上,本届展览回归刚水墨画的本质“形学”与“图学”的问题,1.9,70后青年水墨艺术为研究对象进行展示,旨在把握当代水墨艺术的发展方向,参展的艺术客多为70后的青年艺术家,展出作品约有400余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影纪实美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至世纪之交,电影理论界对它的研究经历了“探索争呜期”和“反思建构期”两个重要阶段。“第四代”“第五代”以及“第六代”(“新生代”)导演的创作分别在不同时期体现了纪实关学对于中国电影的渗透与影响。综合这两个阶段纪实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将其概括为四种研究视角和话语形态:电影基础关学范畴、电影现代思潮、中外影像传播理论、正面关注纪实美学的现象及理论等。这四种研究视角丰富了中国电影纪实美学理论体系,对电影创作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新时代国际传播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国际传播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除了传播学科外,国际传播的研究需要逻辑与论证学科的视角。跨文化论证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现实路径。鞠实儿提出的广义论证理论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本文依此提出了新时代国际传播中说理研究的具体思路。一、国际传播研究需要论证学科的视角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上,围绕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五力”——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1))。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西方政府和主流媒体对中国政府、媒体和民众的说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反而利用其话语霸权变本加厉丑化和抹黑中国,使得多数外国人不了解真实的中国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建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之所以强调“鲜明中国特色”,是因为中国构建战略传播体系不是为了制造对手,不是为了扩大意识形态分歧,而是为了更好地对外开展合作、实现互鉴共赢。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明互鉴”和“文明探源”发表重要讲话。在2022年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上,习近平总书记以《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题,再次就“中国文明历史研究”需要重点抓好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工作中,他强调:“我们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本刊以四川大学2035先导计划“文明互鉴与全球治理”首席专家曹顺庆建议开设的“文明书写与文明互鉴”栏目为基础,以“重写文明史”为年度话题,探讨为“文明定义”提出中国方案的可能性。文明定义以及所包含的文明观,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是文明史书写,世界上许多重要的思想家都参与过“世界文明史”“人类文明史”的建构和书写,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认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为文明定义和文明观留下了偏见。“重写文明史”的目的不在于短期内建构起代表中国立场的“世界文明...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2月23日至25日,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全国"毛泽东论坛"组委会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国深圳·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第四届"全国毛泽东论坛"学术研讨会,在伟人故里韶山召开。石仲泉、唐洲雁、胡德昌、薛广洲、李佑新和刘建武等专家学者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在开幕式上,唐洲雁研究员和  相似文献   

11.
《女人世界》2007,(7):30-30
随着“第十一届深圳国际汽车展览会暨第六届深圳汽车嘉年华”举办日期6月2日-6日的一天天临近,以“深圳国际车展”为主战场的“深圳车市年度汽车销售大战”已悄然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需要走互鉴与对话之路,这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文明之间的互鉴与对话。中国政治学要在坚守马克思主义中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国际学术界政治学研究的新观点与新方法,推动国际交流,全方位加强中国政治学和世界的广泛对话,提升中国政治学的国际认同度。其次是学科之间的互鉴与对话,即合理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以政治学为中轴的交叉学科体系,在“新文科”理念的指导下提升政治学回应当下复杂问题的能力。最后是方法之间的互鉴与对话,打通历史研究、规范研究、实证研究之间的关系,重视新技术、新方法对政治学发展的积极作用,以不同的研究特色构建中国政治学研究版图并推进不同研究流派之间的交流合作。互鉴与对话旨在本土诉求和全球视野中,既遵循政治学普遍的学科逻辑又彰显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确立的“中国式现代化”命题创造了世界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已经从一种道路实践上升为一种理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具有为全球现代化提供新路径、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塑造中国国际形象的传播价值。为更好地面向国际传播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在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基础之上,讲好“人口规模庞大”“共同富裕”“精神富足”“和谐共生”与“和平发展”的故事。在传播策略上,应以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为指导,鼓励相关学术研究国际化,构建多元、立体的传播网络,推动国际传播与区域国别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资讯     
>综合新闻中国国际公关大会6月在京举办5月23日悉,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主办的“突破与创新——2006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将于6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国宾酒店隆重举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今年是第六届。本届大会将以“突破与创新”为主题,围绕“全球公共关  相似文献   

15.
红乐 《国际公关》2013,(6):44-44
2013年10月4日至5日,“第六届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举行,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台湾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作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创办30周年纪念活动的组成部分,该论坛与2013年中外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捆绑式进行。作为第六届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的支持机构之一,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全程参与、全面关注、全力指导,副秘书长同享出席,并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相似文献   

16.
业内动态     
行业新闻>第三届中国公关节12月20日在京举办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公关节暨大型圣诞嘉年华庆典即将于12月20日在北京隆重举办。作为中国公共关系领域最具号召力的大型活动之一,本届公关节将发布具有巨大影响力的“2005年中国十大公关事件”的评选结果。此外,还将广泛邀请新网络、新媒体的代表人士,首次就“新媒体、新传播、新公关”的主题进行深入研讨。近400名来自政府、企业界、媒体界、公关界、广告界的专业人士将汇聚一堂共度公关盛会。>第七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初审结束12月12日消息,第七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17.
故宫作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与其有关的纪录片创作历来是我国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创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史学观念的转变、传媒的市场化发展、国际文化交流的加强、“民族复兴”的精神指引等因素使故宫题材纪录片在叙述对象、结构设计、表现手法方面都呈现出了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本文通过几部代表性故宫纪录片的分析,清晰地梳理出其演变路径,并深入思考纪实影像如何更好地讲述故宫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南京华艺音像公司拍摄的八集电视纪录片《血脉》前后历时三年摄制完成,摄制组三进台湾,远足日本、美国,采访了170多位历史事件当事人,以纪实的手法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以独特的视角扫描了海峡两岸悲欢离合的真实故事。两岸同胞骨肉相连的情感生动感人,该片新年前夕荣获第2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纪录片奖”。  相似文献   

19.
张笑吟  郭树勇 《国际论坛》2024,(2):134-154+160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受到战后全球文明交流交锋和多元共存的国际政治现实的推动。其中,文明互鉴既是理论研究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也是实现理论知识整合的主要动力,更是开展理论创新的国际化面向。新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在文明互鉴下的探索与发展呈现出一种动态、多元、辩证的前进趋势,主要体现为三个阶段:一是在建国初期、冷战大国文明博弈背景下同苏联、美国等国际关系理论间的文明激荡与文化交锋;二是改革开放后,在多元文明共存与和平发展的时代判断下,主动开展对国外理论知识的批判性引介,在融会中外的基础上提升本国理论自觉与意识系统化;三是21世纪后,积极推进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在新一轮的全球文明交流交锋中,凝聚以“中国学派”为代表的共同体意识,产生了面向国际学术界传播的理论范式成果,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外交思想对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建设发挥着总领性、全面性的指导作用,围绕国际关系的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和命题,而文明互鉴则将在新时期继续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进步与成长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保安,导演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1996年踏入北京城的刘永军,在保安这一行一干就是16年,而且千得有声有色:2004年荣获第二届首都“十佳五十优保安员”荣誉称号;2005年荣获第三届北京市“来京建设者文明之星”荣誉称号;2007年5月,他入选中国保安杂志封面人物而被全国保安业界所熟悉;2008年12月,荣获第四届北京市“创业青年首都贡献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