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娱乐的变态与变态的娱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日趋多元化和媒介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一些媒介为单纯吸引受众眼球和追求利益最大化,在社会事件传播中严重偏离正常轨道和价值标准,有意无意地过滤了事件本身的启发性及严肃性,使社会事件高度娱乐化,或者将其包装成彻底的极端娱乐事件,甚至对一些社会变态行为和事件过度追逐并放大为极端娱乐事件的现象层出不穷,使娱乐变态泛滥。与此同时,部分公众对媒介制造的一些极端娱乐事件和话题不仅不表示反感,反而以一种狂欢的心态去追逐和消费,从而表现为变态的娱乐。娱乐的变态和变态的娱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需要从国家法律法规约束、媒介行业自律,以及公众媒介素养培养等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传媒界的新闻娱乐化现象日渐明显.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不容忽视的现象。从新闻事业的功能属性、受众需求、媒介市场经济等方面分析了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播具有突出的娱乐功能,对于各个社会主体都具有重要影响.但监管缺失、过度娱乐化会产生不良后果,因而,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的良性发挥需要国家管理者和影视行业的共同努力.文章分析了意识形态在影视作品中的呈现,包括爱国主义、反腐倡廉、抗击疫情、传统文化等方面,以及影视作品中意识形态的呈现对个人、国家管理者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媒的娱乐功能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新闻报道中,娱乐化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作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工具,媒体具有向公众提供信息和事实真相的责任,与社会舆情保持着密切联系。新闻娱乐化现象,对舆情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需要从国家政策、媒体建设、传播受众等方面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5.
借助于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技术的进步,我们的社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巨大的变革——由传统社会迈入互联网社会进而到时下的移动互联网社会。同时,社会的日常生活方式与文化形态也持续受到这股技术力量的冲击,受到了巨大影响。审美意识是文化形态的一种,并且在新的移动互联网语境下,势必会产生有别于传统审美意识的一些新特征:审美媒介更加便携、自由,与文本的交互体验更加直接,审美活动也更趋于日常化。在这样的变化中,个体与群体的审美标准、审美体验与审美接受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变化,移动媒介的便携与交互体验的直接性使审美标准趋于差异化,社会个体之间借助于移动网络平台的交流更加便易也使得审美体验呈现出分享娱乐的趋势,同时,审美接受也由线性的“视域融合”特征演变成“块茎式”的“视域迭代”特征。在这种审美意识的革新中,把握住以上移动互联网技术对艺术活动、审美活动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其所产生的审美“娱乐化”、“低俗化”以及“审美泛滥”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娱乐性是大众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然而在市场逻辑的支配下,大众文化呈现只注重娱乐效果,而忽视对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追求,出现了过度娱乐化倾向。本文以电视节目为例,通过大众文化过度娱乐化的表现,分析这一倾向给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大众文化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反思大众文化过度娱乐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消费何以产生及其实质的相关研究,现有文献多基于微观消费现象讨论。本文以数字媒介为主的复媒体环境下发生的新消费现象为研究对象,梳理媒介化研究理论,较为系统地对新消费的产生及其实质、引发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具体而言,以媒介化理论为阐释起点,借助媒介可供性视角,从媒介化消费的生成以及影响下的实践规则两个维度加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媒介化消费的内涵、形式及实践规则。认为新消费实质为媒介化消费,其内涵包含“媒介化的消费”和“消费中的媒介”,并通过消费性媒介和平实消费两种表现形式进行展现。媒介可供性使得新消费场域偏向人文主义立场,链接了“人”和“物”,成为媒介化消费生成的重要因素,重塑了新消费领域“人—货—场”的实践规则,突出了中间地带的社会互动,强调货品的想象化、叙事化、社交化特征,实现了跨场域消费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现代信息革命也在大众传播媒介中产生了爆炸性的效果,信息与传媒的双向互动制造出了越来越高度密集的信息传播环境。E-因素在这样的氛围中隆重登场,并且通过传媒在各个方面影响着社会生活,娱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和传媒的代名词。本文从信息娱乐、消费娱乐、体验娱乐这三个方面阐述了传媒娱乐的产生与存在方式,并从大众的心理层面揭示了现代传媒中娱乐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际传播媒介论——对一种蓬勃兴起的传播媒介的评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际传播是和大众传播相对应的传播方式,它包括个体之间也包括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传播关系。随着电话、数字信息化技术等的发展,在一场新的“媒介革命”中,人际传媒正演变为媒介主角,它具有大众传媒个人化、媒介格局点网化、媒介终端一体化、传播方式双向化的特点,它对优化信息资源配置、信息深度开发及社会生产组织的信息开发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书籍传播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娱乐是传播媒介的重要功能。然而,在传播学的历史上,由于新闻学作为传播学形成的最主要的宗源,因而在媒介的研究方面,中外学人对书籍传播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娱乐虽然是传播媒介的重要功能,但除了上世纪60年代的斯蒂芬森的有关媒介的娱乐研究外,传播学的功能研究多集中在媒介对社会的实用传播领域方面。传播媒介在研究领域更多地作为一种社会改造的工具而存在,从而忽略了传播媒介作为娱乐的“玩具”的存在意义。本文是从书籍传播的历史角度,考察书籍传播中的娱乐因素存在现象,从而总结娱乐在传播媒介中的一般规律,进而,可以对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娱乐功能的认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信息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文化拥有了更广泛的传播与影响力。“泛娱乐化”本身是为了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对其做出的积极回应。但立足于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下——不该娱乐的也娱乐了。“泛娱乐化”的危害降低了大众文化品位,扭曲了模糊的善、恶、美、丑的概念。在“泛娱乐化”恶心循环中,大众陷入了对刺激、猎奇的追逐之中,社会责任感日渐削弱。反思泛娱乐化现象,警惕娱乐的过度化并提出对策,是防止“泛娱乐化”造成价值观沦陷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2.
国外媒介教育与我国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众传播媒介自诞生以来 ,在社会预警、群体沟通、文化承传、知识普及、创造娱乐等诸方面的出色表现已经证明其无可辩驳的工具价值 ,然而 ,几乎同时产生的弊害也愈益明显地凸现。面对传媒强大的影响和大量鱼龙混杂的信息 ,尽快在社会特别是中小学开展媒介教育 ,教育人们学会主动选择媒介、选择信息 ,并对其内容进行反省、批判 ,是信息时代人人必备的自我保护能力 ,也是国际素质教育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媒介娱乐化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形成一种趋势,但其过度发展造成媒介与司法、媒介与受众、媒介与社会、媒介与文化的矛盾,亟待法律予以规范,同时又要加强业者素质,以发挥媒介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传媒市场化进程加快,从中央到地方各种媒介传播总体风格的城市化、娱乐化、消费化和时尚化趋势日趋明显;但广大农村则被相对忽视,农村风格淡薄,农村节目(栏目)数量少,而且还在不断萎缩之中。表面上看,这只是当代大众传播机制调整与资源优化组合的结果,但深层次原因却蕴涵着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中,中国当代大众传播的目的、思路与经营等方面巨大或微妙的变化,关系着未来中国媒介文化与传播生态的嬗变。  相似文献   

15.
“沉默的螺旋”是一种传统大众传播的强效果论。结合CMC(以电脑为媒介的传播)与FTF(面对面的传播)有关群体压力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网络受众从众心理的动因继续存在,从众现象依旧普遍,因此,产生“沉默的螺旋”机制的基本条件在网络空间中仍然存在,并分析了“沉默的螺旋”在传统大众传播环境和网络传播环境中表现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众传播媒介正在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改变着他们的人格塑造与道德实践,要充分发挥传媒的思想教育功能,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媒介消费特点和个性心理来进行正确引导。大学生媒介接触从分类、频率、目的、信任度等方面反映出独有的群体特征,呈现出新潮化、娱乐化、崇拜化的特质,为此,要从媒介传播环境、媒介素养教育、媒介引导艺术等方面不断提高媒介传播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闻娱乐化现象在我国大众媒介中日渐兴盛。概而言之,新闻娱乐化是“媒体按照快乐原则和大数法则来选择和处理新闻的文化行为”(肖云),或在题材选取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或在新闻表达方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简而言之,新闻娱乐化主要“化”向内容娱乐化和表达娱乐化这两股支流。新闻娱乐化以电子传播革命兴起的19世纪中期为分水岭,以公众话语理念为…  相似文献   

18.
娱乐是大众文化所承载的主要功能之一,但是过度追求娱乐效果所造成的泛娱乐化倾向,却潜藏着文化价值危机。大众文化的娱乐化在消解权威的同时又为新的权威所支配,大众文化的泛娱乐化导致了个体自我价值的迷失以及娱乐聚合背后个体间的疏离。应明确并规范大众文化的娱乐功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众文化的引导,促进文化生产者和接受者的良性互动,以技术和法律手段管控泛娱乐化现象,促进大众文化的健康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懿宁 《国际公关》2023,(11):158-160
新闻娱乐化是指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并具有形式上强调吸引力、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要素的三个特征。当下,移动信息发展迅猛,社会化媒体成为新的新闻传播渠道。为了迎合受众,新闻娱乐化已然成为一种趋势,但目前大众传播的复杂情况导致了新闻娱乐化缺乏合理的标准与指导。本文主要以社会化媒体微博、微信及抖音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社会化媒体中新闻娱乐化现象与动因,并尝试给出对策,以推动媒体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及发展。  相似文献   

20.
出生、成长于互联网普及之前且现已进入中老年阶段的“数字移民”,在数字技术应用、数字媒介素养和数字文化理解方面,均与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数字原住民”有很大差异,也决定了“数字移民”在当下数字化生存环境中必然面临再适应和“再社会化”的挑战。从技术应用、社会行为和文化认同等三个维度对“数字移民”数字化生存适应性进行观察,发现“数字移民”在技术的生活场景应用与数字交往等方面适应性较好,在文化认同层面适应性最差,“数字鸿沟”仍然存在且不断加剧。系统性的媒介支持一方面能够帮助数字弱势群体追求美好数字生活,另一方面也是媒介技术公共价值实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