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院校不忘初心使命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担当。对内蒙古高校而言,培养各民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办学治校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是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因此,内蒙古高校要通过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推动“第二课堂”主阵地建设,以及加强和规范“虚拟课堂”导向性等措施,使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广大大学生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潜在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成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其大学期间法律素养的培育,直接关系着其未来参与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就法治社会所要求的公民人格而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核心观念包括主体性意识和守法精神,前者旨在强调大学生作为法治建设主力军应具有的主人翁精神和权利意识,后者旨在强调其责任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发生变化,社会化趋向明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回避社会发展进程中带来的各种影响,需要社会各界与家庭的通力协作.让全社会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庭的事情,而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努力构建社会化的运行机制与网络,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真正有所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素质的直接体现,大学生是否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介绍加拿大高校通过制定健全的制度体系、构建实践平台来开展义工服务,培养加拿大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指出我国高校应借鉴加拿大高校的做法,在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公民精神涵涉国家层面的责任担当精神、社会层面的诚信与体让精神以及个人层面的自治精神。当前的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契机、大学生活的适宜土壤和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精神准备,都为大学生公民精神建构提供了便利条件。高等院校应努力构筑教育合力,加强对教师及管理者的公民精神教育及榜样示范要求,给予大学生各种实践机会,以锤炼大学生的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6.
引导大学生学习保密法,培养其保密意识和自律意识,增强其爱国情怀,就是用体现国家权威评价活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使大学生保密工作真正生活化。大学生保密工作生活化需要重新认识两点,即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引领是克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边缘化危机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社会主体地位的回归使大学生保密工作生活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文化唯物主义理论视域,轮岗教师的乡土情感具有深刻意蕴,具体体现于:轮岗教师是认同乡村生活方式的“局内人”、是推动乡村学校发展的“同行者”、是担负乡村社会责任的“新乡贤”。目前,在轮岗交流实践中,存在着部分轮岗教师对乡村学校发展持“事不关己”态度、对乡村生活方式难以或不愿认同、乡村社会责任担当意识薄弱等问题。其原因在于:轮岗教师的教学岗位变动较频繁,乡村公共文化生活吸引力不足,轮岗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认知不到位。对此,需要通过以下举措形塑轮岗教师的乡土情感:健全乡村学校组织文化,增强轮岗教师的“主人翁”意识;重构乡村公共文化生活,提升轮岗教师的乡土认同感;明确乡村社会文化身份,引导轮岗教师的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8.
对大学生医疗保障与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在调查研究江苏省高校学生医疗保障现状及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建议将大学生像城镇职工一样纳入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强化政府责任,建立国家、学校和个人三方负担机制,提高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杀已成为一个需要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的自杀其深层的动因是不合理的生命观。高校德育理应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正确对待生命中的痛苦及对死亡的合理认识并在责任担当的自我实现过程中获得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由此起到从根本上对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科研训练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潜能的挖掘、知识领域的拓宽、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科研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校教育远离工程实际,脱离产业需要,培养的人才缺乏实践经验和创造性,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的不相适应等问题,探讨了对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的必要性,以及加强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分析责任的伦理含义,然后探究大学生责任伦理的内涵,最后论述了当代大学生责任伦理的主要原则是集体主义原则、仁爱原则和诚信原则,旨在引导大学生关注自己行为的价值取向,从而更坚定地担当起应负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自杀已成为一个需要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的自杀其深层的动因是不合理的生命观。高校德育理应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正确对待生命中的痛苦及对死亡的合理认识并在责任担当的自我实现过程中获得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由此起到从根本上对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来源于他们的研究素质,换句话说,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无和创造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他们的研究素质的高低.研究意识素质、研究伦理素质和研究能力素质构成了大学生的研究素质.由于大学生缺乏研究意识素质和研究伦理素质,学校需要对大学生这两个方面进行“启蒙教育”.大学生研究能力素质可分阶段进行连续培养,研究素质培养过程中需要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当今部分高校大学生健康意识非常薄弱。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未来的需要,一方面要加强健康意识,对健康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明确健康的评价和标准,为自身的健康状况做出恰当的评价;另一方面,学校需要狠抓体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人文教育和生活服务,多方位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正确引导。这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校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探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意识是人性的基本品质,加强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不是单方面的原因,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等方面不良综合因素形成。"解铃还需系铃人",加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其感恩意识和形成感恩习惯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共同努力,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环境是保障。  相似文献   

16.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成为大学生的共性问题,同时也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影响了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有对父母养育、师长和学校以及社会与国家的培养缺乏感恩。究其原因,家庭感恩教育的缺位、学校教育重知能轻品德的偏差、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和自我感恩意识缺失是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应通过重视和发挥家庭教育的示范作用、创造和利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搭建和强化社会实践的平台作用、树立和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来强化感恩教育,增强大学生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高校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素质做出了社会学的分析,指出高校教育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就应该培养和造就道德和能力兼备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使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担当社会所期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社会规则习惯是现代公民的必备品质,然而,当代大学生社会规则意识令人堪忧,原因是多方面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担负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的任务,为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社会规则意识,教学需要转变理念、创新内容、拓展实践。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关系到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关系到党员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前途。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需要在支部建设中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增强责任与担当意识;以老带新,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结合专业优势,坚持"学校—支部—社会"三方联动;充分发挥党小组在高年级学生中的作用,同时发挥新媒介的优势,推进大数据时代下的党建工作。只有将上述路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党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最终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20.
创业的本质在于创新,而创新则需要突破。从本质上讲,创业精神的培养就是要在培育创新型人才上下功夫。大学生是步入社会,并在社会中发挥中间力量的一个关键群体,他们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只有提前介入,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使其在出身社会后具备应有的创业精神,拥有自主创业、走向社会的本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