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说《狼图腾》英译本在海外的发行曾创下英译汉语作品之最。在译本中,译者采取了忠实与操控相结合的翻译策略:一方面忠实传达原作的深层语意,并尽可能保留原作中丰富的蒙汉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又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程度,对小说叙事方式进行修正,并对文本顺序进行一定程度的重组以帮助读者理解。此翻译策略值得译介现当代中国文学作品时借鉴。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时期的域外文学译介受到现实政治层面、翻译技术层面和本土文化层面的规范和过滤。现实政治因素支配了对外国文学的选择,以意译为主要的译介方式使得域外文学失去了原作的面貌,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学作品也会产生抵拒和制约。清末民初译介的文学作品更多的是域外文学的“中国式改写”。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中宗教文化元素的翻译目的是再现异国的风俗信仰,传达相关宗教文化知识,帮助译文读者了解作品的深层文化内涵。宗教文化具有复杂性、隐蔽性、民族性、专业性等特点,在翻译过程中应当遵循尽量保留、主次有别、异化为主、形式与内容兼顾、整体把握、注意细节的原则,以求准确、全面、深刻地揭示原作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文学研究一般是以研究作家、作品、读者为本体,而英美新批评派研究文学的侧重点则在于作品。细读是研究作品的方法之一,也是英美新批评派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其核心在于以文本为中心,用语义分析的方法解读文学作品,并强调文学作品是一个和谐的有机体,其每个部分都影响着整体,同时也接受整体的影响。本文以易安词中的《一剪梅》和《声声慢》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文本细读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5.
一般说来,在译介文学作品时可使用两种方法:归化和异化。此二法谁主沉浮?在翻译界有争论。笔者认为,在译汉语文学作品时应以异化为主,因为这有利于民族文化身份的保持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输出。本文以杨译《儒林外史》为依托,从五个方面探讨分析汉语文学作品英译时的文化翻译,即①生态文化;②语言文化;③社会文化;④宗教文化;⑤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西文化差异是影响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比较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分析西方文化对英美文学作品的渗透以及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西方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有利于归化异化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文化翻译策略在英汉翻译作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由我校中文系毕业的校友张效民同志主编的这一“辞典”,共收入鲁迅先生的全部小说、诗歌、散文、散文诗及70余篇书信,近300余篇杂文,共计收作品500余篇,并逐篇加以赏析。全部“辞典”近300万字,鲁迅先生全部重要文学作品,大备于此。“辞典”的编撰在引导读者认真阅读鲁迅原作,理解鲁迅先生崇高的人格精神,体味作品高超精湛的艺术水平,进而学习鲁迅精神。因此,“辞典”的赏析文字,以帮助读者读懂原作为基点,尤重艺术鉴赏。  相似文献   

8.
标题、书名的翻译是翻译中一个有着特殊困难的方面,其中出现的讹误也比较多,而以文学作品名的翻译尤甚.文章从<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抽出八部英美文学作品名的汉语翻译,从语言和作品内容两方面予以讨论辨析,旨在澄清误译,使两部工具书愈趋完善,并借以唤起译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翻译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互文性活动,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理解原文中互文性内容的意义,然后将其传译到目的语中。译者张振玉在翻译《京华烟云》时,还原了林语堂英文原作中的互文内容,不仅忠实地传达了文化意义,同时创造性地运用了四字结构和小说体例形式上的改造,提高了译本在中国读者中的接受度,成功地拉近了读者与原作的距离,使得这一译本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0.
浅析英美文学教学导入文化语境"三源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教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语境,只有将文学作品置于文化语境中,才能系统地了解作品的深层意义,就英美文学而言,文化语境“三源泉”,即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圣经》故事和亚瑟王传奇故事,是贯穿整个英美文学的脉络,也是英美文学教学的主要障碍之一。阐明文化语境,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  相似文献   

11.
从"流散"的视角重新审视华裔美国作家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归属问题。华裔作家具有双重身份、双重意识,作品中使用的中国文化符号也有别于中国本土文化符号的意义。以三位著名华裔美国作家及其作品为例,阐释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归属问题可知,中国文化在华裔作品中更多地是一种象征着中国文化的文化符号,而不代表传统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体现出双重文化身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藏族汉语诗歌受到了汉语文学的直接促发,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新时期以来,随着藏族汉语诗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他们的创作表现出对母语和母族文化的深刻依恋,从而在汉语创作与母语文化、走向世界和回归民族传统之间,呈现出一种徘徊、游荡的精神旅程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代重要的文艺批评理论,文化诗学旨在挖掘文学作品的文化性和诗学性,有助于从文本内外充分展现文学作品的精神风貌,因而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视角。基于文化诗学视角对葛浩文《废都》英译本进行鉴评,具有跨学科的思维和突出的研究创新性,不仅有利于充分挖掘该文学巨著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以及艺术感染力,而且能有效拓展翻译学的思维和学理空间。文章发现,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只有秉持文化诗学理念,才能在译文中再现原作的审美性、文化性及诗性。   相似文献   

14.
英语色彩词语与文学作品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语言,特别是文学语言,存在着丰富的、可以达到不同修辞目的的色彩语汇。基本色彩词语,由于演变过程中差异现象的存在,在不同语言文化系统中,其数量也不同。许多英美作家通过运用色彩词语,渲染气氛,点缀景物,使他们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国外关于基本色彩词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文化研究以及语言普遍规律的研究已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该文结合实例,阐述了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如何赏析文学作品中色彩词语的修辞效果,探索作家们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通天塔里的镣铐舞者——也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西方翻译研究出现的文化转向 ,使译者的文化身份和主体性得以彰显 ,在国内外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译者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从翻译过程 ;2从译者的译入语文化意识和读者意识来看 ;3从译作和原作与译入语文学的互文关系来看 ;4从翻译主体间性 ,即译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同时 ,译者主体性是有限度的 ,它又受到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文学文本转化为文学作品的艰难性及其深层原因,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当下对权利崇拜与金钱崇拜的后新时期的文化语境中,文学的接受主体审美趣味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读者对文学的人文精神的接受与追求作品真、善、美的艺术境界变成了对于文学刺激性与消遣性的阅读;读者主体性在退化,读者与一些追求世俗化的作者共同联手解构当代文学的理想精神,从而使得表面繁华的当代文学实际上在退化衰弱。大量的文学文本存在也仅仅是一种缺乏读者的潜在“文学作品”。文学文本要实现其文学作品的转换,当下读者必须经得起时代的物质考验,要培养自己阅读经典的兴趣及从整体上提高读者的文学意识。  相似文献   

17.
经典是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回顾新中国英美文学经典教学和研究60年的历程,我们发现我们走过了一条从赏析到阐释的曲折之路。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前的赏析以英语习得为主要目标,那么之后的多元阐释则离开语言实践,更多地关注文学与文化研究本身。两种倾向孰轻孰重,见仁见智,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使作品回归文学本身,又不至于过度阐释。  相似文献   

18.
英美文学学习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基本功,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西方的文化,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结合徐州市各高校的调研,分析了英美文学在大学生中的接受程度和接触方式.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受英美文学作品中反映西方文化和思维逻辑的典型作品的影响较深,对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马克·吐温《密西西比河上》与徐则臣《北上》是中美河流文学书写中“全球本土化”的代表作品:两部作品都聚焦河上职业群体,借助具有差异性的叙事视角,完成本土身份的空间建构。而两部作品中方向相逆的河流航行表明,无论是美国外向型文化接触过程,抑或是中国内向型文化接受过程,作者都运用航行地图行迹再现了本土社会与世界文化关系的演化历程,传递出可视可听的现代化元素。两部作品同向异构的“全球本土化”叙事,不仅揭示了不同国别作家在面对“本土”与“全球”时的思维差异与价值选择,还揭示了超时空语境下他们思考河流历史、河流现实以及河流未来复合关系的重要性,折射出中美河流文学作品间的文明互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英美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处理严重不足,母语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甚至成为边缘文化,导致学生缺乏对优秀汉文化的深刻理解及传播,消解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价值与效果.针对这种文化生态失衡的现状,大学英语教学中更新观念,增设母语课程,优化评估结构,促进文化生态平衡,加快推动区域文化国际化进程的步伐成为当代英语教育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