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锦贤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
日前查阅《汉语大字典》车部字,发现在释义上有不少错误。我作为《汉语大字典》的编纂者之一,觉得有责任提出来进行具体分析。 一、辂:音(一)义项②释为“挽车”,引例是《管子·小匡》:“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 按《管子》之例,释为“挽车”不当。“辂马”,《国语》作“轺马”。“辂”当为“轺”字之误。 相似文献
2.
朱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汉语大字典》疏误再议朱城对于《汉语大字典》中偶尔出现的疏误,笔者曾撰《〈汉语大字典〉疏误举隅》一文,作了一点拾遗补阙的工作[1]。尔后在翻检中,又发现疏误若干条,在此试作再议。一、书证偏晚例卒(3)步兵;后泛指士兵。《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完聚,... 相似文献
3.
朱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问世以来,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它代表了我国字典编写的最高水平,诚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文字丰碑。但因卷繁帙浩,终难尽善尽美。现将披检所见的一些微瑕偶疏胪陈如下,略申浅见,与编者读者讨论。 一 作为以解释汉字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当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字义的历史状况。其中,溯源问题甚为重要。《大字典》在这方面是卓有成效的。但是,有时所引例句的时代似嫌晚了些。例如: 相似文献
4.
5.
《汉语大字典》引证丰富,由于编者对引用古书不熟,文意理解出现偏颇,直接导致在标点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经过十年修订,《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对原版标点错误有所纠正,但标点问题仍然不少。现将《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存在的专名号标注问题分作十类,列举35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辨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琼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74-79
《汉语大字典》卷末所附《异体字表》是迄今为止对于汉字楷书异体字规模最大、最 为全面的一次整理,有很重要的 参考价值。但该字表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有些字之间本非异体字关系,但字表却 将它们当作异体字收入表中;另一方面,有些字之间本应该属于异体字关系,而字表却未能 予以沟通。现结合实例,对各类存在问题的性质及其产生原因,加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7.
杨凤仙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
“幸”字条目下所收的字形是将“幸”(ta)和幸(nie)(隶变后与幸运之幸为同形字)混在其中,不论是从字形,还是从音义上,都应将其分立,因为它们分别是三个不同的词,只是隶变后形近,形同。 相似文献
8.
何茂活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30-35
《汉语大字典》引文中存在文字错讹、句读失当、异文处理欠妥等问题。兹举上述各类疏误21例予以辨析,其中3例(叉、仗、緐)为第二版新出现的讹误,其他各例两版皆同。今后该字典修订中应注意加强引文核校工作,尤其注意克服形近而误的问题;对存疑的故训,应参考已有研究成果予以考实,避免误会和肢解;对文献异文应甄别去取,或加必要标注,以求字典内部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9.
麻爱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1):148-151
关于个体量词的编纂,《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有不少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漏收量词、义项分合失度、名词和量词混同、例证晚出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可以为今后的修订提供参考,使两部重要的工具书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0.
较之旧版八卷本《汉语大字典》,2010年出版的新版九卷本《汉语大字典》在增收漏收之字,统一字形,纠正错误的读音、义项、例证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动,反映了学界较新的研究成果。以冫部为例,新版将旧版所收"■"字改为"■"字,"■"字注音改为liù,对"■"字的释义、注音均有较大改动。但仍存在一些失误,如误收"况"字,漏收"■"字,误"淫"为"■","癛"为"■";"冾"、"■"等字注音与所引反切不符;"冶"等字漏收多个义项;有些书证失当,如冷、冶、凌、■、凝。 相似文献
11.
宋铁全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3):125-128
《汉语大字典》每一字头,凡属《说文》收录者,其释义必先引用《说文》,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在《汉语大字典》的书证系统中尤为重要。由于未能准确把握段书的真实内涵,《汉语大字典》引用的相关书证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义例不符、断章取义、割裂复词、误解虚词、错字衍字等。在考察相关书证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实例的辨析,对各种问题进行分类讨论,纠举谬讹,总结致误之由,为今天语文辞书的编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钟维克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2):F0002-F0002
《汉语大字典》第四卷第二九二四页"罢"字条第四义项"废除""取消"。其引文为:《资治通鉴·唐顺宗永贞元年》:"贞元之末政事为人患者,如宫市、五妨小儿类悉罢之。"按:此引文中,"五妨"不通,应是"五坊"之误。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几点。一是字形相近,"坊"、"妨"两字,除偏旁不同外,其他都一样。其二是读音相近,除了声调不同外,声母、韵母都一样。这种情况的确容易造成人们的误写、误认。但是《汉语大字典》是全球有影响的权威工具书,众多专家学者核查、校对,所以以上两点还不是根本的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其一是对唐代历 相似文献
14.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5):78-83
《汉语大字典》中古注的释义条目存在注疏意图把握失误、注疏文字理解失误、注疏材料引用失误等情况。为此,编者在建项释义时,需要结合注疏所在的原文文意,准确地将夹杂在注文里、蕴含在句意中、组合在语词间的字义信息钩稽、提取出来,使之成为可信可靠的释义素材;编写历时性大型语文字典,除了关注古籍原典里古今语言文字之殊外,还要充分重视古注同今语间存在的诸多不尽相同的地方,从而正确地对注疏材料加以转换,合理地进行再度诠释,以保证建项释义的质量;应选准选好训释材料,甄别核实引用注文,防止古注材料取舍不当乃至引用错谬。 相似文献
15.
《汉语大字典》是当今规模最大的高水平字典,具有广泛的影响。出土简帛文献是任何大型语文辞书编纂都应充分利用的材料。经全面统计,《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中的全部简帛例证共432条,通过逐一查核,发现有162条例证存在释读问题,占简帛例证总条目的37.5%。这些释读错误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例证文字隶定误,计141条;二是例证文字释义误,计4条;三是例证文字断句误,计10条;四是例证文字脱文误,计9条。除此以外,还存在其他相关问题,一是第二版不但未对第一版简帛例证的释读错误予以改正,而且还产生了新的释读错误;二是其《主要引用书目表》未能正确反映所引简帛文献的情况;三是对简帛文献的利用很不够。 相似文献
16.
《汉语大字典》在借鉴、利用古注材料建项释义方面着力甚勤,成效显著,然百密之疏在所难免。文章从其第二版第一卷中选取或有疏误的条目略陈管见,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误解误用古注释义,包括对古注理解或引用有误,对古注瑕疵未予甄别,对古注实际含义认识不清;二是沿用古注单字释义,其中有的属临时义不宜立项,有的意义欠明确易引起歧解;三是依据孤例古注释义,致使义项内容单薄,不具概括性。 相似文献
17.
《汉语大字典》指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祥松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9,(4)
本文指出了《汉语大字典》在检字法方面 ,形、义方面以及书证等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供参考 ,同时对《汉语大字典》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8.
朱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1):133-137
例证是语文辞典释义的基础,也是义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型语文字典来说,丰富的例证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汉语大字典》中偶有少例、缺例现象,影响了字典的质量和使用价值。文章为有关条目补充了一些例证,并对其中部分叉项的释义作了适当调整,以期对这部巨典的修订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王粤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汉语大字典》释义商兑王粤汉释义是辞书的灵魂,是辞书学领域一个至为重要的问题。探讨这一问题,分析重要字典释义方面的实例,对当代字典、词典的编纂,对丰富和完善辞书学理论,无疑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拟对《汉语大字典》的部分释义略陈管见,以此就教于辞书编纂和... 相似文献
20.
王作新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3):54-57
字典、辞书的释义具有稳定性,同时也往往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封闭性。作为共同语的地域变体———方言,具有存古性,又有创新性,其词汇则往往可成为字典、辞书编撰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以宜昌方言词为参照,结合文献考察,对《汉语大字典》以及《现代汉语词典》中几个语词的释义进行商讨补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