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决策》2009,(10):4-4
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崛起规划》,从八个方面对中部地区发展进行再部署,同时提出了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这是继2006年4月中央颁布中部崛起10号文件之后,关于中部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尤其是《规划》中“两横两纵经济带”的提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圈等中部经济高地全部覆盖。  相似文献   

2.
王运宝 《决策》2007,(4):10-13
“中部版图上最活跃的改变者.“面对合肥在2006年发生的变化,众多媒体与观察者给出了这样的评价.2006年是中部崛起政策元年,以去年4月的中央10号文件为标志,中部崛起36条政策正式实施已经整一年.……  相似文献   

3.
王运宝 《决策》2006,(8):12-14
在经历了多年的争论、预热之后,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四个中部的城市群,正式入围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10号文件,也意味着进入了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视野:  相似文献   

4.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后,中部六省在谋求协同发展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9月18日至20日,中部六省省委书记、省长首次齐聚郑州,出席中部论坛郑州会议,共谋“中部崛起”发展大计。9月25日,第一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长沙拉开帷幕,中部六省无一缺席。此举不仅是落实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国家八部委和中部六省在联手搭建“中部崛起”的投资贸易平台,更是中部六省协力谋求“中部崛起”的实质性动作。  相似文献   

5.
圈造天元:经济圈背后的“关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运宝 《决策》2007,(3):10-13
"中部版图上最活跃的改变者."面对合肥在2006年发生的变化,众多媒体与观察者给出了这样的评价.2006年是中部崛起政策元年,以去年4月的中央10号文件为标志,中部崛起36条政策正式实施已经整一年.  相似文献   

6.
"中部版图上最活跃的改变者."面对合肥在2006年发生的变化,众多媒体与观察者给出了这样的评价.2006年是中部崛起政策元年,以去年4月的中央10号文件为标志,中部崛起36条政策正式实施已经整一年.  相似文献   

7.
徐浩程 《决策》2007,(12):1-4
着力构建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加强中部地区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建设。中部崛起10号文件中的这句话,让众多城市看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中部地区快速发展,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构想。2006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正式形成。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中部地区崛起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从4月10日起,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都将目光聚焦于“中部崛起”,纷纷派出记者团采访中部六省的主要领导,并刊播了一系列文字、图片、视频等新闻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以下是这次系列报道中,中部各省对崛起问题的思考与关注——崛起的支点:以推进  相似文献   

10.
一、实现中部崛起的关键在于加速推进工业化(一)实现中部崛起是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中部地区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工业  相似文献   

11.
建立现代物流体系促进中部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中西优势互补,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中部地区如果不能崛起,中国区域发展的总体目标就不能实现。而在中部崛起的战略中,按照“大市场、大流通”的思路发展中部地区的物流产业,是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各种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4月10日宣布,在发改委设立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该办公室主要负责研究提出中部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有关工作的协调和落实。这标志着中部崛起进入了更具操作性的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13.
在促进中部崛起中率先崛起,这是仙桃市“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奋斗目标。纵观近年来仙桃的发展,其经济总量连续20年位居全省县市之首,曾六次跻身中部十强,是中部经济强市之一。可以说具备了率先崛起的坚实基础和优势,只要抢抓机遇,找准定位,跨越发展,“中国体操之乡”能跳好率先崛起的“跨越体操”。  相似文献   

14.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意味着中央已将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对中部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摆在中部地区面前的重大课题。国家级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示范区,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其综合优势,带动地区加快发展,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5.
武汉城市圈获批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5年来,坚持先行先试,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创新,为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促进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中原崛起须加速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中部发展已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国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作为全国人口和农业第一大省,地处中部6省腹心位置及战略支撑点的河南.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崛起的规划和措施”中.无疑有着中部其余5省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汇聚国家多个部委和中部六省主要负责人的中国中部论坛4月25日在合肥举行,会议透露出强烈信号:中国正从各个领域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中部地区加速崛起,以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在论坛上说,国家发改委作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的主管部门,正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部六省,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加速推进或尽快组织实施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开创2009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为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中央做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中部崛起”成为国家战略。温家宝总理今年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9.
张道刚 《决策》2005,(1):14-18
在中国区域政策版图上。东部、西部、东北三大区域政策板块构成了三个政策高地。剩下的中部在三重挤压下。陷入了“政策洼地”。当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中部时。实际上是在关注“政策中部”。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人们津津乐道的“经济中部”和“地理中部”已不复存在。从这个层面看,“政策中部”概念才是本次策划的主旨所在。事实也正在证明这一点。从“中部塌陷”的尴尬,到“中部崛起”的呼喊;从去年全国“两会”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表述,到“中部崛起”首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六项任务之中;从官方和民间的热议,到电部六省频频出招推销各自对“中部崛起”的理解,在经历了东部加快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区域开发浪潮之后,“中部崛起”正在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20.
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是振兴湖北经济、带动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并出台了文件,使这一决策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鄂办发[2004]26号文件下发后,我们结合实际,认真学习讨论,制定目标措施,抓紧贯彻落实,力争尽快融人大武汉,以大融合促进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