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或准则,它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尺度.儿童期是儿童产生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并形成最初个性倾向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进入文明社会后,人们对道德有种种不同的看法,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应努力在对道德的理解上达成基本共识。道德实质上是人类智慧地生存的生存方式,是现代社会价值体系的母体和基础,它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本规定性,是人区别于宇宙万物的主要标志。道德与伦理、法律的关系十分密切,伦理作为一种道德秩序实质上是道德规范发生作用的结果,道德是法律的依据,也是法律的实质内涵。个人的道德素质是通过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形成的,社会的道德水平是通过道德建设实现的。道德是人性的综合体现,集中反映了人类的应然本质,对于个人和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个人幸福之体,世泰民安之基,人天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3.
<正> 所谓道德,就是人们对于自身所依存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反映形式。是依靠教育,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等的总称。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受到主、客观两方面的制约。人的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统一的社会条件;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重要条件。道德的形成和产生是一个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极为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研究道德的种系发生与个体发生旨在从人类道德的群体和个体(或社会与个人)两个方面更为详尽地考察原始道德的具体发生。移种系发生而不称群体发生旨在强调其初始的发生学意味,因为人类最初的共同体或群体—原始氏族、部落等总是以种某种自然基质差异的种族为前提的,以某种血缘联系为纽带的。道德的种系发生主要是指人类的一定氏族、部落或民族等人类群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主要是指史前时期或野蛮时代)的原始群体道德意识、道德实践、习俗和规范的发生。所谓道德的个体发生是指原始人类个体的原始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发生。这种发生学的实证性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关于道德起源、基础、本质等理论,而且对当前国内在道德本质、起源、基础问题的学术讨论也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5.
<正>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雷锋式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能给人志气,给人力量,展示光明,激人奋发,是铸造美好心灵的基础。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道德不仅表现为由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而表现出来的风俗习惯,还表现在个人品德方面,从而形成个人的道德品质。道德产生的较早,在人类社会出现阶级和国家之前,就已经有了原始的朴素的道德  相似文献   

6.
道德是历史的和具体的,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以及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道德具有不同的内容,对人的行为所作出的道德判断也会不同。但是,如果说以往历史条件下的道德基础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话,那么,在全球化和后工业化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全面开放的社会必然要求有一个确定性的道德基础,而人的道德存在就是这样的基础。人的道德知觉、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为选择的能力等,都来源于人的道德存在,而不是通过教育的途径获得的。关于道德的实现,一方面取决于人的道德存在的形成,另一方面需要得到道德制度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道德优劣论     
一、道德的任意性人类的道德多种多样。它们的不同 ,首先表现在适用的范围上。一些道德 ,如诚实、节制、谦虚、公正、勇敢、智慧等等 ,是任何时代都提倡人们遵守的 ;反之 ,另一些道德 ,如“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言、妇容、妇功、妇德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等等 ,则仅仅是一定社会时期提倡的。由此观之 ,一切道德显然可以分为两类 :“共同道德与特定道德”。所谓共同道德 ,也就是人类共同道德 ,是任何人都应该遵守的道德 ,是适用于人类一切社会一切人的道德 ,是一切社会一切人都应该…  相似文献   

8.
试论道德对社会信用制度的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的社会信用制度。本文认为 ,道德是从宏观上支撑社会中主要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以及由此联合成的统一的社会合作体系 ,从微观上着重支撑和调整社会经济环节中的行为规则体系。道德作为非正式制度 ,除了支撑社会关系制度、自然关系制度外 ,主要支撑的是社会经济信用制度 ,道德与经济信用是人类社会中的矛盾统一体和逻辑统一体。而道德对经济信用制度的支撑主要体现在把“道德资源”融入在经济活动中 ,并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底线道德是人类最低的道德,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一个基点,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切入点,把底线道德纳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视野,符合我国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首先对底线道德的内涵进行分析,认为其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在调整利益关系中符合善的最低、最基本要求而履行的基础性道德义务;其次分析了底线道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科技与道德是支撑人类社会生活的两支重要力量,保持合理的张力是人类生活的必需,也是历史的结论和现实的诉求。合理的张力意指科技与道德之间的动态平衡,使它们的发展保持在合理的界限,促进科技与道德的共同进步、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使科技统一于恪守道德底线和追求道德理想,道德谋求科学性、时代性和相对稳定性的整合,最终合流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健康持续这一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环境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人类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后用环境代价换来的。当代环境道德的核心,是建立真正平等的、公正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共存共荣。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现阶段,环境道德建设应从环境道德教育、建立绿色消费观念、增强科学精神、合理利用科技力量、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道德义蕴与道德规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道德是人类观念文化的两种不同形式。科学作为人类反映客观世界发展规律性的知识体系,以真为目标追求,具有认知功能;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以善为目标追求,具有规约的功能。科学与道德是有区别的,但确认这种区别,并...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传统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冲突,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许多学者从经济对道德的根源性上阐释道德观念的变化与发展.并致力于探寻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道德伦理体系,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诚然,道德的发展最终受经济关系的制约,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会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体系和理论,但道德决不仅仅是作为为经济论证和辩护的工具,为经济服务的手段时才有其存在的意义。道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品格,它是人的价值和意义的体现,是真善美的统一。一、过招与真的统一道德是调整人与人…  相似文献   

14.
[摘要]追求个人与社会大众的幸福,既符合人类的本性,也是社会发展的使命和终极目标。但是人的社会性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个人必须以正当的途径去追求幸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要充分发挥经济人性、追求个人幸福的最大化,同时也要受到社会道德和制度的约束。在当前我国大力建设和谐社会时期,构建集经济人性、道德人性和制度人性对立统一于一体的和谐人性,才会使作为社会人的个体获得健康人格与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并促进大众福祉。  相似文献   

15.
管理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活动,具有多种形式,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管理道德是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调整和协调各种管理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管理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一个分支,应当根据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科学管理的新特点和新形式,认真总结管理道德建设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适时调整道德规范,构建科学的管理道德体系,对于保证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道德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道德是调整人已、群己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评价和判断人们行为是非、善恶、荣辱的准则。道德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在人己、群己发生利益关系,尤其是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才会产生的现象。当人己、群己利益一致的时候,是无所谓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7.
道德冷漠及其社会表达呈弥散之势,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常态,这反映出个体道德冷漠积聚而成的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和人类道德状况的恶化,严重威胁整个人类社会的安全与发展。道德冷漠具有完备的形成机制:社会分工促使人际关心悬置;现代官僚制导致人的异化;个体道德信仰的虚无引起道德行为的消解;网络化带来道德责任的失落。  相似文献   

18.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因为社会生活需要依靠道德准则和规范来调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从而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和纪律.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中,处处反映出与道德伦理的密切关系以及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态伦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学是伦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是现代生态科学和社会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关于人和自然的道德学说。生态伦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界道德关系的伦理学分支,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的西方工业化国家,主张把道德行为的领域从人与人、人与社会领域扩大到人与自然之间。中国古代儒家学派一些杰出的思想家从研究人人际关系出发,也提出了许多极其宝贵的生态伦理思想,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生态伦理道德观。他们所提出的“天人协调”、“天人合一”以及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等思想,对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起到了相当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的整个精神世界中,道德人格是以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为标志的。培育一种健全的道德人格,能够促使人对道德的追求和选择,从而形成一种人的自主、向上、严肃、负责的态度,并自觉"慎独",做有理想、守德性的道德新人。一个具有成熟、健全人格的人必定是一个社会人格与自我人格统一的人,一个自觉高标准要求自己和不断提高自己人格的人,就一定是具有德性人格的道德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