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美龄 《现代妇女》2014,(2):197-198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正式提出"以禅喻诗"的主张,使"以禅喻诗"成为了一种风气。其实,从内在本质来讲,"以禅喻诗"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本文仅从艺术思维和宗教思维,灵感与顿悟,"语不惊人死不休"与"不立文字"这三个角度来论述。  相似文献   

2.
女人如茶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最早出现于"诗经",在《诗经·邶风·谷风》中有"谁谓茶苦?其甘如荠!"之句,此句一直沿用至中唐,"茶圣"陆羽撰写《茶经》之后,茶的"地位"最终确立。茶,谁都品尝,可是谁又能确切地把茶之味,茶之韵一一确认出来。一千人有一千人的感受,一万人有一万人的体验,正如禅宗推崇的"拈花微笑,  相似文献   

3.
闲话茶诗     
朱桂馥 《老年人》2013,(2):46-47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的故乡。中国人大多喜爱饮茶,它既是一种生活物质需求,也是一种精神文化享受。千百年来,这已成了一个传统,一种习俗,所以民间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茶虽列第七,但对很多人来说,茶如知自己,"不可一日无此君"。只要一提起茶,就有一股香气沁人心脾,产生一种淡定怡然的感觉。中国也是一个诗的国度,国人  相似文献   

4.
骆远 《老年世界》2014,(6):43-43
一、茶与诗词 早期的文化常以酒助兴。从屈原的“奠桂酒兮椒浆”到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均为酒诗。酒诗常常是天下地上,玄想联篇,与现实却无干碍。恰恰在这时,茶加入了文人列。茶,也从此走上诗坛。左思写出了我国第一首以茶为主题的《娇女诗》。这首诗,写的是民间小事,写两个小女儿吹嘘对鼎,烹茶自吃的妙趣。题材虽不重大,却充满了生活气息,从娇女饮茶中透出对生活的热爱,透出一派活泼的生机。  相似文献   

5.
正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在《四休居士诗序》中写道:"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这就是"粗茶淡饭"的由来,意在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现在,我们常常听到"粗茶淡饭"这个词。许多老人把"粗茶淡饭"同健康挂钩,因而时常劝告年轻人多吃素。但这里要做出区分,健康的"粗茶淡饭"并非主食只吃粗粮、不吃肉或完全吃素。字面上,所谓"粗",指的是粗糙、简单。在我国茶文化中,"粗茶"是指较粗老的茶叶,口感苦涩,但含有茶多酚、茶多糖等物质,有抗衰老、降血脂、调节血糖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刘钦贤、何吉发;贵州省:段家永、李佳贤;湖北省:彭真飞、余小力;湖南省:卿前鹏、钱大越;广东省:黄力、彭省洁等诸位诗友:你们好!最近读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出版的2012年3月号《读书文摘》,其中选登了一篇王春瑜先生写的《土匪诗》,觉得有点味道:土匪自有土匪的风格,土匪的气质,土匪的语言……使我看到他们在杀人放火之外的另一面,甚至"坏"中也有点人性,"恶"中也有其区别,如半个世纪前山东临城抱犊崮的一帮土匪,他们用诗来总结他们的"抢劫":  相似文献   

7.
梁彤 《老年人》2015,(3):48-49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郑板桥撰写的这副对联生动地表明了"评水"为古代茶人的一项基本功。"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清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的论述,说明水质优劣对茶味彰显的重要性。自中唐陆羽著《茶经》之后,不同时代的茶人在书写茶书之时,必会涉及对水的论述,其中不乏评水的专著,  相似文献   

8.
张琦 《伴侣(A版)》2013,(8):10-11
对于许多年轻人和早已不再年轻的人来说,"青春"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多数人看来,青春就是用来疯狂的,如果不能像《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玉面小飞龙郑微一样轰轰烈烈地哭过爱过、高歌过失恋过,简直就是虚度了青春。然而,《致青春》片中郑微的饰演者杨子姗却是在安静中走过青春的。杨子姗是个不折不扣的"宅女",她不喜喧闹,性子沉静,一本书一盏茶就可以耗上一整天。虽然《致青春》的热映为她赢得了不小的知名  相似文献   

9.
诗歌具有音、义、形、境四个创作空间,本文通过分析《设计诗》一书,论述其如何以"形"来表现诗歌的其他三个空间:音、义、境,进而阐明书中运用了"平面设计"这一媒介对"形"进行表现,最终说明《设计诗》一书中体现的诗歌和平面设计的融合,肯定了视觉诗这种新颖的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10.
喝茶与联姻     
明代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有解释:"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现在,一提到"结婚"我们脑袋里立马闪出的词,估计就是"房子"。可在古代,在婚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可是"茶"。送聘礼叫"下茶";女方受聘,叫"吃茶"或"受茶";洞房里要喝"合茶"。"虽说茶排在七件事中的最末位,但是它在国人婚姻生活中的重要性,可是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茶的故乡,种茶、制茶、喝茶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人",可见茶的保健功效非同一般。同时,我国又有句俗语,"喝茶不洗杯,阎王把命催。"说的是,茶虽有益健康,但错误的饮茶习惯却会带来相反的结果,"不勤洗茶  相似文献   

12.
李白在诗中虽然没有明说月光何以透进房中,但根据常理,无非是从开着的门窗进来,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在另一首诗中,李白倒是清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望月有怀》)明确告诉我们,月光是从窗子进入室内的。这首诗表达的情绪及手法与《静夜思》颇有相似之处,都是开窗见月,见月思人。其实,唐诗中描写"开窗"或"窗开"的诗句,多不胜数。如李白《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诗中有"开窗碧嶂满",孟郊有  相似文献   

13.
杜甫是我国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多忧国忧民,被称为"诗史"。除了忧国伤民之作,家庭亲情诗同样是杜甫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月夜》一诗便是杜少陵思念家庭亲人的名作。从艺术特色、情感内涵与情感特征等角度出发,探究分析杜甫《月夜》一诗体现出的真挚感人的亲情,挖掘《月夜》一诗的亲情内蕴,以便更真实、全面地了解诗人杜甫。  相似文献   

14.
王之涣的诗现仅存六首,确都堪称经典之作。唯《凉州词》一诗历来争议颇多,本文在查阅王之涣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与考证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王之涣的"行第"排"王七";《凉州词》中的"黄河"即当时昆仑山塔里木河。  相似文献   

15.
王保群 《职业》2011,(23):135-13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诗经》中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诗篇,可以分为恋爱诗和婚姻诗两大部分。婚恋诗主要在《国风》中,《国风》一百六十篇,反映婚姻恋爱主题的将近一半,《郑风》《卫风》《周南》《召南》中写爱情的诗也很多。  相似文献   

16.
新春话药酒     
药酒文化——从屠苏说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元日》诗,描述的是喜气洋洋的春节景象。在诗中,除了有新春习见的爆竹、春风、桃符外,还有大家都很陌生的"屠苏"。"屠苏"是什么?在新年到来的日子里有什么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彤  吴欣 《现代交际》2012,(1):66-68
2010年11月10日,"给力"一词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中使用,引发舆论震撼。随后,"给力"成为了2010年度汉语新词语之首。2011年5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此次报告中,共有497条词语成为2010年度汉语新词语。本文即以这497条新词语为研究对象,从它们的基本情况、特点等入手,研究新词语产生和消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神十成功升天、再次对接天宫一号不久,《南方周末》发文《航天技术如何"接地气"?》.题目看似很大,却单单列举了美国航天技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数例,用意在鞭策中国航天,仰望星空之余,还要狠接"地气". 不过,"知彼"而不"知己",不免缺憾;己身之"玉"硬度不明,"他山之石"便会效用大减.  相似文献   

19.
《天山牧歌》是闻捷最有代表性的生活抒情诗总集,也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边疆少数民族的抒情诗集。其中被誉为"劳动和爱情的赞歌"的《苹果树下》尤其值得称道。诗中倾慕、追求、等待、表自等爱情生活情趣,别开生面,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在当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这首爱情诗深刻的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尚,而且在诗的构思中把爱情同创造新生活的劳动相结相合,可以说它是一首"生活的赞歌"。  相似文献   

20.
梁彤 《老年人》2015,(2):52-53
茶,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也承载着中国人的无穷智慧。浏览关于茶的文字,每每震撼于古人对茶的用心和讲究,让人满怀敬意和自豪。梦回"琴棋书画诗酒茶"的古时空,着一身大袖宽袍,享一朝诗意人生,一声长啸,岂不快哉!当然,这仅仅是个梦而已。在古人面前,我无法掩饰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浮躁、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