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知贤荐贤甘居幕后《韩诗外传》记载有孔子与子贡的一段对话:子贡请教孔子:"在诸侯国的大臣中,哪个最贤明?"孔子说:"齐国的鲍叔牙和郑国的子皮。"子贡说:"齐国的管仲和郑国的子产应该是最有名望的大臣。"孔子笑了,他说:"管仲是鲍叔牙推荐的,子产是子皮推荐的。而没有听说他们推荐过什么人?"子贡听了,心领神会地说:"荐贤贤于贤。"孔子说:"知  相似文献   

2.
对于颜回与子贡,孔子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德行,颜回;言语,子贡"的说法。子贡和颜回同孔子都有深厚的感情,代表各自的思想和方向。他们都为我们提供了精神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正子贡问孔子,乡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乡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不能肯定。你说的这两种情况,不如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乡里的坏人都厌恶他。孔子认为,对"众恶之"或"众好之"的人,都要进一步考察,方能下结论。孔子把人品鉴定为三种类型。一曰"乡愿",即伪善人;二曰"中行",即合乎中庸之道者;三曰"狂狷",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按此归类,众好之者,有可能是  相似文献   

4.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语出《礼记·杂记下》:孔子的学生子贡随孔子去看祭礼,孔子问子贡说:“赐(子贡的名字)也乐乎?”子贡答道:“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孔子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文武指善于治国的周文王、周武王。这段话是说:一直把弓弦拉得很紧而不松弛一下,这是周文王、周武王也无法办到的;相反,一直松弛而不紧张,那是周文王、周武王也不愿这样做的;只有有时紧张,有时放松,有劳有逸,宽严相济,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国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刘继兴 《老年人》2010,(5):35-35
中华五千年,人才济济,历史上的杰出人才大都师出名门。那么,谁是历史上培养奇才最多的老师呢?是孔子吗?不是。孔子虽有弟子三千,但姓名可考者是72位,这些学生除子贡一人可称为奇才外,其他只能算作贤德之士,虽知识多,品行端,但在历史上并无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6.
孙子即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乐安人(今山东乐安),其生卒年月已不可考,据史学家推算,他生活的年代大约与孔子(公元前551-前479)相当。由此可以想见,孙武生活的年代正是各种学术思想及流派兴起、发展的年代,加之孙武出生于齐国军事世家的田氏家庭,因而他从小就受到浓厚的军事战争知识的熏陶,也受到各种进步的社会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最美妈妈     
时隔半年,“最美妈妈”吴菊萍再次成为焦点。因为徒手接住从楼上摔下的陌生女童,获奖金20万,吴菊萍表示,这20万要自己留着用。有人质疑,她应把奖金捐出去;有人力挺:“好人不必是圣人。” 鲁国规定,如国人在外沦为奴隶,有人出钱赎回来,事后可由国家报销赎金。子贡赎了一个同胞,却拒绝了国家支付的赎金。孔子说:唉,从此不会再有人替鲁国人赎身了。子路救了一个落水者,人家送一头牛谢他,他欣然接受。  相似文献   

8.
慕然 《职业》2013,(34):28-28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上大夫。历任灵、庄、景三朝,辅政40余年。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但他的美名却流传千古。孔子曾赞晏婴:“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相似文献   

9.
<正>一、音乐的影响和作用1、音乐是一种精神享受音乐不只是一种对人类感官的体验,更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享受。自古至今人类对于音乐的痴迷都有迹可循。《先秦·论语》中提到“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其释义为:孔子在齐国听到《韶》这种乐曲后,很长时间内即使吃肉也感觉不到肉的滋味。他感叹道:“没想到音乐欣赏竟然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可见孔子对音乐的痴迷程度。在当今社会,音乐已经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不论何时何地,人们都能近距离接触到音乐,随时感受到音乐的美妙。而痴迷音乐的人也越来越多,音乐在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人们的心灵,给人们提供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的中国是军事家辈出的国度,一提到中国古代的军事家,人们想到的一定是孙武、孙膑等,不过,我们这里所说的却是另外一个军事家从严治军的故事。这个人便是司马穰苴,这穰苴生当春秋晚年,是齐国大夫田完的后人。此时的齐国早已不是中原地区的霸主,在与晋、楚等国的交战自是屡战屡败。这一年,晋国又攻打齐国的阿、甄地方,而燕国军队也侵犯到黄河边  相似文献   

11.
孔子这个名字凡中国人几乎都知道。孔子是谁?这个问题却不是人人都拿得准的。一个被历史、传说、学术著作和闲言碎语层层包裹起来的圣人,每个时代每个人都塑造着自己的孔子,很遗憾电影《孔子》却和我们和孔子都没太大关系。在这部以“孔子”为名的影片中,孔子没有站立起来。有趣的是,更早些上映的西班牙电影《城市广场》(Agora)虽然选用了人群消失在其中的广场作为名字,但它却让我认识了希帕提娅(Hypatia),并为这相遇而内心起波澜。  相似文献   

12.
孔子复活     
孔子从来都是处于风口浪尖上,从来不会寂寞。西方人说,有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在中国,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个孔子——特别是,在近年声势渐大的“孔子热”中,孔子的面相更是呈现复杂多元的趋势。我们似乎因为反省了自己先前对待孔子的大批判政策,而开始小心翼翼转到“利用孔子”上来。毕竟,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能为信仰危机、道德失范、社会失衡等一系列的紧迫问题,提供某些借鉴。“所以,我们在海外,即使推广汉语教育的机构,也要挂上‘孔子学院’的牌子。”这个判断是否完全  相似文献   

13.
周润发说,看《孔子》,"不哭你还是人吗?";周杰伦说,看《熊猫人》,"不笑除非有病"。针对周润发"不哭不是人"一说,童话大王郑渊洁调侃道,"笔者赶紧恶补孔子,生怕由于了解孔子不全面导致看电影时没哭从而变成狗",以求人籍保全。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孔子》哭了,  相似文献   

14.
赵倡文 《老年人》2014,(11):38-38
正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一生都急于推销自己政见的孔子之所以郁郁不得志,在于没人慧眼识珠。其实不然,在孔子那个时代,还是有不少人想要重用孔子的,鲁国的阳货就是其中之一。阳货想让孔子出来做官,孔子却不愿见他。于是,阳货便玩起了计谋。一天,他趁孔子不在家的时候派人给他送去礼物。根据当时的礼仪,大夫送东西给士,如果士本人当时不在家就得亲自回拜还礼。阳货想,孔子是个讲礼仪  相似文献   

15.
许明星 《职业》2011,(30):43-44
先看一段电影台词: 林耀国:这个胡葩是谁呢?胡龅是齐宣王的跟班的,也就是齐国的大臣,那胡龅跟孟子又是什么关系呢?胡虼是孟子的friends,也是他在齐国的针,就是齐国的线人,他在来齐国之前就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功夫。曰:王在于堂上,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相似文献   

16.
立人以诚     
如果说,中国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人",那么孔子学问的根本就在于如何"立人"。这位历史哲人经历了"为政"的长期奔波之后,最后把心思放在了文化教育方面,以"立人"来持续自己的追求。因为正如孔子所说的"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所有的社会理想最终还必须回到"人"本身,以"人"为基础,孔子最后所做的一切就是如何立  相似文献   

17.
慧眼识人     
战国初年,齐国有一个叫田婴的贵族,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孟尝君田文的父亲,西汉司马迁写《史记》, 说他是齐威王的儿子,大约是错了,或许他是齐威王的同辈人。在齐威王晚年,田婴取得了齐国的军政大权。田婴不仅“私家富累万金”,齐威王又把薛(今山东滕县东南)封给了他,他在那里筑城,号为靖郭君。  相似文献   

18.
电影《孔子》公映后,票房一路攀高,观众们毫无悬念地记住了两个人:孔子“附体”的周润发和颜回“附体”的任泉。有意思的是,周润发与任泉不仅在戏里成就了《孔子》。还在戏外培养出了亦师生、亦兄弟、亦知己的感情。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议上指出: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教育大家,孔子是美育、智育、德育等教育形式全面发展的先驱者,其倡导追求、塑造理想人格。弘扬孔子教育思想,不仅是立德树人教育精神的习承,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使新时代教育更具科学性。通过探析孔子立德树人思想,落实高校师范生人格培养目标,以期助推高校人才培育活动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炎黄世界》2009,(6):45-45
孔子的太太是谁?恐怕许多人不知道。《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没有一个字涉及他的太太。历朝历代研究孔子者甚多,也没有看到有谁专门研究过他的太太。第一个提供孔子信息的人,是三国时代的王肃。他在《孔子家语》中简略地写了孔子生平,有这样几句话:“孔子三岁而叔粱纥卒,葬于防。至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