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雾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事关民生和发展.当前,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进入了由横向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阶段,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依然是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空气质量成为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要关头,打赢这场环境攻坚战,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更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协同治理京津冀雾霾,有三个实施维度——调整京津冀产业布局、 优化交通运输体系和建立京津冀"风道".  相似文献   

2.
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可见,政府已经将环境污染的治理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雾霾污染是典型的环境污染之一,由于雾霾污染的复杂性,对其治理是一项艰巨且长期的工作,欲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就要探求政府、企业以及公众等主体之间的协同机制。本文通过对近年雾霾污染的基本情况的介绍,进一步分析了我国雾霾污染协同治理的困境,提出了完善我国雾霾污染协同治理机制的解决对策,期望对雾霾污染的治理起到一定的作用,还子孙后代蔚蓝苍穹。  相似文献   

3.
王会芝 《城市》2015,(11):57-60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与经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雾霾频发,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规划,防止大气环境恶化,成为京津冀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工业污染、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提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治理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路径选择,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缓解或消除大气污染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3月15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就"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吴晓青首先介绍了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他指出,表面上看有不利气候条件这一外部因素的影响,深层次原因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积累的环境问题的显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尽快采取行动,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
屠凤娜  王丽 《城市》2019,(3):3-11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整体空气质量形势严峻,偏重的产业结构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和治理难度。大气污染治理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面临治理成本较高的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治理主体间的利益竞争以及生态补偿的缺失等影响了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积极性。基于此,需要建立区域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区域科技联动机制、协调区域政府间的利益公平机制、构建区域相关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从而实现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和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6.
殷威 《现代妇女》2014,(4):108-108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经济的提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近些年一些地区出现了雾霾天气。治理雾霾天气既需要对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亦需要通过环境行政法规对于其产生原因进行规范和治理。从而有效引导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介绍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特大城市之一所面临城市机动化及大气污染排放现状,指出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并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环保部副部长翟青在1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环保部正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编制《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其中包括划定重金属严重污染的区域,投入治理资金的数量,治理的具体措施等多项内容。种种迹象表明,继大气污染防治后,土壤环境污染成为我国下一步重拳治理的重点。不容忽视的是,面对耕地污染触目惊心、法律缺失、巨额的治理资金投入、技术缺失的现状,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修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其间并发许多问题,问题的解决促就了相关专业的兴起,社会工作作为为社会排难、维稳的新兴专业,这几年在我国的发展迅速。政府治理手段的进步使得国家管理模式由社会管理趋向于社会治理。民族地区的稳定快速发展一直是我们党在民族地区的工作主题,在新的国家管理模式下,社会工作依靠其专业特性、与社会治理契合性的优势,在民族地区建设上必然发挥巨大作用。本文即是对社会工作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的浅析。  相似文献   

10.
中东恐怖主义问题的多层治理机制已初步形成,主要包括国家、地区和全球等层面上的治理及层面间互动所形成的治理网络。治理机制的构建速度、规模、层面和治理力度与中东地区恐怖活动出现的地缘范围、发生频率、攻击烈度等基本上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中东地区恐怖主义治理建制的制约因素仍然突出,主要包括治理中的大国因素、现存政治经济秩序的不对称性以及缺少全球性协调、管理和制裁的机制。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参与治理的行为主体在中东恐怖主义问题的治理上难以形成一致的单项问题治理联盟,中东恐怖主义的治理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利比亚战后,国家陷入严重的安全危局中。其国内的安全问题与国家重建相互掣肘,致使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国家重建停滞不前。利比亚的安全问题也通过多种途径对其所在和邻近地区的安全局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当前地区安全局势持续恶化且错综复杂。面对利比亚及地区安全危局,应首先致力于利比亚安全问题的解决,这需要国内和解、地区合作以及国际支持。地区安全治理任重道远,需要多方合力,且应与时俱进,并与全球恐怖治理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2.
正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八次会议闭幕,会议以151条赞成、3票反对、6票弃权,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从修正到修订,这部新环境保护法历经四次审议,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举措一建立公共检测预警机制谈到环境保护,公众最为关心的就是对雾霾的治理。近年来,以雾霾为首的恶劣天气增多,雾霾成为了一些城市的最大危害。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对雾霾等大气污染,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13.
李光明 《科学发展》2014,(1):100-104
雾霾等大气污染、水危机、固体废弃物的资源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环境灾害和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日益凸显的生态环境问题与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密切相关;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角度的能源和资源节约、全生命周期的资源循环利用和创新理念与高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据新华社电2月13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在污染治理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采取三项措施,其中引人注目的一项措施是:发挥价格、税收、补贴等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对煤层气发电等给予税收政策支持。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今年安排100亿元,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行"以奖代补"。制定重点行业能效、排污强度"领跑者"标准,对达标企业予以激  相似文献   

15.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势必涉及民族地区治理法治化的问题。首先对民族地区治理法治化的研究背景做了简单介绍,了解到法治化须是"良法善治"。通过分析现阶段推进民族地区治理法治化面临的困境,提出完善民族地区法制体系、对民间法和国家法进行有效整合、严格执法和强化民族地区法治监督体系等一系列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入冬以来,以往只在京津冀地区肆扰的雾霾,南下席卷至长三角各大主要城市,再向西,在中国内陆地区的主要城市,盘旋数日,挥之不去。去年11月,中国社科院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数据也显示,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达到1961年以来历史最高值。早在2006年,作为《京都议定书》签署国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提前履行减排计划,担负起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责任,对气候变化的重视有史可鉴。数十年来.各地方对环境的整治,也曾经取得过明显的成绩。然而,从现状来看,中国改善环境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回顾历史,起始于工业革命的环境污染,从18世纪至今,在每—个迅速发展的经济体中都出现过,而且很多城市都曾造成了人命陨亡的严重后果。中国不能,也不愿重蹈其覆辙。雾霾不仅仅是民生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因为在雾霾面前,无论富贵贫贱,我们共呼吸。要找到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之道,有着13亿人口负荷的中国,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意识到,关注环保不要仅仅停留在批判政府、邻避运动和空喊口号上。要蓝天,必须人人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做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战略部署,指出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从如此高度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任务,不但是中央重新审视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社会管理领域的理念、成绩和问题的结果,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自觉追求。它将打造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基础,激发社会活力,支撑社会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8.
胡蔚 《现代妇女》2014,(6):131-131
雾霾天气频发的主要诱因源于空气中PM2.5含量超标。我国现有和雾霾防治相关的法律制度从植根的法治土壤到制度具体实施都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立法理念滞后、政府责任缺失、PM2.5法律规制空白、总量控制有待完善、机动车尾气监管有待加强等。根治雾霾的对策亦须从上述层面入手,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立法理念的指引下,通过落实政府环境责任,按照源头治理和总量控制的治理模式,从"防"、"治"、"救济"三个层面,运用规划制度、环境标准制度、环评制度、总量控制制度、区域联防制度、预警监测制度等手段,全过程监管,才能实现对雾霾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核扩散问题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在中东地区,以色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沙特和伊朗等国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核计划,使中东地区建立"无核区"的目标面临挑战。中国积极参与了中东核扩散治理,尤其以伊朗核问题为抓手,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参与中东地区治理。本文从动因分析、路径选择和机制运用三个层面探讨新时期中国参与中东核扩散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并以中国参与伊朗核问题治理为例,考察上述三个层面的具体表现。研究发现,中国以多边斡旋外交为路径参与中东核扩散治理,能源利益、构建大国形象、战略利益和捍卫主权至上外交原则是影响中国参与伊朗核问题治理的四个因素,其多边机制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伊核问题会谈机制,其双边机制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和中俄战略磋商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机构的构建,应在全面考虑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任务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以凸显机构的权威性、稳定性及整体效益性为目标,从国家、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重点区域等层面构建体系化的专门机构,并合理配置职权和平衡利益关系。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机构的再造,将优化大气污染防治体制机制,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的整体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