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跨国并购在经历了短暂的低潮期后开始逐步复苏,企业之间的跨国并购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中海油服并购挪威海上油田服务公司、中石化并购加拿大石油公司等,使得国人提高了对跨国并购的关注度。人们在欣喜之余,也非常清醒地意识到,并购后不同企业之间的管理整合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是一个非常大的疑问。  相似文献   

2.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绝非免费午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跨国并购成为国际资本运作的主要形式。尽管跨国并购一直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专利”,但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跨国并购开始加速。在过去20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2005年跨国并购金额突破140亿美元。虽成绩不小,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路却并不平坦。从中石油寻求国际原油资源到宝钢涉足巴西钢铁业,从TCL进军欧洲电视机业到联想购并IBM的PC业务,这些跨国并购热潮都预示着我国企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然而,海尔和中海油相继退出对美国公司的并购,则又表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还存在着很多障碍…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只有30%能实现最初的设想,大部分以失败告终.因此,企业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跨国并购的种种陷阱.  相似文献   

4.
单宝 《经营与管理》2005,(11):10-11
近年来出现了一股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热。据商务部统计,截止2003年底,我国已累计将330亿美元投资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470家公司,其中大部分发生在1997年之后;从1988年到1996年,跨国并购年均仅有2.61亿美元,而从1997年开始逐渐增加,2003年高达16.47亿美元。尤其是2003年以来,我国企业大规模跨国并购事件频频发生,如TCL集团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联想集团并购美国IBM公司的个人电脑部门,还有闹得沸沸扬扬但并购未果的中海油收购优先科公司、海尔集团收购美泰公司等等。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热说明我国企业的实力增强了,有了“走出去”的本钱。但…  相似文献   

5.
诸强新  赵民 《经理人》2005,(10):22-23
捷径 并购使中国企业快速拥有国际公司 的品牌、市场、销售渠道、技术、 人才等宝贵资源 TCL与阿尔卡特“分手”还没多久, 海尔竞购美泰,中海油高价竞购尤 尼科等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消息 又不绝于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 业国际化是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企业要 想赶上飞跑的经济列车,跨国并购无疑是 最佳捷径。因为现代企业的竞争是速度与  相似文献   

6.
8年前,中海油试图收购美国能源生产商尤尼科公司(Unocal),终因遭遇美国国会强大的政治反对而失败.8年后,中海油收购在美国墨西哥湾拥有相当数量油气资产的加拿大尼克森公司(Nexen),已获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批准,其他一系列必要程序也基本走完,收购成功在即. 从尤尼科到尼克森,正应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谚语,在尤尼科碰壁,交了学费,与尼克森结缘,收获回报,中海油八年并购之路充满艰难和曲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不断升温,特别是资源型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金额上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我国资源型企业的跨国并购,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实施跨国并购的热点。本文对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绩效情况进行综述,并得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国公司并购尚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收购方因为利益的诱惑或机会成本的考虑而最终放弃甚至没有考虑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使得跨国并购失败或是并购后深陷泥潭。本文详浅谈收购方前期准备工作应注意的事项,希望更多的企业在跨国并购之前,通过精心准备能够减少并购失败的风险,增加成功并购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民企海外并购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但由于这种原因,很多海外并购都以失败而告终。而吉利成功的收购沃尔沃成为民企跨国并购的一个里程碑。本文从并购融资角度分析了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重大事件。通过分析吉利的融资方式、融资渠道等来探讨其成功所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尝试从组织社会学制度理论的视角对跨国并购失败的原因进行解释,分别从外部合法性和内部合法性两方面阐述了跨国并购失败的影响因素,希望能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另外一种视角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尚处于跨国并购初级阶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历经了许多挫折和失败。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所面临的风险状况并结合我国企业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2.
黄寒春 《决策与信息》2009,(12):93-93,114
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以及技术、产业不断升级使得跨国并购成为跨国企业实施全球经营战略的重要方式。中国企业也尝试走出国门,但相对发达国家跨国并购尚处于经验积累的探索阶段。本文结合中国国内汽车行业首次重大跨国并购——上汽并购韩国双龙,探讨现阶段我国跨国并购在管理和文化整合上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如何实现有效跨国并购整合的建议,具有现实以及探索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跨国并购在我国早已初见端倪.世界著名胶片生产商美国柯达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时,为了对付当时已有48%市场份额的富士,就是通过并购中国胶片企业而迅速发展壮大,历经4年最终实现了全行业跨国并购;法国达能公司也是通过收购中国最大的桶装水生产商上海梅林正广和饮用水公司50%的股份和另外两家饮用水厂商娃哈哈、乐百氏而一跃成为中国饮用水市场的巨头.上海产权交易所2000年登记的外资并购金额已达19.66亿元,比1996年增长了29倍多.跨国并购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我国的企业也逐断走出国门,成为国际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有了一定的进展,但相关法律法规仍需不断完善.对此,本文结合中国跨国并购实践时我国跨国并购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跨国并购风险链及其风险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确定性环境下跨国并购过程风险构成了风险链.分析了跨国并购风险链及其特征,认为跨国并购风险控制应该从各个环节入手,尤其是把握关键的决策过程,增加灵活性.应用实物期权方法针对跨国并购各个过程分别从状态维、时间维和成本维三个维度进行了测度分析.  相似文献   

16.
谢祖墀 《经理人》2009,(7):85-85
今年4月份,中国五矿成功收购澳大利亚OZ矿业公司大部分资产,总价值达12.06亿美元,这是中国企业历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海外投资。跨国并购递增 跨国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和进军海外市场的重要手段,通过跨国并购,企业能够获取先进技术与研究成果;控制石油、天然气、金属等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17.
2003年3月7日,中海油对外宣布,公司以6.15亿美元的代价,从英国石油气集团手中买下里海卡拉干油田8.33%的权益。消息一出,投资界一片哗然,中海油股价在连续3个月持续攀升的态势下再次发力。看似偶然的背后,是必然的联系。中海油“偶然”的幸运来源于其“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一、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近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使跨国公司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经营活动得到更好的协调和管理,从而为跨国公司进行跨国并购提供了便利。“中国正在收购美国”——这是美国《财富》杂志2001年9月号一篇文章的标题。《财富》杂志之所以有这样…  相似文献   

18.
张华 《经理人》2023,(9):54-56
<正>近些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遇到了较大的挑战和阻碍。在一些特定的市场和行业内,海外并购已经不再是能否做好的问题,而是能否被环境允许的问题。从全球统计范围来看,企业并购失败概率超过50%;在中国,企业并购失败概率超过60%,跨国并购失败概率超过80%。过去几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全球金融市场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作为亚太第一经济体,中国并购交易发展亦然,市场进入全新的战略调整期。那么,为什么中国企业并购失败率这么高?进入后疫情时代,  相似文献   

19.
跨国并购与我国利用外资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国并购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兴起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但已成为近年来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我国在吸引跨国并购投资方面还存在政策、市场、立法等方面的不足,影响了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本文回顾了我国利用外资的进程、分析了现存引资手段与跨国并购之间的“错位”,进而对下一步的利用外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并购市场一度陷入低谷,而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却异常活跃。然而,在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高歌猛进的同时,在海外投资并购中失败的也不在少数,华为、中兴、三一重工、中国黄金、中石化等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碰壁,就连中海油并购尼克森也经历了"一波三折"后才成交。因此,我国企业面对海外并购的新风险,采取什么对策才能避免"折戟",是企业的当务之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新风险分析1.泛政治化风险有不断扩大趋势近两年是全球政治特殊的年份,仅2012年全球就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领导人换届。权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