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绘画因素对中国工笔人物画有着很深的影响,丰富发展了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也显现了中国工笔人物画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西方传统绘画观是一套独特的、自成体系的写实观,而中国人追求的是意象的表现,注重主体对于主观感受的描绘。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基本取向是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开拓新的形式语言,并且结合当下社会现实的需要,迎合了新时代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2.
从工笔人物画课程的特点、教学规律、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了当前高校工笔人物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视线描、强调写生的重要性、"写实"与"写意"并存、加强自身修养的提升、新的技法和材料的运用等几点应加强重视和改进的建议。高校工笔人物画课程的教学,不再是对传统工笔画简单的延续,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建立起既与传统工笔人物画相通,又与当代艺术发展相协调的造型艺术的研究型课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绘画在20世纪初就面临转型的问题,工笔人物画也面临同样的命运。工笔人物画现代转型的核心是要具有现代意识,所谓现代意识即要体现时代精神。工笔人物画要体现现代意识,不能只在形式上创新,更为重要的是要体现当代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这种意识的形成首先需要继承中西方的优秀传统,其次结合艺术创作的实际,最后创作出具有生命力、时代感的现代工笔人物画。  相似文献   

4.
描绘女性形象的工笔人物画称之为仕女画,从传统仕女画女性服饰样式着手,尝试通过对不同时期工笔画中女性服饰进行分析和比较,梳理出传统工笔人物画女性服饰概况。通过现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女性服饰的表现形式,探求其蕴含的艺术意识。  相似文献   

5.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早出现的画种,在先民的图画中已初现端倪,表现出人类对自身强烈的观注,而这种观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从共同的狩猎、祭祀活动的题材,逐渐就集中到重要人物身上来,更具体深入的刻画使得工笔人物画名副其实的出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历代帝王肖像到明代文人肖像,工笔人物画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内容更加多样...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绘画史上,唐宋是工笔人物画发展极其辉煌的时代。本文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题材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分析论述唐宋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点、发展脉络与传承,及对后世工笔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画面肌理的基本概念及传统肌理制作的历史及艺术特点,并重点介绍了罗寒蕾、庄道静为代表的当代工笔人物画家的艺术形式,以此对当代工笔人物画中肌理新技法表现进行了总结提炼,探求工笔人物绘画的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8.
现代工笔人物画造形大多采用西方素描的再现方法,忽视了我国传统绘画的意象表现。本文从绘画理论和美学思想方面探讨了我国工笔人物传统绘画重意轻形的美学理念;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真正做到创新和发展我国的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画素描教学与西画素描教学进行比较探讨,在实践中把握工笔人物的素描教学应首先解决认识问题——即西方素描与中国画工笔人物专业的素描基础的不同目标,了解针对中国工笔人物画造型观念不同特点的感、知觉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0.
工笔人物画开中国传统之先河,是我国最早形成的一种绘画形式。如何再认识、再理解工笔人物画,是当代工笔画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观念问题,对工笔画教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微观上看,工笔人物画在千百年的变迁中,一直保持着以线立骨、以意赋色、以形写神和意象布局等艺术特色,并以此构成符合中国人审美要求的艺术形式。如今当代西方艺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画坛的每个角落,工笔画吸收西画的素描和造型观念,在传统工笔画线条造型的基础上,将新的线条引入其中,并营造出完全不同于古人的情感氛围,在描绘现实人物的生活与形象方…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语境中的素描与当代工笔人物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描作为一种重要的造型手段.被引入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造型阶段后.对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拄动作用.从传统形态到当代形态的演进过程.打破了线条的局限.尤其在借助块面和明暗的作用等方面彰显灵活多样化特质。中国工笔人物画在线性素描训练中.已经不仅仅是原始粗犷单线。而是单线的叠加组合.带有韵律美、节奏感和写意味的组线和线群。代表中国画本体的工笔画.在画史上的地位日逐边缘化。在现代语境中,中西文化相互衍生、交融和共同发展.对中国绘画的价值趣味更从西洋画的表现方式,转向了从中国画中吸取中国文化的惜蕴.让能体现中国人生命味道的东西变得活跃起来.正从绘画性转向了中国特有的书法性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主持语:和富有装饰性意味的工笔人物画相比,蒋才的工笔人物画却有所不同,他选择的是写实性的描绘,这当然与画家的审美取向不无关系,热爱生活、善于发现、勇于探索。从他创作的几幅主题性作品中可以看到:画家注重写生和意境的提炼、注重情感与心性的抒写,在描绘上尽情的展现着丰富的细节和意态的神韵,在现代和传统语汇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关...  相似文献   

13.
当今工笔人物画已不再为传统的成法、样式所拘泥和束缚,它的题材也不再是神话人物或历史故事,它的表现形式既有传统、平面的装饰,又有来自西方的写实;有现代样式的形式构成,也有稚拙朴实的民间画风。虽然现代工笔人物画家们用现代语言把他们对古典的理解进行了现代改造和重新诠释后,还缺乏改造的圆满和诠释的精确性,但我们看到,画家们在经历了主题与形式、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各种对经与磨合之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契合点,使工笔人物画成为当今最有潜力、最有现代感的画种。  相似文献   

14.
线条的魅力——谈工笔人物画中的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条这一艺术媒介和艺术形式关系着一般绘画作品的审美感受,对中国工笔人物绘画来说,这一艺术形式的应用更具有重大的意义.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条不仅是物象造型的手段,同时还起着传递美感和渲泄情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处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宽松的政治文化艺术氛围,使画家们以开放的心态广泛吸收借鉴古今中外经典艺术作品中的精华,进行艺术探索,这使得今天的工笔人物画有着更为丰富的表现语言与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新形式。西方艺术思潮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使得当代工笔人物画在全球图式语境下得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兰晓龙 199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201 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工笔人物画专业研究生班。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全军大型美展并获奖。  相似文献   

17.
主持语:工笔人物画的现代审美转换,主要体现于在融合西画造型与色彩语言的基础上,提高传统人物画的写实能力。作为浙江画院从事人物画创作的余宏达,从不随波逐流,他始终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坚守并尝试肖像画创作的种种可能。在他看来,人物塑造要想真实感人,人物表情一定是趋于生活常态的。因而他的作品总是蕴含着一种质朴、自然、清...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西方绘画的影响,我们的不少工笔人物画刻意求全求细,以致失去匠心意趣、失去神韵.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绘画传神写意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百姓生活》2013,(1):49-50
作者简介:谭凤嬛,女,1966年出生于河北省滦平县,自幼喜爱绘画,并长期自学工笔人物画。1995年拜冯其庸为师,习书法、文学;1996年师从著名画家晏少翔,主攻工笔画。  相似文献   

20.
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工笔人物画也具有了现代风貌。但在繁荣创作背后,部分画家不应过于追求形式,描摹追风,忽略人文精神,而要借鉴和继承老一辈画家"象"中有"意"、"工"中带"写"、"大"而不"空"的人文精神,赋予作品精神内涵和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