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消费时代的到来,传媒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学的兴起使得传统文学的当下处境和未来命运令人担忧。作为文学中心的文学经典在整个局势下自然难逃困境。传统文学中经典标准的权威性在不断消解;日常生活审美化使得雅俗之争成为经典讨论的重要话题;网络文学中的经典问题更是众说纷纭。作家的人格精神,读者的阅读心态,文学批评的氛围是文学经典建构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文学的立场出发,早期的电影不被看作是一种叙事的艺术。但与此相对照的是,新生的电影对传统文学的改编,从它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未停止过。电影及后来的电视对文学经典改编,一方面帮助电影度过最初的危机,促进了整个20世纪影视艺术的长期繁荣,另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文学作品的传播,甚至对文学作品的内在创作规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一部分当代经典作品具有了明确的"影视化"特征。影视改编一般可分为"忠实的改编"和"自由的改编"。  相似文献   

3.
实用哲学与功利主义价值观所导致的社会轻慢,主管部门的冷漠与吝于扶持,独立学科合法性的不被认同,成果物化的渠道不畅,研究队伍的势单力薄,研究主体的素养缺陷,以及实践环节存在的龃龉,使地域文学研究陷于困境.地域文学研究欲在内外交困的艰难处境中突破重围并焕发生机,其出路在于研究者献身学术的精神持守,内强素质的自我重塑,寻求恰...  相似文献   

4.
一部人类的文明史 ,其实质就是一部人类生存困境的突围史。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上 ,人类曾先后向上、向前、向下、向后四方突围 ,但却依然没有走出困境。改变传统的单一方向的突围模式 ,在人类生存的“元点”向四面敞开而不坚执于其中的某一面 ,或许是人类在无路可走的时代走出困境的一种可能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5.
6.
关于经典的争论是一个热点话题,但无论如何,概念内涵的界定是谈论此话题的关键,本文试图对"经典"及与经典相关的"文学经典"、"文学经典意识"的概念进行考察、界定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移民文学是孕育文学经典的文化土壤,这从移民文学的边缘化状态、双重人生经验、创作的自由度、双语思维与创作能力等方面得以体现。在追溯新移民文学30年的发展轨迹与恢弘实绩、国际性影响之后,从跨域性传播、时代精神与经典的评价等三方面可以确证新移民文学所蕴含的经典要素。新移民文学经典化面临一些困境,如厚古薄今、重"洋"轻"华"、解构多而建构少。新移民文学的研究现状也不容乐观:研究滞后,队伍薄弱,力量分散。新移民文学的经典化研究,要敢于挑战传统经典观念、走出困境,同代学者要勇做经典化研究的"发现者"与"拓荒人",要集结学术队伍,谋划研究策略、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是人们自我意识觉醒后的实践,有助于推进民族国家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红色经典”文学建构式、重构式改编获得成功的原因即尊重原著精神,而解构式的改编则基本不被大众所认可。因为解构式的改编往往采用过分扩大英雄人物七情六欲,甚至瓦解人物信仰等方式迎合大众。事实上,“红色经典”文学改编应该既要把握住原作所表现的核心精神,又要体现出现代人的审美追求、价值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永葆“红色经典”的生命力,将“红色经典”文学不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团的建设在当前高校扩招的大环境下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大学生社团的建设能有效的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并通过社团来向其他学生输入正能量。然而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社团建设却存在不少的问题,如老师资源较少,社团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筹资方式较差等。这些问题实际上都已经成为阻碍大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因素,从分析这些因素出发,进一步解析相应的原因,最后提出几点完善的建议,希望为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和突围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0.
翻译文学经典的独特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翻译文学经典作为文学经典的独特部分,既具有文学经典的基本特质,也具有自身独特的品格,从译本的非唯一性、译本的变动性、译本的时代性和译者作用的独特性4个方面分析翻译文学经典的独特品格以及翻译文学经典的建构与重构。分析认为,上述4种品格的形成,离不开译者的参与和文学作品在异域的重生,正是上述4种品格与外在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翻译文学才经历着经典的建构与重构。  相似文献   

11.
文学期刊陷入危机和困境。应对措施:市场化,产业化,名牌效应,地方特色。根本出路:进一步改革艺术生产体制。  相似文献   

12.
文学经典是一个广泛涉及意识形态、传播媒介、审美倾向、批评标准等诸多因素的复杂问题。就原生文学经典而言,文学经典因文类而被建构;就次生文学经典而言,文类因文学经典而被建构。文类等级通过对审美主体创作热情、作品的接受与传播的影响,制约属于低等级文类的文学经典产生的可能性。低等级文类的文学经典产生,其根源仍是高等级文类及其经典作品的丰厚滋养,且往往与创作主体命途多舛关联密切。文学经典还有助益于低等级文类的身份认同。文类与文学经典的关系问题,深化了文类与作家、作品的关系认识,提供了审视文学经典问题的崭新维度,更显著地揭示出文论史上文类充当的规范诗学特征,更突出作家创作中为人漠视的文类选择倾向。是饶富新意且具较高研究价值的课题,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先锋文学在已经成为文学史表述基本模式之后,如何完成自身的突破与转型,以挣脱历史的束缚,重构自我对象,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学经典是对宗教一政治语境中的"经典"的一种移用,但文学经典因移用而来的神圣化之原初语义遭遇了当代祛魅,由此嬗生的"经典消亡"论,其实质在于对文学价值的怀疑或搁置.祛魅的文学经典不再神圣,但却将作为价值基准而持续在场,因此经典并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5.
建国后十七年,文学批评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通过掌握文学经典的解释权而取得主导地位,其具体方式是颠覆原有经典、重新确认经典、文学经典重释、原有经典强化以及确立新时代经典,筒言之,通过共时态的文学经典建构与历时性的经典评价从而实现文学批评的经典化。由于文学经典的形成受他律性因素的支配,文学批评的经典化与非经典化范围总是处于流变之中,其流变的复杂过程呈现了建国前后文学批评观念的转型态势,也预示着建国后主流批评话语的建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改编的通俗性与文学经典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编基本上是由相对高雅的文字艺术转变为通俗的表演艺术。通过改编,文学名著可以大规模地迅速普及到一般人群。文学经典的建构主要由文学作品在知识精英和普通民众之间的互动来完成,改编是文学作品在两者间互动的一个重要形式,并由此参与了文学经典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世代累积型经典,其经典性的孕育和生成,明显有赖于民间相关改编;文人独创型经典,改编对其经典性的确立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读图时代的深入,新闻摄影对图片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对于从事新闻摄影教学的高校来说,如何在读图时代利用好数码摄影技术,充分融入新闻摄影的全新理念进行教学工作,已经成为当下新闻摄影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力图通过对新闻摄影课程的教学困境的探讨,寻找一条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8.
“文学经典”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学经典是维系文学创作的根本价值所在。文学经典不是先验地存在而是一个不断分拆和建构的生成状态。对文学经典可以从“恒态经典”与“动态经典”、经典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文学经典”与“文学史经典”这三对颇具张力性的话语表述范畴进行辨析和厘定。而在辨析和厘定的后面隐含着一整套有关经典的现代话语知识的建制。  相似文献   

19.
20.
当下文学经典深陷"去经典化"的泥淖而遭粗暴"大话"、"改编"和"戏仿",文学经典如何抽身再经典,重释文学经典、厘定经典的品性和功能是行之有效的路径。文学经典在时间上是历史的、连续的、永恒的;在从空间上是民族的、地域的、文化的,具有话语张力性、审美指向性、形上超越性以及净化、审美、文化等特点和功能。当前去经典是经典适时的自我调整,足以相信在经典、去经典和再经典的否定之否定后,文学会开辟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