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也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重要理论特征。从实践出发考察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超越旧自然观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实践自然观向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的转化,必然会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之中。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认识进展过程,是我们党对马克思实践自然观及其生态文明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进程。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启示与实践启迪。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马克思自然观的出场路径,即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发生的颠覆性革命出发,首先指出马克思对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超越不仅仅是恢复唯物论、拯救辩证法或者把二者相结合,而是上升到唯心主义的最高层次而回复到唯物主义.其次,指出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坚持自然先在性的唯物的自然观,而马克思的实践观要以自然观作为前提.进而指出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历史的、实践的自然观,与旧唯物主义自然观有着本质区别,体现出马克思哲学在自然观上的人学本质.最后指出马克思自然观的当代意义加速现代化建设,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同时必须对整个自然承担起责任,坚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这一基本观点的提出和论证始于马克思的《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然观是《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阐明了自然界的先在性和客观性、自然界的实践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奠定了新自然观的基调。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特征。在自然观问题上,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与费尔巴哈哲学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本质差异。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自然观的超越体现在:人化自然对感性自然的超越;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对自然之于人的优先地位的超越;实践自然观对感性自然观的超越。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自然观的分歧,源自于两者对自然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费尔巴哈将自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为感性直观的对象,而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则将其理解为感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早期思想深受费尔巴哈的影响,但他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点并未完全认可。费尔巴哈由于立足于抽象人本主义和直观的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自然的本质与人的理性本质的对立,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立足于工业和实践却认为两者具有统一性。这种分歧源于费尔巴哈在人对自然的关系的理解上停留在感性直观的层面,而马克思则达到了人的感性的对象化活动的层面。这种分歧更为深刻的认识论根源在于两人对黑格尔辩证法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离开实践去理解是不能真正解决的,其感性自然观是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他认为自然与历史是辩证统一的,历史是"自然的历史",历史先行地包含着自然的前提和内容;自然是"历史的自然",而自然也必须是历史中介了的自然。历史与自然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中介构成了人类的现实世界。马克思的自然观对自然界诉诸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理解时,它内在的同时也在诉诸一种社会历史性的理解,即实践性和历史性是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中,生态中心论具有强烈的整体主义诉求,它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认为自然是一个进化发展的生态系统,具有客观性与先在性,人类只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生态系统的价值具有内在性和优先性,人类道德关怀对象应从人扩展到整个生态系统。这种整体主义的环境哲学,体现着当代哲学范式的转向:从传统的机械论自然观向现代有机论自然观的转向。一些学者对它的质疑和诘难,根源就在于没有这种哲学范式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既是对旧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超越,又是对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超越.旧唯物主义自然观把人与自然看成是互不相关的两极,这种自然观与资本逻辑联姻,业已成为近代社会生态恶化的重要根源.新唯物主义把人与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可分割.深入领会新唯物主义自然观,既有助于在理论上完整地把握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重要贡献,也有助于在实践上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自然观的超越和发展。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辨证统一关系,奠定了人类社会新型和谐生态文明观的基础,对当代中国和谐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实践的人化自然观"的多维度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自然观上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创立了"实践的人化自然观".人们对这种自然观内容实质的理解还存在着误区,往往从一个维度,而不是从多维度去理解和把握这种自然观.笔者认为,"实践的人化自然观"至少有四种含义本体论维度的"物质自然观";实践论维度的"人化自然观";历史论维度的"社会自然观";生态论维度的"生态自然观".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自然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人们对马克思哲学自然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维度:物质本体论的自然观,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人化自然是马克思自然观中的核心概念。人们对人化自然的内涵和特征的理解也存在很大歧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生命力既在于它的科学性,又在于它的实践性,在于它能够随着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本文对我们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陆续提出的关于我国社会现阶段阶级斗争的一系列新论断、新结论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其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对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类矛盾学说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马克思自然观的科学认识与把握,是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巨大的指导价值,但就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与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本文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价值论的视阈下对马克思的自然观进行考察,重点分析了马克思自然观的多维内涵。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自然观的超越和发展.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辨证统一关系,奠定了人类社会新型和谐生态文明观的基础,对当代中国和谐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自然观的科学认识与把握,是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巨大的指导价值,但就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与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本文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价值论的视阈下对马克思的自然观进行考察,重点分析了马克思自然观的多维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的生态反思中,马克思的自然观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出场路径,一种认为马克思的自然观属于“人类中心主义”的范畴,因而在根本上是反生态的,另外一种则认为马克思的自然观内在地包含着生态思想.这两种出场路径都面临着一些理论困难,对马克思自然观的反生态批评因缺少严整的理论基础而难以自圆其说,直接根据文本来分析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意蕴过于牵强,对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学建构,因其对理论进行修正与重新诠释而始终存在一定的风险.马克思自然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正确的出场路径是将其作为科学的理论底板,唯有如此,才能对各种生态主张的真伪加以甄别,揭示出当代生态危机深层次的社会根源,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早期对于人与自然走向和解的认识发生的深刻转换,反映了从人本主义的预设自然观向现实实践自然观的内在嬗变,在深层逻辑上则体现为从人本主义异化史观向唯物史观的世界观转变,使得马克思对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更深层次,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简述生态运动和生态批评,指出自然观是维系浪漫主义与生态批评渊源关系的纽带。论述继启蒙运动之后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批评家不仅对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进行深刻揭示,而且对人们企图征服自然的行为发出严厉警告。这种浪漫主义自然观体现了尊重自然和现实关怀的生态思想。最后指出生态批评是浪漫主义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林业在加强生态建设中发挥着主体性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无不彰显出他们对生态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包含着深刻的生态自然观思想.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前形势、基本涵义,进而推论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启示.本文亮点之处在于挖掘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分析当今人类与林业自然的相处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