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多元信息化时代,了解"易班"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易班"这一重要载体,发挥"易班"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选择度,切实推进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势位"培育和践行是一种关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理论。它系统提出和回答了相关基本理论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势位"概念、社会意识的层次结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与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势位"培育和践行的深层必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势位"培育和践行的目标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势位"培育和践行的基本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势位"培育和践行的专家队伍建设、国家核心价值观"高势位"建设的世界未来——"高势和存"。只有掌握和运用上述基本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实现"高势位"建设。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种文化理念、价值观(理想、信仰等)要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有"以身体道"的群体作为这种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的担当者、体证者和践行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亦是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和理论体系,它不仅需要认知、认同,更需要践行,而这两方面都离不开"以身体道"。所谓"以身体道",就是主体自己体悟、体验、体贴、体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证明,我们不仅应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批判的武器",研究其理论的彻底性;还应重视人民群众这个"武器的批判",研究其价值实现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为人们行动的指南、落在生活层面,并非轻而易举。儒家"意不悬空,必着事物""在事上磨"的思想启迪我们:应坚持价值观与践行者的内在生命活动相统一。只有坚持一以贯之、持续不断地"学而时习之"的"功夫"、"修身成己、修身立命"的磨炼,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于我们党治国理政之中,形成共生同构和良性互馈关系。要充分发挥法治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引导、定型、保障作用,弘扬法治精神,确立法治信仰,使法治精神成为贯穿"三个倡导"的基本遵循;推动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习惯,增强民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获得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系统支持、全面保证。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力量。高校职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体力量之一,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责任。通过对高校工会组织引导职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进行分析,探究出高校工会引导职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径,旨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和践行提供理论指导,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培育和践行。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把握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的精髓,探索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要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制机制;要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模式;要采用多种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基础上展开的。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坚实支撑;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与人民群众的关心和参与,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了强大合力。这些条件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有成效地展开。  相似文献   

8.
物质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融入物质文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物质载体属于物质文明,其"知行统一"的特性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物质文明建设的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物质载体融入物质文明建设主要有三种方式,即立足本职、优质示范和规范践行。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概论课应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为教学主线,探求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以"扎实理论功底""锤炼理论修为"实现知行合一,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坚定"四个自信"筑牢共同理想,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夯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  相似文献   

10.
西柏坡精神蕴含着共产党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新中国的伟大理想,也深刻体现了中国人民企求洗刷百年屈辱,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文明社会的顽强信念。西柏坡精神是中国精神在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集中体现,深刻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大公无私的政治情怀。西柏坡精神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源泉,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文化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  相似文献   

11.
嘉庚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丰富多元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三个倡导"的内容是相契合的,是厦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土化载体,因而是进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关键在于要大力提升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认同培育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作为高学历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程度对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巩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对于促进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明确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采取有力措施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质上是我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需要遵循其内在的逻辑进路.具体来说,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想及其演进逻辑,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向及对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最后确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推进经济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健全民主进程、加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描绘出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指明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思路: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筑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树立家庭新风尚;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土壤和文化基因。其中,中华"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念、元素、功能以及效力等方面具有多维"契合性",特别是中华"孝"文化在宣传教化、文化熏陶、榜样示范以及实践养成等方面的经验和启示,对于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慈孝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浙江省仙居县倡导"以慈孝治郡县",进行慈孝仙居创建,积极传承和发展传统慈孝文化。通过实施"以文化人""典型感召""全民践行""制度督孝"四大模式,提炼和凝聚了"慈爱、孝敬、为善、有信"的仙居人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一脉相承、有机联系的,理论逻辑一致,道德标准同一,价值理念相同,法治精神相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和乡土化的有益探索和成功样本。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新时期一项伟大战略任务,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度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因此,有必要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展开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入研究,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在接受理论视域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研究目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特征和接受机理进行分析。从接受的期待视野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满足人们的需要;从接受的构成要素分析,认知突破和实践体悟相结合是接受的基本途径,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要在内心认同和外化践行上下功夫;从接受的中介构成来看,要有效利用多种形式的中介来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为此,必须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强调党员干部示范作用、发挥文化的润物无声作用和重视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取得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经历了从“广泛弘扬”到“广泛传播”再到“广泛践行”的发展演变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律性认识得到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经验不断丰富。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深刻把握践行理念、践行领域、践行过程与践行成果的广泛性,在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下大功夫、硬功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集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