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明代的小说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的小说批评,主要包括文言小说批评和通俗小说(以白话小说为主体)批评。文言小说批评以胡应麟的建树最为卓越,蒋大器、李贽、袁于令、叶昼、冯梦龙、凌濛初、金圣叹等则是明代通俗小说批评的几员健将,其中金圣叹尤为卓越。本文对明代小说批评所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及其丰富蕴含做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明代托名小说批评叙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托名小说批评在明代末年的勃兴,构成了中国小说批评史上一道奇特的景观。托名小说批评家最初的批评动机,虽然是欲藉其以渔利,但由此却在当时形成了一股批评小说的潮流。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学现象,托名小说批评对推动当时小说批评的繁荣与发展,乃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明代的小说批评因为有了这道奇特的景观,而显得更加亮丽。  相似文献   

3.
唐宋元是中国古代小说发生的重要阶段。伴随着创作,小说理论在唐宋元时期面临如何真正走上艺术审美批评之路的问题。从唐之“史氏流别”观到南宋之“史说分离”观,再到元之“说大于史”观,史学意识在唐宋元小说批评中的隐现及其渗透体现了这一时期小说批评走向艺术审美批评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小说在明代的兴盛和小说观念的调整,明代文人士大夫开始关注这种新文体,新的小说叙事理论真实性观念产生.真实的现实世俗世界在观念中被认可,成为有价值的叙事对象;明代文人士大夫认识到小说叙事的虚构性;叙事之真被认为是由文学虚构所营造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通过内视审美而实现,因而,明代文人士大夫认为由文学构造的真实比绘画和现实真实更具真实感;明代文人也认识到了在何种情况下会失去这种真实感以及如何通过一定的文学叙事手段使得小说叙事更为真实.这种新的叙事真实观念因而不同于传统的历史信实观念,它代表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叙事文体小说的新认识.这一观念的产生也提示着,叙事文学从传统的历史叙事逐渐剥离而走向独立.  相似文献   

5.
杨慎是明代一位有着浓厚批评意识的学者。杨慎的史学批评主要表现在对《史记》《汉书》的史学审美、对宋代史学的有意求瑕及基于史料价值和史书编纂方面对其他史著的批评。其史学批评呈现如此特点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明代中叶的《史记》《汉书》研习风激发杨慎对《史记》《汉书》的批评;其治学理路崇汉学而抑宋学,引发杨慎对宋代史学的苛责;其博学的治学视野促成杨慎对史料价值的多元审视及对史著编纂者资质的求善求全。  相似文献   

6.
明代后期文学家冯梦龙广泛收集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经过加工编撰而成《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他的小说批评理论主要见于为“三言”所做的三篇序言。在“三言”序言中,冯梦龙归纳总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历程,指出了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强调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探讨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并注重小说的教化作...  相似文献   

7.
明代是中国古代印刷出版业的成熟期,其发达的印刷技术及高度商业化的刻书业对明代通俗小说的群体出现、短篇小说的结集出版、小说批评理论的茁壮成长以及古典小说的生存空间和生命力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叙事学是发轫于20世纪上半叶的重要文学理论潮流,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叙事学时中国近三十年小说理论的影响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借鉴叙事学的概念和方法,建构"审美的形式"以凸显小说形式的独立的审美价值;其次,在"向内转"的理论思潮中,叙事学的"纯粹形式"观被接受,刺激中国小说理论批评产生"叙述本体"形式观;最后,1990年代后期,在反思叙事学"纯粹形式"观的基础上,中国小说理论批评从更为广大的文化层面上来考察形式,形成了文化形式观.中国近三十年小说理论借助于叙事学完成了对现实主义小说理论批评的突围,同时也实现了对叙事学本身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孙犁一生留下了若干小说批评文章。他以现实主义理论精神对小说这一文体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卓有见地的探讨批评;在理论批评的同时,他还开展了一定的实用批评工作——作家作品批评。在长期的理论实践中,孙犁始终高扬现实主义的旗帜,表现出一种赴汤蹈火的献身精神和悲壮情怀。现实主义理论使他的小说批评显示出灼人的热力和咄咄逼人的光辉,但同时也遭遇了一种批评的尴尬。  相似文献   

10.
晚清小说理论批评处在中国小说理论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过渡地带 ,尚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叙事理论品格。但是 ,晚清小说理论批评中的部分文献对现代叙事学中的“客观叙述者”、“干预叙述者”、“同叙述者”及其相应的“全知视角”、“限知视角”等问题均有所涉及 ,产生了一些虽然稚拙却也精彩的有关小说叙事方式的理论观点。从中国小说理论批评演化的角度审视 ,它们具有不可漠视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明代民歌批评涉及民歌的基本特质、语言形式、情感内容、表现技巧和艺术风格,这为明代民歌进入艺术殿堂奠定了基础。但明代文人正统诗学和传统意识的烙印,也充分体现在民歌批评的创新复古、精纯驳杂之中。这正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矛盾在民歌批评领域内的一种折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小说批评发展至近代产生了重要的转变,不仅在理论观念和批评方法上借鉴了西方文艺理论,而且在术语的使用上选择了契合时代潮流的新词汇。进化论是近代中国传播最为广泛的西方思想之一,随着相关理论著作的创作和译介,与其紧密联系的术语在小说理论界被广泛运用。“进化”“天演”“群治”等小说批评新语在近代小说理论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明确地指出小说在文学和社会进化历程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了小说的社会功用,而且展现了小说通过何种方式影响国民与社会。  相似文献   

13.
明代心学的兴盛,无论在创作上还是在批评上,对当时小说都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明代关于《西游记》的批评主要有:世德堂本中陈元之的《序》及其夹批、李评本以及谢肇淛等人的评点和评论;在这些批评中,均渗透着当时的心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茅盾前期小说理论批评的核心是现实主义,有着明确的社会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其"为人生"的小说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宽与窄的变化,而以窄化为总的演进趋向;其小说"技术的理论"以三分法为基本构架,建构小说形态理论,而以"真实"、"典型"为指归;其"有意为之"的小说创作论,推崇社会学式的理性分析.这些方面共同形成了一种系统的"茅盾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晚清谴责小说研究有四种批评模式:类型学批评、传统社会学批评、叙事学批评以及文化学批评。每种批评模式都体现出一定时代文学批评的理论特征和文化精神。晚清谴责小说的批评视角的变迁见证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的历时走向。  相似文献   

16.
1991到1992年期间,洛奇在《星期日独立报》上发表了50篇短文,并于1992年结集出版,取名为《小说的艺术》(The Art of Fiction)。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的艺术》的解读,来了解英国批评家戴维·洛奇分析小说文本时所采用的批评方法,并探讨文学史知识对文学创作的潜在影响,以及批评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关系等问题,以欣赏这部独特的小说诗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 194 9- 1999年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批评作历史考察 ,指出 :前 30年按照当时的社会主义文学的标准研究中国现代小说 ,文艺思想中“左”的倾向影响了批评的价值取向。新时期以来 2 0年间 ,现代小说批评进入空前活跃繁荣时期 ,表现为批评范围不断拓展 ,批评的新观念、新观点、新视角、新方法 ;并且 ,随着 2 1世纪的到来 ,对诞生于 2 0世纪的小说新文体作整体的历史考察 ,初步建立了现代小说学  相似文献   

18.
早期北美明代小说的翻译和研究受到欧洲汉学的影响。自1933年赛珍珠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水浒传》英译开始,北美对明代"四大小说"和其他重要作品的翻译和研究陆续达到了高潮。北美汉学家(包括在北美的华人学者)对明代小说翻译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种类和数量上,更多体现在重视版本的选取和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著,而且译者一般对所翻译的文本有长期较为深入的研究,因而很多英译本已经成为西方学术界的必备参考书。在明代小说研究方面,北美汉学家也是很重视对批评方法的理论探索,涌现了不少重要成果。通过对北美明代小说的翻译和研究的出版情况较为系统的概述,重点选介具有影响的学者的代表作和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研究兴趣和成果,以呈现北美汉学在这方面的努力探索与成就,同时也展望北美与东亚学者在这一领域更多交流合作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基础观念"是明代小说学中最为基本的思想观念,是构成明代小说学思想观念的内在链结,梳理这一系列的观念,可以寻绎出明代小说学发展的思想脉络;同时,"基础观念"是对明代小说创作的发展产生过直接影响的思想观念,制约和影响着明代小说的发展进程.明代小说学的基础观念主要涉及三个层面一是对于"小说"这一文类的概念厘定;二是对通俗小说文体特性和创作风格的分析和评价;三是为提升通俗小说的"文化品位"和强化通俗小说的"文人性"而作出的理论阐释与评判.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评论》是王国维的小说批评专论,也是中国现代小说批评的纲领性著作。在小说批评上,它以哲学美学作为批评基础,以中西汇融作为批评手段,以主题精神作为批评对象,以艺术自由作为批评目的,从而树立了中国现代小说批评的理论和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