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吉姆爷》围绕“帕特纳号沉船事件”和“布朗事件”展开,主人公对事件的阐释判断和叙述者们对事件多元的伦理判断,与读者对“确定性”的本能追求形成了充满张力与活力的辩证关系。康拉德通过多种叙述声音使读者审美预期受阻的同时也使其更积极地与文本进行双向对话,在推动小说叙事进程的同时,丰富了小说的艺术形式,实现小说在叙事形式、叙事伦理和审美意蕴上的交融和暗合。同时,从人物的阐释判断、叙述者的伦理判断以及读者的审美判断三方面对《吉姆爷》的叙事判断进行论述,也为詹姆斯·费伦的叙事判断理论提供了一种更清晰的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吉姆爷》和《阿凡达》两部作品的故事背景、人物命运、叙事情节等方面,认为康拉德小说《吉姆爷》借助"东方"马来叙事散播帝国话语,而美国电影《阿凡达》以小说《吉姆爷》为"原型"宣扬帝国意识形态,是《吉姆爷》中东方主义思想的再现和延伸。在全球化视域下,西方国家不仅借助小说这一表现形式传播帝国话语和意识形态,还采用更为广泛、更快速有效、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形式——电影媒体,确保多方位向第三世界国家乃至全世界推行文化霸权。  相似文献   

3.
《吉姆爷》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最受推崇的一部作品,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杰出的现代主义小说。小说中运用叙事技巧烘托、渲染主题思想,并把叙事技巧的创作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着重从两个方面探讨《吉姆爷》的叙事技巧艺术,一是多重叙述角度,主要包括全知全能叙述者的角度;马落的人性化判断叙述;白人次要叙述者与土人叙述者并存。二是时间移位叙事技巧,《吉姆爷》中多次使用时间上的跳跃来实现展开主题事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从渊源学的角度研究康拉德的《吉姆爷》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是人物形象:康拉德在创作《吉姆爷》之前就阅读过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红色英勇勋章》,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吉姆和弗莱明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通过考证,两者之间存在着事实联系。第二个层面是语言艺术:康拉德是莫泊桑的忠实崇拜者,通过《吉姆爷》与《一生》的比较,可见莫泊桑对康拉德小说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个层面是哲学思想: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的哲学观点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吉姆这一形象。  相似文献   

5.
《吉姆爷》是康拉德最受推崇的小说之一。通过具体分析贯穿小说的一条线即"暗线"——"孤独"在文本的作用,指出康拉德成功地运用这条线,从侧面揭示了《吉姆爷》主题,使整部小说的含义更含蓄、更丰富的同时,从而缩短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增加了小说阐释或解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康拉德的《吉姆爷》从人物塑造和叙事策略两方面体现了对宏大叙事的解构:作品戏拟性的人物刻画消解了“大写的人”的理想主义信念;在叙事策略上,《吉姆爷》通过打破线性叙述时间,塑造词穷的叙述者和转换视角等方法,进一步颠覆了关于意义先验在场和理性至上等宏大叙事假定。  相似文献   

7.
小说《吉姆爷》叙事手法新颖,最突出的体现在三个方面:叙事干预的强烈的感情倾向,叙述和评论、抒情等非叙事因素交错;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相当不吻合,大量的回忆使得回忆中的内容与回忆时候的内容、回忆中不同时间段的内容混杂;殖民叙事,体现在对白人地位的理想化和救世主形象的刻画和对有色人种的野蛮落后等负面形象的过度强化。  相似文献   

8.
康拉德的代表作《吉姆爷》被誉为 2 0世纪英国文学首部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品 ,在风格上悖离了传统的叙事形式 ,在技巧上革新了英国小说 ,对后世作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角度分析该作品的叙述时间、叙述语态和叙述语式 ,探寻其叙事形式的二项对立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探讨了康拉德的《吉姆爷》和《黑暗的心灵》两部经典丛林小说的人物特征,旨在阐述其现代主义人物观和人物描写艺术。文章不仅讨论了康拉德以道德发现为基本目标的创作理念,而且分析了他塑造“反英雄”人物时的叙事策略,并揭示了其小说人物在转型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的喉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吉姆爷》小说主人公性格的二重性入手,探讨了其性格悲剧的深层原因。由此,引发了对该小说叙述结构特征的多重分析,即:不仅主人公性格具有对分与聚合的双重性,而且小说中的其他人物,甚至读者也具有类似的特性。进而指出该小说作者藉此形式写作的特殊含义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康拉德的小说《吉姆爷》吸收了印象主义创作理念并结合诗画特征,展现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即强调感官印象的即时性,建立个体化、多样化的展现角度,制造距离感以及设置意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小说正如印象派绘画那样引起读者独特的审美体验,观众成为创造者,创造出最终的、多样化的文本。  相似文献   

12.
以英国小说家康拉德中篇小说<吉姆爷>中吉姆爷两次"失去尊严"的边缘情境为切入点,分析吉姆爷悲剧的"替罪羊"原型,并试图探究其"原罪"的哲学内涵和吉姆赎罪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13.
<吉姆爷>是康拉德最受推崇的小说之一.文中始终贯穿着"明线"-- "我们当中的一个"和"暗线"--"孤独"、"耻辱".康拉德运用这三条线,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主题, 使整部小说的含义更含蓄、更丰富.同时,缩短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增加了小说阐释或解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道德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英国约瑟夫·康拉德小说《吉姆爷》继承了英国小说探索道德问题的传统并把道德探索的创作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吉姆道德探索从社会的影响、他人的影响以及主人公自身的弱点阐述了道德堕落的根源,探讨主人公重建道德完美的赎罪过程,并从主人公经历中的三次跳跃,探讨“忠诚”与“背叛”这一道德主题。  相似文献   

15.
《吉姆爷》与康拉德的艺术追求和道德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瑟夫·康拉德是当代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在研究他的作品时,评论家们经常谈及他的“艺术宣言”:“艺术家应该象思想家和科学家一样,探求真理并发出呼吁……我所努力完成的任务是通过文字的力量使你听到,使你感觉到,更重要的是使你看到.”康拉德认为,小说创作应该尽力去追求雕塑艺术的造型、绘画的色彩和音乐的启谛力.他还宣称道德上的探索应该是每一个故事的目标.他著名的长篇小说《吉姆爷》(1900)集中地体现了他的艺术追求和道德探索。因此有人把它誉为“本世纪第一部伟大的印象主义小说”,还有人把它称为一部“心理分析小说出现之前的心理道德小说”.实际上,康拉德在《吉姆爷》中的印象主义  相似文献   

16.
《吉姆爷》是康拉德杰出的心灵探索小说。它以弃船逃生的水手重建生命尊严的故事,揭示了在自然欲求与文化欲求的双重矛盾中,人类生存的困境与崇高性。其悲剧力量、崇高感来自自我超越的内在文化规定与对意义世界的执拗追求。寻找生命的意义之家使吉姆的故事超出大众文化读本,具有普遍的人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吉姆老爷》中的吉姆是一个帝国主义话语操纵下的文本人物。帝国主义话语为他编织了自我理想。吉姆在“帕特那”跳船事件中的表现充分说明了这种理想的脆弱性。帝国叙事者又借助话语的力量为他创造了一个文本境界,在那里他的帝国主义想象变成了“现实”。但是,小说中有意识的文本性又让读者体会到叙事背后的欲望与强权,从而对文本的虚构性产生警惕。从这个意义上讲,康拉德在参与建构帝国文化和殖民文化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批判,对帝国的未来建设者所受的文化教育表现出深刻的怀疑和忧虑。  相似文献   

18.
康拉德名著<吉姆爷>主人公吉姆喜欢编织英雄美梦,然而他的美梦却屡遭破灭,他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注定了他的悲剧人生.本文试图分析在吉姆遭受世人鄙弃之时,马罗和吉姆如何结缘、惜缘,并由此引起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强调作者代理、文本现象与读者反应三位一体的循环动态过程,突出读者在叙事中的重要性,认为读者的知识、信仰、情感应该全部参与进叙事进程,而小说中的叙事进程大都受文本动力和读者动力支配。借用这一理论来对《百年孤独》进行文本分析,有利于揭示小说叙事结构是如何引导读者进行多维度的叙事判断的。在文本动力上,以乌苏拉为核心和以魔幻空间为基石分析人物矛盾对叙事进程的推动,拓展读者对于孤独主题的理解;在读者动力上,阐明小说通过叙事聚焦和叙事技巧,调节叙事距离,引导读者理解隐含作者对愚昧保守的马孔多的摒弃,从而在读者与隐含作者的动态交流中,达到小说修辞性的文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当代小说家珍妮弗·伊根的小说《恶棍来访》是一部创新实验作品,小说的叙事结构突破常规,细节设置十分巧妙,一些批评家因此称之为“后后现代小说”。小说第10章“灵魂出窍”借鉴修辞叙事学的叙事模式,打破内在研究与外在研究的界限,并运用第二人称叙事模式对叙事交流的作用,揭示出其潜文本。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带给读者不同以往的阅读体验,而且也使读者充分了解到美国吸毒青少年同性恋者的生存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