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是现象背后看不见的手。对当代中西建筑碰撞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的角度与深度进行解读十分必要。通过中西建筑文化的比较指出:中国传统建筑的本质是“器”,“器”的定位是“室”用,是实用;西方Architecture的定位是“器艺”,是实用与艺术的并重。对中国当代建筑在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美”与“非美”观念、回归传统的倾向、经济因素与建筑精神、原创与中国建筑大师的培养进行了文化解读,并对日本建筑的现代化历程进行了剖析。指出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必须依靠中国本土建筑师的努力,做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与现代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通过剖析中国当前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当代中国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指出多元化的艺术教育及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认为多元化艺术教学的实际应用,是解决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严重缺失问题的有效途径,并指出多元化艺术教育在国内高校艺术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建构”逐渐为国内建筑界所热衷的背景下,中国实验性建筑师开始了有关建构的创作实践,为我国当前建筑创作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运用现象学的方法,从建构的基本内涵入手,通过对实验性建筑师近期一些论文和作品的解读,指出中国当代实验性建筑对建筑语言与建构文化的探索,正是中国当代建筑艺术发展的希望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大量考据材料对多年相沿的中国“建筑”一词源于日本之说作了辨正,提出中国“建筑”一词原本出自中国。并对中国“建筑”一词的本义溯源作释,说明它不是“Architecture”可以等同的。通过追究“建筑”一词的文化内涵,澄清了固有概念。  相似文献   

5.
基于芙学的视角,分析当代中国“旧城改造”所引发的问题,认为其割裂了城市的记忆,造成城市历史文脉的断裂,是对城市审美形象的损害而非塑造.在此基础上对“旧城改造”进行美学批判,指出引发问题的成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当代工业化的生活方式对历史传统的颠覆与否定,二是快速而浮躁的现代社会所造就的肤浅而狭隘的审美观对历史深度的解构与削平.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建筑与生态文化关系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生态文化,例举并分析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黄河中下游地区北方典型建筑形态、四合院布局形式、北部及西部边疆等地区的民居形式,提出传统建筑艺术的生态文化对当代城市生态建设的启示,即当代城市生态建设应吸收传统建筑艺术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人性化的四大生态观。  相似文献   

7.
当代部分大学生理想缺失的现状令人忧虑,轻者逃课、泡网吧、下饭馆、混学分……,重者自杀、他杀、偷盗……。原因既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型问题的影响;也有国内封建文化与国外“西化”文化的冲击;尤其是人本质自私论所导致的道德观念薄弱、心理承受能力低弱、人格缺少自主性。理想教育应重新定位于社会与个人价值的水乳交融;内容应从提高思想素质、解决心理问题、培养自主人格方面贴近学生实际;形式应包容“两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历史上“丑书”盛行的原因,并将当代“丑书”作品与之进行比较,指出当代“丑书”作品缺乏思想性,仅仅是为了突破传统审美标准,冲击世人视觉感官而为之的作品,会给中国书法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和发展危机;当代中国书法回归传统古典审美的另一极,面临如何继承和创新的发展困境。审视当代中国书法审丑和审美的两极困境,应该从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本身寻找出某种融合和突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代诸家字典词典对“殊”字的释义中没有“竟然”义项,“殊不知”词条的释义给人一种直观认识是其中“殊”为“竟然”义。就此我们初步考察了“殊”的历史语义系统,并对“殊”和“殊不知”的释义提出一点质疑,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税费的界定和比较入手,分析指出“费改税”的正确含义是规范税费征收,实现税费归位。文章阐述了税费综合改革的具体设想,并指出税费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闪避意义的行为”、“急功近利的媚俗”、“商业运作的介入”等三个方面为切入点 ,冷静而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代中国艺术所存在的弊端 ,同时指出发展当代艺术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世博会建筑的审美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世界博览会建筑形式进行分析,指出当今世博会建筑的美学倾向与当代建筑美学多元化现象相呼应,强调当代世博会建筑除了延续技术美学外,又加入了新地方主义美学和生态美学,且这三种美学观相互交流融合共同影响着世博会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13.
不同历史时期的设计对公众教化的主题各不相同,当代设计应有助于让公众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伦理观,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和审美观,正视世界科学技术水平并取长补短,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4.
怪诞的魅力     
本文试图从主体审美心理层次的角度出发,探究“怪诞”建筑艺术的魅力之所在,指出“怪诞”建筑艺术美能激发主体多层次、高层次的审美心理活动,能调动主体多层次的心理“缠绕”。同时,从设计思想到视觉形象,并结合具体作品总结“怪诞”建筑艺术的二种表现特征,强调“怪中存理”是“怪诞”建筑艺术富有魅力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艺术定义问题是当代西方美学的焦点问题之一。滥觞于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分析美学围绕着艺术的界定和分类展开了论争。以魏茨为首的一批分析美学家认为艺术不可定义,而其后的后分析美学家则驳斥了这种不可定义论,其中丹托的“艺术界”理论和迪基的“艺术体制”理论(又称“惯例论”)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丹托指出了艺术品的共性是一种关系属性;迪基受丹托的启发,提出了“艺术体制”理论,将“体制”这一社会学要素引入“艺术界”理论中——关注艺术品资格在社会现实语境下是如何获得的问题。因此,丹托尤其是迪基的体制论标志着美学进一步脱离艺术品本体论的轨迹,向文化社会学转向。这一转向已成为当代关学不可回避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正确回答了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基本问题,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一国两制”理论。因此,邓小平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典型  相似文献   

17.
针对媒体公信力受到的各方面挑战,分析了媒体公信力缺失及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通过分析国内外一些媒体维护公信力的做法,指出“自律、他律和法律”是守护传媒公信力的三大“护身符”。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鲁艺的教育方针在不同阶段一直处于调整和变化之中,这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原因.延安时期鲁艺教育方针变革情况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初创期”、“‘关门提高’期”和“整风以后的调整期”.对延安鲁艺教育方针变化情况进行梳理和反思,可以发现在艺术教育中处理好“普及”与“提高”尤为关键,鲁艺教育方针出现的“关门提高期”正是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鲁艺的艺术教育思想在中国现当代时期的艺术教育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其艺术教育方针的变革值得反思,对当代中国的艺术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古典建筑砖石雕刻艺术趋于内向性空间诉求的吉祥语意系统,指出其具有的独特性与民族性,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意蕴的“民族性”吉祥寓意诉求的建筑空间特性,对古典建筑砖石艺术所形成的自身文化机制及其历史的、文化的、动态的发展历程进行有条件的梳理、检视和细密分析,强调了吉祥文化意蕴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意念转换历史动态的建筑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文化素质较高群体的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十分严重,与其知识层次极不相称。其诚信缺失,体现在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层面。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文化积淀中封建糟粕的影响,应试教育积弊造成的缺憾,高校德育偏颇带来的问题,诚信约束机制不够健全等。对此,应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德育工作,突出诚信教育;倡导“自律”精神,提高大学生自身修养;建立约束和惩罚机制,把教育与处罚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