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制现代化的目标与实现途径是法制现代化的核心 ,民法现代化是法制现代化的基础。民法现代化的目标在于民法的法典化和民法文化的平民化。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不是单一的 ,它必须是法文化继承、吸纳和创新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黄成忠 《探求》2012,(4):94-97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济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但社会也出现了道德认知混乱、道德行为失范和道德文化迷失等严重的社会道德精神的危机。因此,必须从自觉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自觉引进与吸收外来的优秀异质道德成果,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等三个方面加强道德自觉的培育,努力重塑当今社会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四个现代化迫切需要制定民法,但是,制定一部什么样的民法,如何确定它的调整对象和范围,以及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有待进一步明确,本文试从这两方面作些探讨。 (一) 民法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基本部门法,它和其它部门法一起,共同担负着调整社会关系的任务,但民法有自己的特点,它只规定调整一定经济关系的基本准则。我们在研究确定民法调整对象及范围时,必须注意民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这是区别民法和其他法律部门的关键。恩格斯曾经指出:“如果说国家和公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那末不言而喻,私怯也是这样,因为私法本质上只是确认单个人之间的现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价值取向、人我关系、人格设计和道德选择等四个方面讨论了中国社会的传统伦理精神,从而提出现代化需要一种现代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的社会化与道德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社会化与道德现代化不仅在内容、结果、实质、动因和条件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征 ,而且在现时代个体的具体道德实践中二者又是有机统一的。对道德社会化与道德现代化辩证关系的揭示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发展理论 ,把握现实的道德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6.
《民法通则》是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一部具有民法总则性质的民法单行法,通过确立民法基本原则、民事主体和民事法律行为及代理制度,宣示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建立较为完整的民事责任制度等立法举措,唤起了民众的民事权利意识,保障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中国民法典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在中国当代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法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民法学为当代民法立法提供理论支撑,依法治国的法治蓝图为实现中国当代民法的历史跨越注入强大动力,因而民法典编纂具备了必要条件。《民法总则》的制定完成,适应时代经济、人文和法治特征的要求,彰显民法典的人文主义立场和精神,迎接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保障人对新型权利及其客体的享有和支配,标志着《民法通则》完成了历史任务,标志着中国当代民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奠定了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基础和分则各编的框架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每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都伴生着道德精神的深刻变化,这是历史的定律。目前的中国正在经历这样一个转型时期,在道德领域由此所引发的震荡,似乎比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都要剧烈、深刻得多。传统的道德精神受到了各种价值观念的撞击,其现实的影响力是如此愿弱,以致难于在精神上支撑人们应对时代的挑战。重塑体现当前时代特征的健全而高尚的道德精神,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迈向现代化进程的迫切任务。一、社会转型期道德精神的擅变中国社会的转型是全方位、多层次展开的,政治、经济,乃至日常生活领域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身处现实社会的…  相似文献   

8.
道德治理是青海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之一,其在青海有着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特别是少数民族(藏族)伦理道德为青海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丰厚的本土化环境。为进一步提高青海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水平,本文从青海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切入点,着重讨论该地区治理现代化的(藏族)道德基础,为青海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中的道德治理提出学术性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提出实践理性中的伦理德性、理智德性的德性分型,哈贝马斯在实践理性中区分伦理理性和道德理性,共同揭示了道德自我的个性内在与主体性价值.黑格尔以精神现象学揭示精神世界先后经历"真实的精神,伦理"、"自我异化的精神,教化"、"自我确定性,道德",相应于三个精神世界的主体分别为伦理实体自我、法权个体自我、道德主体自我,确证了道德自我的存在和超越性价值.精神哲学研究的本体思维追求形而上普遍本质和绝对本体、伦理思维注重伦理秩序和规范的建构、道德思维凸显自我理性和自主建构,哲学思维范式转换揭示了道德自我在现代道德哲学中的突显价值.实践理性中的德性分型、精神现象学关于客观精神及其自我三重形态、哲学思维范式转换,从不同角度确证道德自我的存在及其特定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0.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遗存、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红色资源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资源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政治引导功能、文化传承功能、道德示范功能、意识形态功能、教育教学功能、历史镜鉴功能。  相似文献   

11.
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民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民法翟羽艳民法作为商品经济社会最重要的法律,发达与否是一个国家法律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两次法律发展的颠峰,都是以民法作为其最辉煌的点缀的。所以,在中国发展商品经济、倡导依法治国的今天,以商品经济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民...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法制内含正义、人道、德育等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其中,正义精神是社会主义法制的道德精神的本质所在。而法律区别于道德的特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法制有必要内含道德精神;法律与道德存在着的同一性,使社会主义法制有可能内含道德精神。因此。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我们要自觉贯彻社会主义的道德精神。当然,这绝不意味着走向法制“伦理主义”及“伦理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陈明  吕锡琛 《唐都学刊》2010,26(1):21-26
道德与精神健康分别是伦理学和心理学两个学科所关注的问题,但道德与精神健康并非两个毫不相关的主题,道德与精神健康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健全的道德有利于精神健康;并且道德的价值观深入精神健康的内涵之中。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者在对什么是现代化问题进行思考后提出,现代化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四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即物质层面的建设,而且还包括社会结构层面的现代化(即通常所说经济、政治、科学、教育体制)和人的精神层面的现代化。所谓精神层面的现代化就是解决人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实现人的现代化问题。关于人的素质和人的因素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乃至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与肯定。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5.
孙毅 《学术交流》2003,(11):40-43
在市场经济带来的观念转型大背景下,我国物权立法中关于遗失物拾得的规定方式,存在着实现道德理想的愿望与世俗利益需求的价值冲突。从冲突走向交融是遗失物拾得立法过程的基本走向。必须导入现代民法理念,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区别开,并进一步分析法律如何寻找道德与利益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6.
论法的品质——兼谈宗教、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法治社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法律何以获得良好品质,并具有权威性和普遍性?通过研究西方社会宗教、道德和法律的历史和关系,我们发现,是宗教和道德赋予了法律的精神品质,这就是正义、自由、平等、秩序和博爱;法律与宗教、道德的精神是一致的。而我国过去的法律精神与道德精神并不一致,因此,要实行法治,必须使法律具有正义、自由、平等、秩序和博爱的精神品质,并使法律与道德精神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共产主义道德风尚,不仅是现实生活向我们提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同题,而且是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意义深远的大事。本文拟就当前道德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一、要大力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是广大共产党员和一切先进分子的行为准则,它不同于过去的一切道德。共产主义道德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革命人生观为基础的。它反映了社会生产发展的需求,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并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被压迫阶级、劳动群众的优良传统和其他道德  相似文献   

18.
商法具有私法的性质,但也表现为明显的公法性.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其内容在总的原则方面体现着民法的基本精神,在适用法律中有优于民法的效力.在传统大陆法系的国家中,商法的性质是以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两种立法体例体现的.我国应采取民商分立的立法体例.但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制定商法典的时机还不够成熟,可把商法通则作为制定我国商法典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9.
王丽琦 《社科纵横》2011,26(1):76-78
道德学习不同于知识学习,强调的是学生主体内在精神自发、自觉的学习活动,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学生在道德上的发展变化以及道德素养的提升,较之于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更能彰显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文章通过对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大学生道德学习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解读了当前大学生道德学习问题的现状以及原因,并提出了积极对策,为进一步研究当代大学生道德学习的机制,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20.
从实质上讲,商法具有民法的性质,商法的内容在总的方面体现着民法的基本精神,在传统大陆法系的国家中,商法与民法的关系表现为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两种体例。关于体例问题是一个技术和方法问题。而运用何种技术操作手段,采取何种思维方法都必须从内容的实质入手,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