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女性公民政治心理状况是女性参政的重要基础,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成败.女性公民政治心理的形成既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又有当今女性自身的原因.现代女性公民政治心理强化,既需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发展和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又需要女性自身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促进和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促进政治价值认同,推动政治社会化,促进公民意识的确立,正确引导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民主实践。培育公民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使公民内化一些观念特别是核心价值观是政治体制有效运作的条件,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伴随人的现代化的协调推进。培育公民文化需要铸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健康的公民政治文化心理,促进现代社会转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及内容。  相似文献   

3.
从臣民政治到公民政治——政治文明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政治是与臣民政治相对而言的,它反映了政治文明的发展程度。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公民政治。当前应当大力培育市场经济,为公民政治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同时在构建社会主义公民政治的过程中,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充分挖掘政府资源,逐步完善公民政治的制度和法律。此外,构建适宜的公民政治文化,大胆借鉴西方有益的公民政治形式,也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公民政治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不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当前,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要在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下功夫,并且要保持政治参与的渠道畅通。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明不可或缺.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政治文明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提供法治保障的作用.当前,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应着重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培育并提高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等.  相似文献   

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政治目标。公民政治文化作为一种以民主为核心理念的政治文化,是民主政治的文化基础。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背景下,培育成熟的公民政治文化,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社区培养具有政治主体意识、公民权利本位意识、法治意识和民主参与等意识的现代公民,通过经济层面、政治层面、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协同努力,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内在支撑和发展动力,提供合法性支持,是目前我国农村社区进行政治建设的方向与目标。  相似文献   

7.
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目标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着许多困难。只有根据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需要,向公民教育目标转向,把本专业改造成公民教育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基层群众自治也要求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政治参与的不足或缺失会影响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但是政治参与的过度或不当,同样不利于政治文明建设和基层群众自治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序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新要求;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合理设计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推进路径,必须在实现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公民文化,畅通各种利益表达渠道,最终推进公民积极有序政治参与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政治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 ,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政治文明为政治参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政治参与对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对于社会政治稳定具有促进作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是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目标。而现今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文化正经历着解构与变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创新和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这种新型政治文化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精神。因此本文所讨论的政治文化构建主要是以发展生产力为前提,制度创新为保证,培育公民意识为其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几年的实践表明,现代性公民文化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对象的公民性,文化形式的多元性,政治参与的有序性,是当代中国公民文化构建在价值、形式、实践尺度方面的基本要求。公民文化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努力培养公民性,积极培育公民社会,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文化建设相结合,是构建当代中国公民文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文明,从广义讲,包括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总体上讲,是经济、政治、文化形态的有机结合、互相作用的统一体.与之相适应,人类文明也是一个有机系统,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在政治领域中创造的财富,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即政治文明.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这与党的基本路线中规定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致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13.
人类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价值整体 ,其中 ,政治文明集中体现和标志着新的生产关系和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是人类社会的政治进步状态和成果的集中反映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视野下政治文明发展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提出建设新型的社会主义现代政治文明。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新发展,理论上创新必将带来实践上的突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我党正在以宽广的视野整体性把握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政治文明发展路径引领政治文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强调政治文明是社会的三大文明之一,而社会发展进步又必须通过政治、经济、精神文明的协同推动;明确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三大支柱;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应遵循的积极稳妥、逐步推进,既立足国情,又积极参考借鉴国外政治文明建设经验的原则,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程序化。  相似文献   

16.
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活动的产物,具有封建社会特质,这是它的历史局限。在中国民主进程中,传统民本思想逐渐丧失其影响、整合社会的功能。日益严峻的现代困境促动了民本思想的现代转换,而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之间的会通又为此转换提供了条件。要从唯物史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工作作风等方面加强传统民本思想的现代转换,并将这个转换切入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推动传统民本思想的现代转换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7.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在民主权利保障上,必然要求实现从"以人为本"向"以公民为本"的价值转换。"以公民为本"是当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现实诉求,也是人本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在当下中国的现实情境中,提升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的个体政治主体性并凝聚社会共同主体性,乃是当代中国"以人为本"政治观的核心。放眼未来,推进"以公民为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经之途。中国"以公民为本"的公民政治发展一直内涵于人民民主的人民政治之中。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将人民当家作主真正地落到实处,保障和实现每一位社会主义公民的权利、促进每一个社会主义公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设现代化的政治文明离不开较高的公民意识,即人的现代化。由于对公民意识不正确和不全面的理解,及现阶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对落后,造成我国公民意识的严重缺失。因此,必须推动传统的政治教育向着现代化的公民教育转化。而推进公民教育必须有完备的教育体系、公民教育教材、高素质的教育队伍和民主实践的教育途径作为保证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政治发展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推进政治发展、实现民主政治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邓小平,这位世纪伟人,运用他独特的政治智慧构筑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战略。研究其政治发展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关键是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