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历史的宏观视角,论述了20世纪中国社会出现的四次转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特点和文艺学发展的基本范式与走向,认为“主导多元,综合创新,百家争鸣”是世纪之交文艺学发展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2.
世界进入了一个多元共生的时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20世纪以来,世界各种文化纷纷在中国亮相.中国文化先后出现了五种主要范式"中体西用"范式,"全盘西化"范式,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范式,"文化大革命"中的"文化专政论"范式,"综合创新"范式.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新世纪伊始,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是主导多元,综合创新.呈现这种态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主导多元文化双向互动综合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世界进入了一个多元共生的时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20世纪以来,世界各种文化纷纷在中国亮相。中国文化先后出现了五种主要范式:“中体西用”范式,“全盘西化”范式,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范式,“文化大革命”中的“文化专政论”范式,“综合创新”范式。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新世纪伊始,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是主导多元,综合创新。呈现这种态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主导多元文化双向互动综合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刘波的《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基本话语研究》一书,以"话语"为视角,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基本理论话语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原创性地概括出四种话语类型,将民间文艺学在20世纪上半叶发生、发展的复杂形态进行了较为清晰的历史辨析。该著作较为完整地阐述了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突破了以往学界对此学科发展轨迹单一描述的局限,凸显了现代民间文艺学建设五十年间复杂坎坷的行进历程,对民间文学学术史的研究无疑是一大推进。  相似文献   

5.
试论创新文化及其主导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新文化源自熊彼特创新理论。在我国 ,创新文化作为一个科学概念 ,是 20世纪 90年代末伴随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而提出的。创新文化是与创新实践相关的 ,以追求变革、崇尚创新为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多种文化形态的总和 ,包括创新性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三个层面。在创新文化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三种主导性文化范式 :“新价值主义”范式、“创新型国家主导”范式和“产消合一革命”范式。“新价值主义”范式以创新主体为观测点 ,其动力源自观念革命 ;“创新型国家主导”范式以作为创新主导的“国家”为观察点 ,其动力源自国家的创新追求 ;而“产消合一革命”范式则以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为观察点 ,其动力源自生产关系与消费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进入了一个急剧的社会转型期.文艺学研究中出现了"终结论"、"取代论"、"过时论"、"边界论"等新的问题.认识到危机和问题的存在,是突破旧范式创立新范式的基础和前奏.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迎接文艺学范式的革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文艺学以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崭新人学理论为深层根基。深刻了解马克思在人学理论上所实现的范式革命,对于深化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文艺学价值指向和学科动力学等方面,这种新的人学理论深刻规定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文学是人学的命题显示了新型人学理论对于文艺学的基础性指导意义;这种新的人学理论对文艺学同样具有普遍意义。深入研究人学理论,是深化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李衍柱 《东方论坛》2005,(4):27-30,41
当代中国进入了一个急剧的社会转型期。文艺学研究中出现了“终结论”、“取代论”、“过时论”、“边界论”等新的问题。认识到危机和问题的存在,是突破旧范式创立新范式的基础和前奏。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迎接文艺学范式的革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艺学,必须面对现实,研究现实的新发展、新特点、新需要;面向传统寻求资源;吸收世界各民族的有价值的文艺学思想;研究近百年来文艺学的研究成果即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研究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意义在于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艺学,因为“中国特色”之根在于本民族的传统,特别是最邻近的传统;历史是在批判与继承、否定与肯定的无数次辩证转换和相互搏击中发展的,而对它最邻近的前一个时代或时期的历史经验教训,更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我国现在的文艺学的学术范型都是在近百年熔铸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原典文艺学具有极其明显的知识综合特征,在经历了20世纪的文艺学历史风云和知识视界之后,要想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21世纪得以发展,就必须对整个20世纪进行知识综合,尤其是进行文艺学知识综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现代化包括文论的现代化。文艺学研究应面向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历史传统,向古代优秀传统寻求资源,与现代化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艺学。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开掘传统,使之成为现代文艺学的有机组成因素;面向现实,研究社会现实和文艺现实的新发展和新特点;全面检索现代文艺学研究现状,进行20世纪百年文艺学学术史的研究。研究20世纪百年文艺学学术史,首先需要思考的是:(1)何谓“学术”,(2)文艺学术史的研究对象,(3)文艺学学术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如何进行20世纪百年文艺学学术史研究。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本总结,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21世纪的伟大旗帜,是中国进行第二次革命的光辉指针。  相似文献   

13.
<文艺学百年>是一部从学理层面对20世纪的中国文艺学的发展历程作"全景"回顾与总体反思的力作.著者对中国百年文艺学的"两次转型"进行了大写意式的归纳和总结,为新世纪的文艺理论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进程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是对近百年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发展进程的宏观思考。认为,中国文学理论百年历程,大体上可以说经历了两次“大综合”运动,经历了由古代传统文论系统到西方近代文论系统再到马克思主义文论系统这样一个不断趋向新形态的发展过程。进入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成为展望和设计下世纪中国文论的基本目标和路向。为此,加大传统民族文论话语在当代文论体系中的分量,加大吸收外国文论优秀成果的力度,是必要的。但不能取缔和消解与传统相连接的现有文学理论的合理规定性,不能放弃和无视马克思主义文论系统在文学理论当代形态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要克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克服唯心史观影响,按照历史的昭示,走“综合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题的转型,直接引发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现代化范式的重新崛起。现代化范式向传统革命史范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回应挑战,捍卫革命史范式,成为坚守这一研究范式的学者在进入新时期以后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晚年刘大年是革命史范式学派推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民族独立与近代化、革命与改良等重大问题的思考,构成这一学派在这一时期思想认识的内核,成为守护这一范式的思想重镇和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世纪之交的历史经验出发,阐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的革命性、科学性与开放性的完美结合.它在即将来临的21世纪一定会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同时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对中国文艺的发展起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还就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提出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文艺心理学研究到文学言语学探求,从精神生态的追问到生态文艺学的建构,鲁枢元以其富有原创精神和开拓气质的研究实践不断开拓了文艺学学科研究的领域,为推动我国当代文艺学建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当文艺学自身存在的合法性遭到质疑、文艺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对象时,将鲁枢元的文艺思想作为个案加以反思,可能成为新世纪文艺学学科建设的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40年代后兴起的复杂性科学,标志着人类认识世界的视角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追求简单到正视复杂.这是科学自身向辩证思维的复归,是一次重大的科学范式的革命.……  相似文献   

19.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论被译介到中国以来,西方文论在中国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并在20世纪中国文论的两次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世纪中国文论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20世纪初,表现形态是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西方文论是重要的外力和理论参照;20世纪中国文论的第二次转型发生于20世纪末,表现形态是实现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化转型,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成为建构中国当代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讽刺诗出现了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20世纪40年代,标志性人物是马凡陀,他第一个创造出现代讽刺诗的武出范式,为现代讽刺诗第一次赢得了它的时代的美学的和文学的品格。第二次高潮是20世纪80年代,代表性人物是刘征,他独创文进范式的讽刺诗,这一范式注重印象,讲完主观夸张和同情的幽默,从而使20世纪中国现代讽刺诗最终完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