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农村土地问题特别是农业用地没有真正融入市场经济,是中国二元经济问题特别突出的根本原因.由于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与"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人口红利即将耗尽,农村生产要素的单方向流出已成为中国内需不足、农村落后和农民贫困的必然结果,对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深刻反思和重构,实现中国农村土地承包制从事权向物权的转化,让中国农民获取土地的资本化收益并形成中产阶级的重要成员,就成为中国在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两个飞跃"理论与小农经济改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研究家庭经营、规模经营、农地制度等与小农经济经济改造密切相关的三个问题基础上,比较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恰亚若夫、西方发展经济学关于改造小农经济的理论,并认为以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思想为主线的小农经济改造理论,总结了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以来农民家庭经营、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新鲜经验,既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合作制理论,又吸收了西方发达国家注意以社会化服务支撑家庭农场,改造提升小农的作法,明显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改造理论和实践模式,为转轨时期小农经济改造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政策的一个根本转向,即从“消灭农村”转向了“建设农村”。在此之前,国家的总体思路是在农村之外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即学界常说的“解决农民问题的出路在于消灭农民”,于是,开放户籍制度、发展非农产业、进行小城镇建设、转移农村劳动力等便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主导思路。但实践证明,由于城市就业机会的有限和农民人口基数的庞大,要将9亿农民在短时间内从农村顺利转移出去,并不现实,这一政策导向反而带来了诸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是“消灭农民,消灭农村”的…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关键是农业问题.需要讨论个体经济、单干经济、私有经济、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公有经济等概念.家庭承包制是"公有地单干"性质的新型农户单干.目前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是小农经济,代表它的是"公有非合作模式"的集体化.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价格和就业两个领域,发展农业要关注经济效率.与就业和价格相关,农业劳动力过剩引出农民问题,农业纯收益分割引出农村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受压抑最严重的地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因此从农村率先突破.家庭承包制和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两项伟大创造,开创中国市场取向改革的先河.中国农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拓者.中国农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传统小农经济模式正在发生悄然转变,集体所有的、家庭承包制下的雇工经营模式(如“铁麦客”现象)正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不但成功解决了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小规模土地占有之间的矛盾,还在农村衍生出适应这种生产模式的新型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问题,是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影响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当前农村土地问题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需要关注解决.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化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在现行土地制度基本框架下实行"两田制",是当前化解"三农"瓶颈制约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相关部门在不同的时期均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包括进行相关立法等。但是,目前的新农村建设是在正式法律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展开的,针对农村的法制建设尤其是农村立法方面仍显得滞后,难以适应当前各项事业的要求,直接影响着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进展,从立法上全面而系统地建立对三农问题的法律制度,从宏观上对三农问题进行调控和规制,显得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9.
王祯 《兰州学刊》2003,(6):155-157
"三农问题"是当前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最突出问题之一.三农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农村、农业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政府应该积极提供多种公共服务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并完善各项制度、法律,规范农村市场.在现阶段,过多的行政干预造成政府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越位"现象,阻碍了农业资源自由流动;另一方面,对农业基础投入不足以及制度规范的欠缺造成政府的"缺位"现象,相对加剧了农民负担,使农村缺乏发展后劲.因此必须大力进行体制改革,协调农村农业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妥善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东雷  王炳义 《理论界》2006,(10):127-128
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制在最初阶段取得明显的成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家庭承包制内在的产权制度缺陷越来越明显。产权内涵不明确、产权主体模糊不清、承包经营权不稳定、土地使用流转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凸现,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深化家庭承包制的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土地制度的创新,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市场化水平低,农民特别是中西部农民尚未成为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用行政手段推行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可能解决"三农"问题.实行政府改革,确立农村劳动者和生产者市场主体的地位和权益,政府切实按照维护市场主体的权益和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客观要求转换职能,着力于发展市场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举.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刘易斯拐点"的缩小城乡收入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近年来主要出现在中国沿海地区的"民工荒"现象,一些学者认为是中国经济出现了刘易斯拐点,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工业化、突破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时期.但中国工业化远没有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向现代部门转移,才是消除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中国有着极其特殊的涵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提法值得商榷.我国城乡间的人口迁移具有非均衡性、非市场性、非开放性和非公平性的特征,农村日益过剩的劳动力没有正常的流出渠道,要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在于处理好城市和农村的关系,使"非农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问题不仅是农村的问题,都市农业的发展与都市农业观的形成表明,都市也有农业,农业问题也是都市的问题.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与世界农业现代化历史上的"石油农业"相似.生态农业是针对产业性农业的缺点进行改进的一种农业体系,要从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关系的战略高度来推进生态农业建设."三大差别"的非本质性差别是永远也不可能消灭的,所谓的"二元结构"总是有其必然性的,解决"三农"问题要消灭根本性的"三大差别".  相似文献   

15.
潘德冰 《兰州学刊》2007,2(1):10-17
本文从最深层次(体制结构)上分析了:我国农村57年以来不和谐的根本原因;随后提出了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原则及改革的创新思路:建立树-果结构体制下的大众股份制.并论证了:随着这一改革的成功,我国农村将变成一个经济、社会的运行、控制、稳定性、有序性等功能、对社会主义属性内容质的体现都很好,农村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都蒸蒸日上,民主与法制高度增长(质的变化)的和谐社会.同时指明了:它们的确立明晰了产权,奠定了农村综合改革的(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消除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及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对立.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古代"自利人"描述和西方"经济人"假设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祥财 《社会科学》2006,1(7):86-92
中国先秦时期,思想家们对"自利人"的描述达到了很高的理论水平,但这并没有导致市场经济的自发扩展."自利人"假设和集权专制的政治体制可以、也曾经结合过.较之于西方的"经济人"假设,先秦时期的"自利人"描述在理论内涵上是有缺陷的;承认人都具有求利的本性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只有具备了其他现代意识和社会机制,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建立和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小农经济:理论与实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伏明 《天府新论》2006,25(1):58-62
长期以来,基于西方世界的发展经验以及建立在这种经验之上的种种经济学理论认为,小农经济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使中国不能走向资本主义,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这种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中国并不是西方世界,没有理由预先假定其历史发展经验的普适性。中国的小农并没有阻碍商品市场经济的扩张,他们是推动商品市场经济扩张的强大动力,而不是市场经济扩张的阻力。事实上,充分发挥小农经济的活力,能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家庭承包制理论和政策的演进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琳琅 《学术论坛》2004,1(4):60-64
文章就我国农业家庭承包制理论和政策的演变作了较为详细的梳理,从中揭示了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变迁轨迹。文章最后指出,面对日益严峻的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又及时提出了突破二元结构体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改革的新思路,这必将使农业家庭承包制在农村得到进一步的稳定和巩固。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家庭财产继承制度是中国社会中涉及面广泛,影响深远的一种家庭经济制度.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经历了历史的剧变,由于封建土地制度的制约,农村家庭财产继承权没有像社会政治制度那样产生颠覆性的变革.但是,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制度的变迁,农村中基于封建小农经济的传统家庭财产继承制也受到了冲击.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断深入,传统小农经济的逐渐瓦解以及妇女在家庭中地位与权利的变化,维持了数千年的中国封建农村家庭财产继承制正朝着新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处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面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小农经济理论对于指导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习近平结合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坚持和发展了小农经济理论:指出农民是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农村市场化建设的主体,而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农民同时也具有经济理性和经济利益;提出"三位一体"来实现小农经济的规模经济;通过提高农民,用科技武装农民和农业;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产业融合以及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等来实现小农经济的现代化。习近平在小农的地位、性质和特征、小农经济规模路径和现代化路径等方面坚持、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小农经济理论,为马克思小农经济理论中国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