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晋南朝的吴歌大多描写青年男女的感情生活,其中既有男女相恋的欢喜娇嗔之作,也有女子暗恋男子的相思切切,而表现尤多的是女子失恋后的哀伤。东晋南朝时期的吴歌创作具有明显的吴地地域性特色,集中表现江南边地的意象密集。此外,一部分吴歌的创作明显受到了前代文学的影响。吴歌的产生既是社会风气自发影响的产物,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吴歌形成、流传于江南吴语文化区域,因其独有的水乡民间文化风情和草根文化特性而深受大众喜爱。音乐是吴歌的本源形态,吴歌需以音乐形式传播和延承。吴歌不但音乐极具魅力,且唱词文学亦个性鲜明。史上官方和文人的吴歌辑录,造成了唱词文本与音乐文献的分离,促成吴歌实现了文学艺术流变,为吴歌文化的传播、演进、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弘扬吴歌文学辉煌成就的同时,不应忘记音乐才是吴歌生存之根本。唯有维系音乐和文学的统一,吴歌才有望继续其历史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吴歌,是吴语地区民歌、民谣的总称。吴歌中有很多表现饮食的情节,它们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原型母题。昊歌中关于饮食的表述通常是通过一系列的“程式”表达的,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表达人们丰富多样的思想观念,也成为具有祈福纳吉等文化意蕴的象征符号,表达人们追求美好事物和理想目标的愿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论吴歌的地域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歌之"吴"应当指"吴语地域",大致是现在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地区,浙江的湖州地区和嘉兴地区的一部分,以及上海地区,即原江苏的松江地区.吴方言对吴歌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吴歌地域特色的重要体现.吴歌在旋律上,以五声音阶级进为主;音域不宽,旋律起伏不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源于水乡的吴歌,自然以水乡生活作为歌唱对象,许多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由此进入吴歌.  相似文献   

5.
论诗的意象     
意象创造是诗歌艺术创造的灵魂,饱含着诗人情感意蕴的形象即为意象。如何为内心的情感意蕴找到与之成对应关系的客观形象,是意象创造的核心问题。由于意象的表现形态是不提供任何抽象判断的鲜活的"象",因而,越是准确的意象,往往也就越具有审美的丰富性。意象的创造是为了表意,如果为意象而意象,就违背了意象创造的初衷。  相似文献   

6.
张炜精心设计自己小说世界里的意象,通过营造山水田园意象,他不仅找到了激情喷发与道德言说的艺术支点,也搭建起了他理想与道德的精神大厦,同时也使他的小说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田园诗的抒情特色。因此,研究张炜小说中的山水田园意象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诗的意象     
意象创造是诗歌艺术创造的核心。饱含着诗人情感意蕴的形象即为意象。如何为内心的情感找到与之准确对应的客观形象 ,是意象创造中的核心问题。由于意象的表现形态是并不提供任何抽象的鲜活的“象” ,因而 ,越是准确的意象 ,往往也就更具有审美的丰富性。创造意象的目的是为了表意 ,如果离开了这个目的为意象而意象 ,那就违背了提倡意象创造的初衷  相似文献   

8.
论诗歌意象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在纷繁的物象和事象中,捕捉创造准确的"象"来完美地表现心中的"意",是意象创造中的核心问题。由于意象的表现形态是并不提供任何抽象判断的鲜活的"象",因而,越是准确的意象,往往也就更具有审美的丰富性。创造意象的目的是为了表意,如果离开了这个目的,为意象而意象,那就违背了意象创造的初衷。  相似文献   

9.
南朝民歌和宫体诗在南朝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但两者并非是孤立的文学现象 ,六朝民歌尤其是其中的吴歌和西曲在深入影响文学风气之时 ,实际上也就孕育了宫体诗。它们为宫体诗的产生和流行创设了社会环境、准备了文学观念和提供了传承内容。因此 ,笔者认为宫体诗作为吴歌、西曲娱乐性和艳情特征肆意发展的产物 ,两者间有着复杂而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吴歌,吴语民间歌谣的简称,江南歌谣中的艺术明珠。它具有:(1)江南吴语方言体系的某些特点,(2)江南人民生活、风习和水乡地区的特色,(3)江南人民特有的抒情风格和表情达意的独特方式。黑格尔说:“一切民族都要求艺术中使他们喜悦的东西能够表现出他们自己,因为他们愿在艺术里感觉到一切都是亲近的,生活的,属于目前生活的。”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方言体系的民歌,必然具有它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吴歌也是如此。本文仅对近代传统的吴歌(大体从明清以来直到解放前后仍基本在民间口头流传的)试作艺术上的初探。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围城》意象研究基本阙如的现状,文章提取了小说的两个贯穿性文化意象,即轮船意象和家意象,对小说进行了新的解读。轮船意象属于文化意象,讽刺了现代盲目的出国热。从叙事功能来说,它具有设定背景、贯通结构和凝聚意义的作用。家意象在小说中是以意象系列的形式出现的,既指现实的家,也指其他各种象征隐喻意义和文化引申意义上的家。在《围城》这种散文化结构的小说中,它起到了凝聚叙事结构、揭示中心和升华主题的作用。轮船意象和家意象的互织互动,升华了文本的文化内涵,形塑了小说的审美风格,是解读小说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2.
论诗歌意象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诗歌中,意象的模糊性存在及其表征有四:一为传达方式上的隐喻性;二为内容的多义性和歧解性;三为意象采结上的似真性;四为思想底蕴的共通性。诗歌的意象由于具有了模糊性从而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开拓了作者的创造力,提高了接受者的审美力,从而也使诗歌意象自身的发展前景难以估量。  相似文献   

13.
大庆文学中普遍存在篝火意象叙事。这些意象文化内涵丰富,具有神话原型的意义,由于北方作家多受萨满文化的浸润,因此,其篝火意象也主要源于萨满神话原型。篝火原型表征着石油工人恶劣的生态环境,象征了石油工人顽强的生命力,体现了石油工人对光明的向往,昭示了人性的善恶。  相似文献   

14.
舟山渔歌的归属及其特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舟山渔歌是吴歌的一个分支,具有强烈的与众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本文论述了舟山渔歌的归属及其思想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周一,总监终于在企划中心便会上宣布,我和吴歌分别成为创作部和设计部的总门经理。  相似文献   

16.
石杰小说中的蛇意象具有深刻的含义。它既暗含着人的性需求这种自然属性,也暗含着人的善恶美丑等伦理道德属性。蛇本身包含着的暗示和联想功能,是作家取象的主要原因。蛇意象还表现出鲜明的文化耦合性,即与本土蛇文化的契舍和西方蛇文化的对应。同时,在人的思维日趋明晰、理性的情形下,蛇意象的塑造也增强了文学的表现功能。  相似文献   

17.
以往评论对于张爱玲小说中意象的阐释大多是从纵向概论或横向比较的角度出发进行宏观鸟瞰,这无疑在理论和范例上对意象说具有重要意义,但往往也流失了许多来自独立本内部的意象美质。本试图以张爱玲的名篇《倾城之恋》为例,对整体、时空、色彩三个层面上的意象化进行再解读,以期拾补本角落里的菁华。  相似文献   

18.
郑芝溶的诗歌主要以实感意象为主,并将其与比喻意象、象征意象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发掘出诗歌的深层意蕴,同时也践行了意象主义诗歌的本土化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初期象征主义诗人将中国诗歌表达方式由意境的审美观照转向意象观照。在意象内涵表现上,中国初期象征主义诗人采用现代象征主体性意象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象征化的“死亡枯败”意象、“荒原”意象、“黄昏”意象等意象群以证合现代人的主体意识及精神状态。在意象营构上,他们“随意造象”,并用象征主义的通感手段与意象的连接手段构造主体意象,从而使新诗意象具有玄秘性、变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网络平台和现实环境交互作用下的身体意象信息传播是影响年轻女性消极身体意象的重要因素,从交互式信息传播的视角探究消极身体意象形成机理,对于年轻女性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选取 24 名在校女大学生为样本,运用扎根理论,针对交互式信息传播视角下年轻女性消极身体意象的形成问题开展研究设计,基于深度访谈文本,依次经过开放编码、主轴编码、选择编码三个阶段,提取出交互式信息传播视角下年轻女性消极身体意象的形成因素,并通过了理论饱和度检验。最终提炼出60个初始概念、13个副范畴和2个主范畴, 形成交互式信息传播视角下年轻女性消极身体意象的形成机理模型,并对主范畴、副范畴和初始概念等影响因素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和界定女性消极身体意象形成的结构维度和体系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是在信息交互情境下对传统身体意象影响因素模型的实践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