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宋关系史是研究宋史、金史、中国古代史、中国民族史、东北地方史等学者所十分关注的课题 ,然而 ,时至今日还没有一部金宋关系史研究方面的著作问世。赵永春新著《金宋关系史研究》(吉林教育出版社 1 999年版 )一书的出版 ,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该书共分总论、宋金“海上之盟”研究、金宋和战研究、宋金交聘制度与经济文化交流研究、附录五编 ,对如何处理中国历史上民族政权之间关系、宋金关系的主流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宋金“海上之盟”、宋金之间的战争与讲和、宋金交聘制度与经济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了考证和分析 ,书后附有金…  相似文献   

2.
赵翼是清朝著名的史学家,他把一生的主要精力放在通史的考证与研究上,创造了“亦考亦评”的史学新体裁,留下了一部部宏篇巨著,为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赵翼治史横贯古今,他在《廿二史记》和《陔馀丛考》等书中,对宋金关系史也作出一些论述。这些...  相似文献   

3.
宋金时期的平州之战(1123—1124年),既是金灭辽战争的尾声,又是宋金战争的序幕。平州之战比较复杂,而史料和著述又颇简略,这就有必要作进一步探索。对平州之战和平州反抗的研究,也会对尔后于1125年正式爆发的宋金战争,乃至宋金关系史的研究填补一点空白。故不揣浅陋,试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靳华 《北方论丛》2002,(6):67-70
宋金嘉定议和后,金方逐渐丧失了以往那种控制宋金关系发展方向的主动权,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金的衰弱,金的内忧外患严重,宋始终不忘与金的世仇是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嘉定议和后的宋金关系的变化,客观上加速了两国灭亡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我国史学工作者,在研究宋金战争的过程中,对于宋金战争的时代背景,整个战争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岳飞吴玠吴璘和两河忠义民兵的抗金斗争,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对于宋金战争的性质,发展的阶段性和这次战争的特点,似乎有所忽视。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同志。  相似文献   

6.
宋金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言其特殊,在于政治上的分野、地域空间的隔绝所带来的文学分化,使得文学的发展轨迹演变成两条并行不悖的支线,且同处于一个文化空间,形成文学同脉共振现象,亦因此,决定了文学整体研究思维格局。但因正统观念局限,以往学界研究出现了倚重倚轻现象,乃是对金源文化归属性质认识不清所致,而目前各行所事、单一方面的研究亦使宋金文学带有了倾向性、主观性,彼此失去了参照系统,故改变这种状况,研究必置于其根植的“原生态”即“宋金局势的变化”上,方能把握12世纪初至13世纪中叶中国文学发展的整体概况。  相似文献   

7.
我国一代史学大师陈寅恪 ,学识渊博 ,学贯中西 ,一生著述宏富 ,涉及范围很广 ,在许多学科研究上都取得巨大成就。本文仅就陈寅恪在中外关系史研究上的成就和贡献 ,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陈寅恪多年留学国外 ,先后在日本、法国、瑞士、美国、德国等著名学府学习和研究。其时正逢西方掀起“东方学”和“汉学”热 ,与他交往的师友中 ,不少是这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加之 ,陈寅恪又掌握多种外国文字 ,尤其如梵文、巴利文、满文、蒙文、藏文、突厥文、西夏文、及波斯文等东方古老文字的掌握 ,即使是当代同辈的学人中也属罕见。特别是陈寅恪受到他祖…  相似文献   

8.
一、何秋涛的生平、学术思想及《朔方备乘》的编撰何秋涛(1824-1862年),字愿船,福建省光泽县福民坊人,出身于封建小官僚家庭.由于家庭的因缘,他从小接受严格的教育,博览卷册,对于地理学尤感兴趣.1844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从此,他更广交良友,遍览群书,使自己的学业大进,同时他又旅游名  相似文献   

9.
朱杰勤先生是中外关系史学界著名的专家之一,在其近60年的笔耕墨润中,朱先生在中西交通、中外友好往来、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华侨华人和东南亚史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在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朱先生对中外关系史学科的贡献更在于其理论方面的重要建树。  相似文献   

10.
宋金绍兴议和,以淮河为界,宋金双方在淮河两岸及其以西各地各自设立了相互贸易的市场:榷场。南宋确定了某些物品为违禁商品,例如粮食、马、牛、金属货币、书籍,以及可用于制造兵器的物资如鱼皮、牛角、鱼胶之类,如果能将违禁物品运至金国,所获利润定为可观。此外还有一些物品可以在榷场贸易,但榷场贸易须按照买卖货物的价值交纳22%左右的税钱。如果私贩不经过榷场而与金人私自贸易,将获得更高的利润。对于宋金间的走私贸易,前人已有论及,但关注对象都是商人,对两国使团人员的走私并未给予应有注意。而使节参与走私的现象非常之多,作为宋金走私贸易的补充,不可不留意。本文参考史料对此作了详尽介绍。  相似文献   

11.
金代文人的涉宋创作包括官方文书、文人杂著、诗词创作三类 ,各具特色 ,数量不多 ,却弥足珍贵 ,从中可以看出金代文人对南宋的不同态度 ,恰好与南宋文人对金的态度形成对照 ,有利于我们全面地思考宋金之间的有关问题。涉宋创作的风格受宋金对立的影响 ,而独具特色 ,即随着作者对宋态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国内粤港澳关系史研究概述邓开颂一、简况广东省是中国最早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地区之一:1553年葡萄牙人租占原属香山县的澳门,1841年英国占领原属新安县的香港。在西方殖民主义统治下,香港、澳门经历了与广东省其它地区不同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西方外表、东...  相似文献   

13.
宋金元杂剧中皆有“末泥”,然其称呼承载着不同意向所指。分而论之,关于宋金杂剧“末泥”色,其于杂剧演出过程中职司“主张”。在元杂剧中,根据其“一人主唱”的脚色体制的不同,可分为“末本”戏与“旦本”戏两类。在“末本”戏中,其主唱脚色为正末,亦被称作末泥,简称为末。对于宋金与元杂剧中两个“末泥”的研究,以往论者主要集中于对其脚色来源的考察,且研究多从文献史料记载中探索其渊源。然因二者名同实异,故而导致在研究论述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将宋金杂剧“末泥”与元杂剧“末泥”相混淆的情况。这种胶柱鼓瑟状况的长期存在表明,有必要对两个“末泥”正本溯源。  相似文献   

14.
由于缺乏藏文史料,学界在翻译宋金时期吐蕃人名时,多是根据个人理解,既不统一,也存在很多误译现象。清代对宋金时期吐蕃人名做了大量改译,其改译依据是乾隆朝编纂的《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该书运用了很多唐古特语解释改译原因,反映出古代藏族文化对其他民族影响之深远,从李立遵、董毡等人名的翻译可以看出,充分利用《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是我们正确还原宋金时期吐蕃人名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齐新 《西域研究》2013,(1):135-137,142
2012年8月20~22日,《新疆通史》编委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辽宋金时期新疆历史学术研讨会".来自区内外60多位专家、学者就这一时期新疆历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辽宋金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时期,也是新疆历史的转折时期.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以后,内地先是五代十国争强,接着又是辽宋金对峙.在这一时期,新疆也出现了三个地方政权,即喀喇汗朝、高昌回鹘王国和于阗李氏王朝.1006年,喀喇汗朝灭于阗李氏王朝,统有阿克苏以西地方.而在内地,辽被金灭亡以后,王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迁,于1132年建西辽政权,都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之托克玛克).新疆及中亚阿姆河、锡尔河、咸海一带,都处在西辽的统治之下,历时近一个世纪.荣新江在《辽宋金时期西域史的几个变化》中认为,回鹘西迁、吐蕃势力的垮台、各绿洲统治者纷纷建立政权,最终形成三个政权,根本改变了过去的西域传统的政治格局.面对这一时期的新疆历史进行研究,仅仅依靠汉文史料是不够的,敦煌、吐鲁番文书的价值突显,中亚考古、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不可忽视.华涛的《辽宋金时期西域研究的几个进展》,从钱币上反映的喀喇汗朝汗王室回鹘族属问题、元代葛逻禄家族人物研究进展和西域操突厥语部族社会的"中国"形象等三个方面,介绍了辽宋金时期新疆历史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西藏高原在西方人眼中是一片神秘的土地,足迹难至。他们直接了解我国的西藏地方,是在17 世纪至18世纪中叶,伴随着西欧殖民主义势力向东方扩张而开始的。当时,作为殖民主义势力先导的传教士从印度北部进入西藏地方进行传教活动,与此同时,他们开始把西藏地方的大量情况介绍给西方。这段早期西方与我国西藏地方关系的历史,是藏学研究和藏学发展史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国外,研究这一课题的人为数不多,只有少数一些学者在某些方面作了研究和资料编纂工作。如意大利的G·M·托斯卡诺所撰《西藏最早的天主教传教会》(意大利文,香港)、著名藏学家L·  相似文献   

17.
汪毅夫 《东南学术》2006,(1):145-151
本文就"‘闽在海中'与台湾的早期住民"、"澎湖与泉州的行政隶属关系"和"台湾光复初期的闽台关系"诸问题取证设论.本文认为,台湾是古闽越族的住地之一,古闽越族为台湾的早期住民;泉州官府在澎湖驻兵设官的时间应不迟于宋乾道四年(1168);台湾光复初期的闽台关系充分体现了"兄弟相扶持"的情分.  相似文献   

18.
开创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的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正确阐述祖国的历史,特别是民族关系的历史,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发扬爱国主义和推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建国三十多年来,一直受到广泛重视,深入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无庸讳言,由于我们马克思主义水平的限制,以及极左思潮的干扰,也经历了曲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影响了进一步深入和提高。下面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值得引起正视的情况,进行剖析,并就如何开创这门学科研究的新局面,谈谈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12至13世纪中期,因民族政权分裂,我国虽形成了南宋、金朝一南一北的对峙局面,但在文化上,南北仍是一体的,文学上也是一体的。而目前的状况是,由于人们对一水分流的南宋文学与金代文学的一体性认识尚不够清晰,故使对二者的研究仍处于分立状态中,因此有必要以整体观重新审视宋金文学,此种研究可以从宋金关系上入手。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语说:“国于大地,必有与立。”这就是说,在地球上建立国家,就必有其他国家和它一样建立起来。每一个国家不是孤立的,它总要同其他国家发生关系。从中外关系史来看,文化的交流主要以人为媒介,物质的传播也是如此。因为一个国家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阻止人民对外交往的。两国人民可以采取个人或集体行动,通过旅行、贸易或移殖方式而互相接触,进行思想和物质的传播和交流。例如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是两国僧侣们努力传授和引进的结果。而中国丝绸的西传也是中外商人不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