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贝马斯作为以批判理论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他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在理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点——社会劳动的重建为基础,通过考察他对社会劳动概念的解读和他所引入的交往行为的论述,阐明交往行为置换社会劳动的不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者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但是由于对“重建”和“历史唯物主义”缺乏必要的澄明,对哈贝马斯的思想分析不免偏颇。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澄明。实际上,哈贝马斯的“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而不是“马克思”意义上的,而“重建”不仅仅只是“重建”还含有“替代”的成分。  相似文献   

3.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观 ,以其强大的理论说服力 ,在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中产生了越来越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即使是那些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 ,也常常不得不把马克思的思想偷运到自己的理论中。哈贝马斯虽然不满意于马克思的历史观 ,但是 ,也不得不承认它的理论价值。但是他在承认其理论价值的同时 ,却要对它进行重建 ,而在重建中 ,则试图修正和补充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一、用社会进化论机制描述历史进程在哈贝马斯看来 ,社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 ,社会可以被理解为生活世界。所谓生活世界 ,就是指以文…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是马克思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考察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性总结。20世纪前后,马克思主义在多元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新的挑战;马克思之后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以不同的视角在坚守和发展马克思思想或“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哈贝马斯以交往行动理论为基石“重建”被僵化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历史唯物主义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面临着重建后的无奈和矛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最终旨趣来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跨越时空的,哈贝马斯的理论建树更多的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范式革新,而不是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5.
青年鲍德里亚与他的《物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体系》一书中,青年鲍德里亚把自己的老师列弗斐尔、巴特、德波等人对资本主义社会最新变化的批判转喻成了一种抽象的哲学反思,他将资本主义的物化世界转换为功能性效用构架链接和建构起来的物品系统的本体论。鲍德里亚在这部文本中的理论构境所基于他的理论支撑点,主要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列弗斐尔最早所展现的那个远古社会中未被功用性价值逻辑污染的象征性本真存在。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以批判马克思的劳动观为基础和契机的.哈贝马斯认为,马克思的劳动哲学所建构的"生产模式"的反思性,为历史唯物主义沦落为历史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埋下了祸根.重建一种全面有效的自我反思机制,就是要以主体间性上的沟通行动理论去取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文认为,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劳动观的理解有偏颇,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为主要特征的马克思哲学,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反思性.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他致力于修正早期的批判理论,致力于“批判社会学”的建构,或所谓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哈贝马斯的社会学有三个相互联系的核心问题,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重建。如果说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以“交往行动”和“生活世界”这两个核心概念为依托,以对“合理性”的分析为逻辑起点,以“交往理性”为逻辑归宿来展开他的社会理论,这一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在于马克思所开创的对传统哲学的批判性之上.但哈贝马斯却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构与重建,走出了另外一条批判性哲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所蕴含的生产范式过时了,是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层理论根源。哈贝马斯所建构的以交往范式取代生产范式的一套社会进化理论实际上是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抛弃。两种范式转换的内在根据在于实践与理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发生变化。哈氏的重建论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为了从哲学上论证他创立的交往行为理论 ,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系统的“重建”。他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由历史范式预设为社会范式 ,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由劳动范式置换为交往范式 ,把社会发展的动力由生产范式重释为学习范式 ,把社会形态的演进由单线范式更定为多元范式 ,把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由经济范式转读为政治范式。尽管在他的“重建”话语中存在着走向人本主义主体辩证法的社会意识决定论的倾向 ,但他通过对社会维度和主体向度的张扬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对话的理论意向 ,仍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普遍语用学是当代伟大哲学家哈贝马斯创立的著名的交往行为理论研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哈贝马斯在对历史唯物主义重建的努力中和对法兰克福社会批判理论的反思中,在当代西方语言哲学转向的影响下完成了其重要的以主体间性为标志的普遍语用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在理性批判的路线上展开现代性批判,试图以交往行为理论重建现代性批判的规范基础.并以此反思马克思批判现代性的“劳动范式”和具体结论。本文批判性地讨论了哈贝马斯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反思.由此重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资本现代性批判范式的基本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曹德本同志所写的《中国传统思想探索》一书已于1988年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我读了以后,觉得这部书有三大优点。第一,他这部书是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潮下写的。他能不为所动,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应用辩证法的观点,对中国传统思想既不是完全否定,亦不是完全肯定,而是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根据大量的事实,作实事求是的分析,这是很难得的。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杨生平认为 ,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概念首先是从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分析入手。哈贝马斯认为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在“虚假意识”的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概念 ,即在否定的意义上加以运用 ;在后期 ,马克思将意识形态看成是“观念的上层建筑” ,这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哈贝马斯认为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精华 ,是前期在“虚假的意识”意义上使用的意识形态概念。哈贝马斯这样来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 ,是为他自己的理论服务的。具体说来 ,他在对晚期资本主义的研究中认为 ,早期资本主义的意…  相似文献   

15.
杨耕 《中国社会科学》2023,(4):99-121+206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二分结构”体系,初步形成于芬格尔特等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形成于米丁等人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弗罗洛夫的《哲学导论》力图建构一种苏联式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卢卡奇力图以“总体性”为根本原则重建唯物主义辩证法,哈贝马斯力图以“社会交往”为中轴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南斯拉夫的“辩证唯物主义派”力图建构科学性与人道主义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原民主德国的柯辛则力图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建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李达的《社会学大纲》凝聚着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独特理解,并明确提出“当作实践的唯物论看的唯物辩证法”这一命题;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了具有“中国内涵”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刘丹岩、高清海的《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开启了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新探索;肖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力图以实践的观点为理论基础和建构原则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发表了我和俞吾金的争论文章,拉开了“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传统叙述方式的改变问题”争论的帷幕。我对俞吾金所持观点的批判是系统的、整体的、根本性的。俞吾金所持观点不仅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误解,而且存在对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一书的误解,存在对哈贝马斯观点不恰当的外推、代换与发挥。关注西方马克思主义相关研究的演进,重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可以认为:肖前等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较好地发掘和总结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意识形态理论和科学技术观,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良好的表述体系;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叙述体系已遭受严峻挑战的观点,是俞吾金未能正确地看待西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以及未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传统叙述方式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北宋的一代名臣。由于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建国以来被说成是“守旧派”、“顽固派”。“四人帮”统治时期,司马光更被诬之为“复辟派”、“复辟狂”。近年来,史学界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现将1980年以来司马光研究中提出的新观点,简述如下。关于《资治通鉴》以前,史学界一致肯定《资治通鉴》是历史巨著,但对司马光的政治及史学思想,大多持否定甚或冠之以“反动”的态度。在1982年10月郑州举行的宋史讨论年会上,许多史学家仍然认为,《资治通鉴》是一部内容丰富、有很大价值的历史巨著。书中有很多值得肯定的东西。但是,《资治通鉴》这部书有强烈  相似文献   

18.
(一) 现在大家公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唯物史观。应该说,这部书是历史唯物主义建立的标志。在这部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作了明确的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想象的、所设想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人出发,“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他们进一步指出,对于社会历史的观察有两种根本对立的方法,“前一种观察方法从意识出发,把意识看作是有生命的个人。符合实际生活的第二种观察方法则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他们紧接着  相似文献   

19.
夏巍 《兰州学刊》2015,(3):98-103
哈贝马斯历史唯物主义重建工作的重心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三个基本假定的修正。他依据新的生产关系概念改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并重新定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以社会组织原则取代生产方式作为社会进化的标尺。尽管他试图跳出知性解读的窠臼赋予基本假定以新的内涵,最终还是从实质上偏离了马克思的存在论视域。对基本假定的修正是哈贝马斯重建论最根本的失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一马克思关于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观点是他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提出来的。他认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产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