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与宪法爱国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并不是自足的制度设计,它必须获得宪法爱国主义的支持.20世纪90年代后的哈贝马斯也正是把话语民主理论与宪法爱国主义结合起来,试图解决文化多元主义、欧洲一体化以及全球化等问题.宪法爱国主义与话语民主理论的结合,实现了理性与美德的沟通.但宪法爱国主义的实质是对普遍主义的正义原则或宪法原则的认同和忠诚,由于过于强调宪法爱国主义所依赖的政治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分离.使得他的这种爱国主义具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同时又缺乏确保一个国家公民团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认为民族国家面临着困境,比如殖民主义后遗症、极端的民族主义、全球化和多元主义的冲击等。哈贝马斯呼吁超越民族国家,描绘了这样一幅后民族世界的场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各民族通过交往、包容,构建起各民族共同的政治文化与民族文化,通过宪法将这样一种文化确立下来。法律则是这种文化之下民族关系的体现与保障。哈贝马斯的后民族理论是在欧洲语境下产生的,且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断相去甚远,但是他的文化平等理念对当代中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平等和民主是最基本的政治哲学概念。就民主理论而言,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处于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之间。就自由和平等而言,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试图取代古典自由和新自由主义成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第三种范式。  相似文献   

4.
马珂 《学术探索》2007,(5):91-96
哈贝马斯的集体认同理论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哈贝马斯阐明了现代社会集体认同的规范内涵;在80年代的"历史学家之争"中,他进一步提出"宪法爱国主义",以代替具有危险性的民族主义;90年代,通过与社群主义的争论,他对先前的集体认同理论进行了某些调整,从而在其理论框架内包容社群主义的合理诉求。哈贝马斯的学术特点:坚持现代性规范核心,在与其他学派、观点展开争论的同时不断丰富和深化自己的理论。哈贝马斯的集体认同理论对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中国来说,有着很好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对文化研究中的民族主义、民族身份、身份政治、文化多元等重要概念提出了严峻挑战,这种挑战波及激进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各种论断.民族身份本应该是被压迫民族争取自身权益的武器,然而也经常被右翼主义话语用来为其身份政治服务的工具.在今天极为错综复杂的多元文化的语境中,对民族身份的关注必须同民主、包容性、资源分配、平等权利联系起来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民族、文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凸显,以威尔·金里卡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成为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界所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也受到了诸多的责难,包括自由主义内部和外部的.而澳大利亚政治学家库卡塔斯在其<自由主义的群岛:一种差异和自由的理论>中就从自由主义内部对于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从当代政治哲学的中心问题、自由与权威的平衡、国家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等各个方面作了彻底的批判.库卡塔斯的政治理论对于古典自由主义的契约论传统的复归,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的一些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主义继承发展自文化多元主义,它要求主流社会承认民族及身份认同的差异性,支持“政治正确”,确保少数族裔及弱势群体的文化同主流文化的平等地位,进而主张对他们进行倾斜性照顾,并鼓励其以群体身份来进行政治动员。随着多元文化主义影响力的日益扩张,保守主义思想家不得不对其进行反击,双方在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斗;同时,民主党出于理念和利益方面的原因,与多元文化主义结成了联盟,同样由于理念和利益,共和党则对多元文化主义予以强烈反对,两党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此外多元文化主义还冲击、消解了美国的政治共识,挑战了美国传统的政治社会秩序,正是通过这三重理路,多元文化主义引发并加剧了美国的政治极化。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其对多元文化主义的限制及民主党的反击使美国的政治极化更加严重。从短期来看,美国的政治极化会继续向前发展,而从长期来看,美国政治极化如能化解,也将经历长期而痛苦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田中阳 《云梦学刊》2007,28(6):21-25
五四时期报刊的民族主义话语,既体现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质的一种飞跃。又体现了一种多元的开放的现代形态。当时通过报刊话语表述,形成三种主要的思想文化思潮,即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坚守传统文化立场的文化保守主义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三种思想文化恩潮虽然各执一端,但出发点都是为民族探寻自强之路,都体现一种十分执著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中国历史与文化中的民族主义与国权主义的关系后可以发现,仅仅用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无法解释当代一些现象;而从先秦直至当代,国权主义观念已经渗入并主导了民族主义观念,其象征就是皇帝专用的"龙"这一符号.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的天主教和新教教会一直按照政府要求宣传爱国主义,历史上也可与民族主义并存,但基督宗教的本质与国权主义的距离,正如鸽子与龙的距离一样.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和平象征的鸽子,更能代表中国人"以和为贵"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差异政治理论对普遍主义的政治模式提出了质疑,强调差异性、多元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应受到平等尊重和承认权利.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其前提在于承认并解决多元文化社会的现实,通过公共协商解决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缺陷.然而,协商民主与差异政治两者表面的亲密关系却无法掩饰其实质性的分歧.二者背后隐含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内在悖论--是以无差别的个人主义抑或以有差别的社群主义为原则?该问题是协商民主理论领域内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西方文化研究通过重新思考文化、政治与权力等概念,将文化与权力进行话语接合,形成文化政治的话语形态和批评范式。文化政治理论批判传统的精英主义文化观,结合大众文化形态,对文化语义进行扩容。文化政治将文化视为弥散着权力的意义版图与话语质态,不管是日常生活世界,还是表意的文本符码,都成为权力生产、传播与弥散的文化存在。文化政治理论重构了政治的话语内涵,形成微观政治、生活政治、差异政治与话语政治的多元政治景观。文化政治理论重新思考权力问题,强调权力的微观性、生产性、弥散性、对抗性等特征,批判性审视权力在日常生活、文本话语结构与文化实践中的生成、繁殖、流转与抗争,以文化介入、文化改革与文化治理的方式推动社会朝着自由、民主、公正与多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近代政治变革经历了纵向更迭、横向交叉、依次演进和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利益冲突和不同思潮之间的碰撞,立宪主义始终与这些斗争和碰撞密切相关,并影响至今,这也是立宪主义成为理论界关注焦点的原因之一。毫不夸张地说,关于中国近代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的研究成果数以万计,但从适应和满足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  相似文献   

13.
马俊毅 《学术界》2015,(1):74-85,324
"族格"理论认为,在多民族国家或在国际关系中,每个民族都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在现代多民族国家建构中,族格之确立,为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权利提供了哲学基础;族格之承认,为各民族建立了在国家中的政治身份和法律身份,使得国家通过制度、法律、政策保障、实现其权利。政治哲学旨在为政治寻找理性。有关"族格"的议题在一些国家的政治进程中曾被忽视,但是民族、族群、移民问题的增多及社会多元化趋势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一重大问题。实际上,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社群主义、马克思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理论中,有关群体、社群、民族权利的理论争论与探讨,拓展了以"自由""平等""公正"为核心的政治哲学命题的讨论,一些理论的发展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多元文化主义等推动了民族政治实践的发展。本文以族格为视角,分析以上各种政治哲学能够实现民族权利的理论路径,进行比较政治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共和主义的复兴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当代西方共和主义的复兴不是简单地回归古典共和主义政治传统,而是对共和主义进行更加系统化与理论化的拓展与阐释.在规范政治理论中,当代西方共和主义政治哲学在公民身份、自由、民主与美德等维度上做出了既不同于自由主义又区别于社群主义的阐释,深化了在相关问题上的理论分析.共和主义政治哲学的兴起既体现了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当代西方政治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批判与挑战西方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思想范式的同时其本身也在反思与辩驳中不断发展与成熟.  相似文献   

15.
民族主义是一个起源于西方的概念。在西欧,民族、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的兴起是紧密相关的。到了近代,民族主义开始传入中国,经历了从“天下主义”到“民族主义”的转化过程,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境遇,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主要表现为文化民族主义和政治民族主义两种形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民族、文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凸显,以威尔·金里卡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成为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界所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也受到了诸多的责难,包括自由主义内部和外部的.而澳大利亚政治学家库卡塔斯在其<自由主义的群岛:一种差异和自由的理论>中就从自由主义内部对于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从当代政...  相似文献   

17.
黄发有 《河北学刊》2004,24(2):129-133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的世纪交替时刻,中华民族以实现文化复兴与建设现代民族国家为核心目标,民族主义以提高民族声望、增强民族凝聚力为要务,追求民族文化的自主发展与自由繁荣,因而具有较为鲜明的文化主义色彩.同时,随着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流动与民族混融成为普遍现象,狭隘民族主义的政治目标受到现实的多种制约,民族主义开始更多地关注民族文化的自主性与同一性问题,这就削弱了民族主义的政治功能,强化了其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8.
邹建平  肖唐镖 《社会科学》2023,(4):110-123+137
数十年来,国际学界通过将爱国主义界定为心理学概念,试图使其跳出聚讼不已的意识形态泥潭,以作为政治科学研究的对象。以概念建构与测量优化为基础,其实证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已达成若干重要共识:爱国主义是与民族主义不同的国家依恋形式;它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其建设性维度要比盲目性和象征性维度更为健康、良性。不过,在概念建构与测量、民众观念的类型学讨论、理论解释与研究方法等方面仍有待改善。更值得注意的是,该领域研究仍以欧美文化的独特理解为中心,缺少跨区域、多元主位视角的讨论。国内研究应当充分吸收学界的既有经验与教训,注重普通民众的视角和逻辑,建构更为合理的概念与测量工具,推进科学而系统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变迁,美国的对外政策不断发生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因为它所依赖的政治文化基础是相对稳定的。美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新教理念、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实用主义等,尽管这四者各自具体的起源、功能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基本价值观是内在统一的。它们对美国外交思想史上的汉密尔顿主义、杰斐逊主义、杰克逊主义和威尔逊主义等四大思想流派都产生了基础性影响作用,而相对来说,威尔逊主义从美国政治文化中汲取了更多的养分,因此它在美国对外政策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真正意义上的多元主义,是消除了一元主义和二元对立,摆脱了一与多的纠缠,打破了同一性原则,确立了以无中心(无同一性)的差异原则和异质多样性为旨归的多元主义。尼采的视觉主义的多元主义,福柯的无中心差异的多元主义,德里达的延异(différance)的多元主义,以及德勒兹的性质多样性的多元主义,都是多元主义诉求的有效表达方式。这种以无中心的差异为基础的多元主义所诉求的政治,是与规范拉开距离,把政治行动从统一化、总体化中解放出来的多元自主的政治,是对当下西方多元化社会政治运动的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