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4,(6):136-140
载于说郛的《趋朝事类》是传世的一个孤本,虽为节录本,但因其中保存了部分宋代官品令等职官典制而弥足珍贵。该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条法事类体的法律汇编,而是书商将上朝必须知晓的法律规范和典制分门别类汇编而成的辞书体笔记。该书成于南宋理宗淳二年之后。书中所载《官品令》当摘自淳二年修订的《淳重修敕令格式》之《官品令》,对于研究南宋官制以及宫廷制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3.
中华书局《全明词》(2004年第1版)收录陆容词12首,“小传”谓陆容:“有《式斋集》三十七卷,词杂厕诗集中。惜阴堂裁为《式斋词》。”(第1册,第360页)编者注:“以上《惜阴堂丛书》朱印本《式斋词》。”(同上,第362页)其所辑陆词未尽全功。现从陆容笔记《菽园杂记》中辑得二首。陈田《明诗纪事》(续修四库全书本,第1710册)丙签卷五引陆容《菽园杂记》忆往事:“予未第时,未尝作诗余,天顺己(‘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十作‘巳’,误。见四库全书第1041册,319页)卯赴会试,梦至一寺,老僧出卷求题。予为一阕与之。既觉,犹记其半,云:一片白云/人留不…  相似文献   

4.
我曾在《宋会要辑稿》中发现司马光《手录》佚文一则 ,刊于《晋阳学刊》 ,近又在该书中找到一条佚文 ,照录于下。范景仁乞致仕录范蜀公乞致仕 ,章四上 ,未允。第五章言 :臣所怀有可去者二 :谓言青苗不见听 ,一可去 ;荐苏轼、孔文仲不见用 ,二可去。章既上 ,遂得请。景仁曰 :“吾前举苏轼充谏官 ,后举孔文仲贤良方正 ,可谓无负于朝廷矣。”乃上奏乞致仕 ,仍乞不迁官 ,以赎二人之罪。又景仁五章请致仕 ,且辩苏轼、孔文仲之无罪 ,语颇侵介甫 ,介甫怒 ,故不迁官 ,具命蔡仲远为责词 ,有“诋欺要君”之语。介甫犹不快 ,更命王胜之 ,介甫自加改定 ,…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主要奠基人,同时在语法、修辞学领域皆有建树的著名学者,郭绍虞先生在学界受到普遍关注。研究者利用的文献,主要是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的《郭绍虞文集》(包括《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照隅室语言文字论集》《照隅室杂著》三种)。  相似文献   

6.
阳清 《兰州学刊》2012,(9):122-125
《玄中记》今存六种辑本,其中以鲁迅《古小说钩沉》本最为完善。鲁迅辑佚《玄中记》用力颇勤,他在前人整理成果的基础上择善而从,并且凭借其诸多优长,真正凸显出一个辑佚大家的文献功底和远见卓识。尽管如此,因为种种原因,鲁迅所辑《玄中记》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局限性,由此尚有进一步补辑的必要。从某种意义上讲,鲁迅辑佚《玄中记》之得失,为我们研究鲁迅及其辑佚工作、补充和完善《古小说钩沉》提供了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7.
方针、任务和要求1957年9月,我们受命修订中华书局在解放前编成的《辞海》。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在党和出版行政部门领导下,成立了专门机构——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1958年春季,我们从“修订”的要求出发,拟出了“初步规划”和“修订凡例”,准备以旧《辞海》的词目为基础,采用汰旧增新、调整比重的办法,使其比较接近今天的需要。这是一个改良的方针、修订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我们已经做过一些工作。工作过程中,通过“双反”和“大跃进”运动,特别在学习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后,我们感到旧《辞海》问题很多。因为旧的《辞海》产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反动统治时代,在整个立场观点方面都有问题,因此,必须用革命的精神,把它的立场、观点彻底改变过来。这样,就决非“修订”所能解决。于是我们决定改变原定方针,改“修订”为“重编”,并拟定重编的方针如下:  相似文献   

8.
贯穿有清一代的三家《诗》研究,在嘉道期间的全面复兴,以辑佚研究的大盛为重要标志。清代三家《诗》辑佚研究兴盛的原因与清代学术的发展相一致,并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王应麟《诗考》的示范作用;二是辑佚研究体例多样,内容丰富;三是辑佚方法的创新;四是考据与义理结合的尝试探讨。  相似文献   

9.
《理论界》2017,(4)
《管子》将精气定义为禀之于天,并且流布于万物的实体。精气不仅具有生生不息的功能,还能够促使万物的特性得以显现。此外,精气还等同于道,与道一样存驻于人心之中。有关心与气之关系,《管子》又有全心说。全心主要是指静心,全心状态即伴随着精气在体内的流布。精气显发于外表现为善气与恶气,这是其思想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
《老子》思想意蕴是对人生终极价值追求的境界问题。"道"是最高境界即天地人一体之境,它是自我不断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人突破世俗中有限的"我",复归于人性本然之德,进而入于整体之道即完成自身心灵的复归与超越。首先界定"道"与"德"的内涵并分析两者何以能成为"境界"?而后具体阐述"三重境界"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11.
《藏外道书》20巨册,已由巴蜀书社出版,收录数百种道书,内含不少孤本、珍本及古佚道书,配合《道藏》,为道教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其中尚有不少问题,尤其是该书对《永乐大典道经勾沉》,辑佚之误,达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为了避免以讹传讹,特予揭示。《藏外道书》第一册辑录《永乐大典》道书26种,其中20种有问题。1.本是佛经误认为道书者一种:《生经》,也称《佛说生经》,内容为《佛说那赖  相似文献   

12.
13.
王安石《字说》不本许慎《说文》,主观臆断,牵强附会,大坏传统文字学。张有《复古编》专本《说文》,不妄下一笔,有匡正《字说》谬误、维护《说文》正统之功。文章从《复古编》序跋入手,考述了张有《复古编》的著作缘由,披露了党争对文人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北宋王珪的《华阳集》至清代已佚,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重新辑出,今所流传者即为此本,但此本误收现象严重,辑佚也很不完备。在劳格、栾云贵等人的基础之上,对《华阳集》中误收、重出、失收诗文加以综合考订,可以补入佚文九篇。从《华阳集》版本的历代流传状况来看,今所流传的辑佚本出现误收的原因,在于四库馆臣的辑佚疏漏,而非《永乐大典》的引文本身有讹误。  相似文献   

15.
《管子》一直都被视为帝王之书,其哲学层次很少有人去探讨,对于万物起源于水的自然观,《水地》篇给出了独到的见解。不仅阐述了水与万物的关系,同时还对万物之灵的人怎么产生情感与品性,都给出了独特的观点。其中不乏科学的一面,但糟粕的层次我们也要公正的看待。《管子》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他是精华与糟粕,科学与迷信的综合,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特点。作为《管子》强有力的依托,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在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路上正在突显其作用,而传统文化本身的两面性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  相似文献   

16.
蒋秀英 《北方论丛》2001,(6):W002-W003
20世纪以来中国古籍整理和开发利用进入了最为迅速的发展时代,这为改造传统文化建构中国现代文化提供了重要基础.古籍整理的现代化、学科体系化,推陈出新与现代社会发展接轨,一直是诸多学科研究的交叉前沿课题.中国古典文献的辑秩工作,多年来却处于理论滞后于丰富实践的境地.曹书杰博士的<中国古籍辑佚学论稿>(1998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问世,改变了这种现状,为中国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拓展了新的思维空间,为文献学研究者和图书馆古籍工作者提供了一部重要的理论参考著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辑佚学研究百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书杰 《东南学术》2001,(5):98-107
中国的辑佚学研究是从本世纪开始启动的。本文沿着历史的轨迹 ,总结了近百年间辑佚研究发展的基本特点、历史过程 ,对各个历史时期辑佚学研究发展的基本状况、代表学者、主要成果和观点 ,加以总体的概括和系统的评介 ,揭示了辑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演讲形成过程 ,最后对21世纪的辑佚学研究做出展望。近百年的辑佚学研究可相对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发轫时期(清末—民初) ,主要是皮锡瑞“辑佚之学”的提出和叶德辉对辑佚起源问题的探讨 ;二是创始时期(30-40年代) ,主要是梁启超的泛化研究、刘咸的探微研究、王重民的个案研究 ,辑佚现象开始受到研究者的一定关注 ;三是叙介时期(1950 -1985年) ,主要是前辈学者 ,把辑佚学视为一种专门知识和文献现象进行泛化叙介和个案研究 ,又相对分为“文革”前17年(1950-1966)和“文革”后9年(1977 -1985) ;四是理性探讨时期(1986年以来) ,“文革”后成长起来的一些青年学子 ,把辑佚学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理性思考和学科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8.
说《氓》     
本文在吸收前代训《氓》成果的基础上,对“氓”的读音,“布”的属性以及“靡室劳矣”,“淇则有泮”等句,均提出了新解。  相似文献   

19.
说《关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关雎》是贵族婚礼的赞歌吗? 《关雎》居《诗经》第一篇,过去认为是“四始”之首,是很重要的一篇,但它是一首什么性质的诗,历来说法却不一。前见《文学评论》八○年二期上有《关雎章臆断》一文,把过去的说法归纳为“讽刺诗说”、“赞美诗说”、“爱情诗说”,并—一作了分析批判。文中有些观点是对的,例如认为《关雎》不是民间诗及对“窈窕”的解释,都很好;不过他的最后结论,认为《关雎》是“贵族婚礼的赞歌”,这就大有可商。  相似文献   

20.
《南华雪心编》是清代刘凤苞注解《庄子》的代表作。刘凤苞早年就有名气,后来考中进士,辗转仕宦于滇南二十余年,一直郁郁不得志,终因性情耿直,孤傲脱俗,被排挤免官。在这期间他完成了《南华雪心编》的撰写。从刘凤苞的整个人生经历来看,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儒家知识分子,这样的身份及其思想文化背景,直接影响了其注解《庄子》的思想和方法,这主要表现在其以注经法注庄子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