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国古代图书目录主要有六分法和四分法两大分类系统。汉代刘歆编撰的《七略》首创六分法;魏晋至隋,书目编制和图书分类有了发展;唐代魏征等人编撰的《隋书·经籍忘》将图书则并为经、史、子、集四部,即为四部法。初步形成了图书目录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2.
《七略》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完成于西汉后期,大约公元前五年。它的产生为我国古代图书整理校勘和分类编目奠定了基础,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积累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七略》是在图书整理校勘的基础上产生的。《史记·自序》载:汉初“肖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这是由国家整理古籍的最早记录。汉武帝时,第一次由国家政府下令在全国征集图书,并在皇宫内建立了收藏图书的馆舍,除秘府之外,还有太常、太史、博土、延阁、广内等较大图书馆。但是这些图书存放多年,简编朽断,错乱脱落,再加之没…  相似文献   

3.
图书分类浅议李亚萍图书分类法的编制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两汉时期,就产生了举世闻名的《七略》。经图书馆界两千年的努力,编制了各种图书分类法。建国以来,我国图书分类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科学性、实用性为原则,充分反映我国科学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评介性论文。文章简介了《汉书.艺文志》成书的过程。说明先由刘向校书编为《别录》,刘歆在《别录》基础上编为《七略》,班固再将《七略》稍加增删而成《艺文志》。文章主要考订了班固增删调整的情况。后一部分简述了《艺文志》的内容,并说明这部书目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图书目录,而且提供了第一部图书目录分类法,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围绕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历史过程与指导思想这两个问题,分别对古代图书分类中居正统和主导地位的"七分法"和"四分法"展开叙说.着重论述了"七分法"的代表作<别录>、<七略>、<七志>、<七录>和"四分法"的代表作<中经新簿>、<晋元帝四部目录>、<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的演进历程和思想特色;同时对以南宋郑樵为代表的非正统分类法作了分析.指出,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对于保存历史、传承文明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6.
一继汉代伟大的目录学家刘歆编制出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总目录——《七略》之后,南朝宋王俭又编出《七志》,梁阮孝绪博采宋齐以来公私书目和藏书,编制出《七录》,影响较大。现在保存下来的《七录·序》和序后附的《古今书最》,成为研究中国古典目录学极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图书分类法及目录学对日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各种图书分类及目录学很早就传入日本,对日本学术界产深远影响。迄至今日,它们仍然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可稽考的传入日本最早的中国图书分类暨目录专著,是梁代阮孝绪的《七录》,但其分类之学并未被日本藏书界所用。至奈良时代,其图书事业开始勃发的日本,置中国陈旧的七略,七录之法于不顾,而直接受了当时中国最为先进的图书四分法。唐代,代表当时中国图书分类法及目录学在国家藏书与史志中运用的最辉煌成就有《隋书·经籍志》、何茂庶的《四  相似文献   

8.
本文为评介性论文。文章简介了《汉书·艺文志》成书的过程。说明先由刘向校书编为《别录》,刘歆在《别录》基础上编为《七略》,班固再将《七略》稍加增删而成《艺文志》。文章主要考订了班固增删调整的情况。后一部分简述了《艺文志》的内容,并说明这部书目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图书目录,而且提供了第一部图书目录分类法,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如果认为先秦时代,是中国历史学的萌芽时期,那末,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则是中国历史学的成立时期.特别在魏晋以后,私家修史盛行,大量史籍涌现,史学地位空前提高,从而摆脱了附庸于经学的地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史学地位的提高,有两大标志.一是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奉诏整理图书,从而编成了我国第一个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将图书分为文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伎六大类,唯独没有史学这一类.在这个分类体系中,史书被附在文艺略的春秋类之末,史学处于经学的附庸地位.这种现象周予同先生称之为“史附于经”.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仍采用刘歆的图书分类法,这是因为当时的史籍数量,体裁种类,才刚刚出现增长的趋势.恩格斯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汉书·艺文志》的分类法中,史书没有单独列为一类,不是史学大师班固的疏忽,而是时代条件的限制.至魏“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秘书监荀勖,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荀勖的《中经新簿》,第一次改变了汉代把史书附于《春秋》之后的图书分类法,将群书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分别代表经、子、史、集.这是经史分家,史书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史学成为  相似文献   

10.
古书目目录类之源流考柯平一古书目目录类的产生目录之书,成熟于西汉。刘向、刘歆《别录》、《七略》据官府藏书定为七部: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众所周知,书目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一定数量图书为前提条件的产物。其时书目甚少,无...  相似文献   

11.
《别录》、《七略》是西汉刘向及其子刘歆合作完成的两部目录学著作,它们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前人已做出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本文拟从这两部书所反映的经学意识及其成因谈点认识。《别录》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刘安《离骚传叙》以来最早的一部叙录体著作。《七略》是一部分类力求详备的图书目录。刘氏按照书籍的内容及其学术性质,把当时的全部图书分成了六大类,略下再分种(亦即大类下面再分小类)。“类”本是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的集合。图书分类正是基于图书学术内容上的类的逻辑关系为依据进行的。从《七略》的分类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的经学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一、图书分类法的发展历史图书是知识的载体,这是说图书的内容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图书是一种次生文化。回溯图书分类的历史,我们便只能看到一部知识分类史或学术分类史。本文的重点是寻求图书分类的发展趋势,而不是研究发展史。刘国钓教授在谈到《杜威分类》的发展经过时说:“《杜威分类》在图书分类史第一次用号码代表类目,创造了相关排列法,统一了图书排架和目录组织的次序。”《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的主要特点是等级列举式,具有表达性,它是对哈立斯顺序制的否定。《杜威法》之所以迅速地取代  相似文献   

13.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书目,对后代的书籍分类和学术流别的考察具有深远的影响。《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四部分类目录,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的第二部重要的古代综合性图书分类史志目录,它对我国古代目录学影响深远,对古籍考证、辨伪意义重大。本文从礼类文献目录这一角度,对《汉志》与《隋志》试作一个比较,从中看出二者的变化,以及历代统治者对礼教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西汉时期刘向、刘歆父子的古籍编校与整理,对汉代以前学术思想传播、古籍流传和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使后人得见周代及先秦诸子学说之大全;在点校整理基础上所形成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目录学著作《七略》和古籍提要文集《别录》,开创了历史文献整理方法的先河,尤其是新创立的图书六分法,对以后四分法的出现起到启迪和助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隋书·经籍志》继《汉书·艺文志》而后出现,是根据隋代政府藏书目录而编成的,收录了梁、陈、齐、周、隋五代官私书目所记的书籍。它在吸收和借鉴了前人图书分类法的基础之上,采用了四部分类法并对其进一步完善,确立了四部分类法的规范,书中的总序、大序、小序等叙述了经、史、子、集的发展历程,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隋书·经籍志》中的注体制短小,提供了研究古代文化制度的宝贵资料,是我国古典目录学发展史上一部重要的专著。  相似文献   

16.
从古典目录中看中国传统知识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是知识的载体.要了解传统知识结构的演变,就必须了解古代文献,而我国的古籍浩如烟海,我们不可能遍览,只有通过揭示与报导古代文献的古典目录来了解古代文献的概貌.古典目录始于汉代,到清代为止,最有代表性的古典目录顺次有四部,它们是汉代刘歆编辑的《七略》、唐长孙无忌等撰的《隋书·经籍志》,宋代郑樵的《通志·艺文略》和清朝永瑢等著的《四库全书总目》.书中都按一定的次序和详略记录了大量的书目,通过它们的类目比较,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类目的变化情况(类目比较表附后).  相似文献   

17.
《汉书.艺文志》是据刘歆《七略》改写而成。《艺文志.诗赋略》前三种的分类标准,旧说纷纭,皆不可通。《汉书.古今人表》九品论人,《诗赋略》亦用此法论赋,赋之前三种即上、中、下三品,以赋家的成就高低来划分。钟嵘《诗品》以三品论诗,实渊源于此。  相似文献   

18.
六朝时期四部分类法的逐步确立,对于文学发展而言其影响并非全然是积极的,将文体辨析限制在集部内部进行,反不能产生较为纯粹的文学观念。以当时最能体现文学独立意向的文笔说为例,文笔之分自始即在四部分类的前提下进行,但到了南朝时期,随着文学批评的不断深入,文笔论者开始本于自己的文学观念而此一前提有所突破,但终未能完全舍弃。二者间的矛盾,使得各家的文笔理论均不能贯彻到底,从而无法产生更为纯粹的文学观念。四部分类对文笔说存在此种影响的原因,是两汉以降文集创作的繁盛所导致的四部分类取代《七略》分类这一过程与文体辨析发展之间的同步性,而此种影响何以是消极的,则在于早期四部分类法实用色彩之浓重。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图书目录要数《汉书艺文志》了。《汉书、艺文志》是东汉班固在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所著《七略》、《别录》的基础上“删其要”而成的。后二者在唐代均佚,清人姚振宗《快阁师石山房丛书》虽有辑佚,但毕竟不算一部完整的原图书目录了。这就证明,我国图书目录决非自《汉书、艺文志》始,而是在它之前就早已有图书目录产生出来了。  相似文献   

20.
两汉之际是《周礼》学的奠基和发轫时期。刘歆是《周礼》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约略说来刘歆对《周礼》学发展所做的贡献,主要有如下三端:首先,刘歆在与其父刘向受诏校理秘府图书时,不仅将《周官》(《周礼》)这部几乎不为世人所知的典籍著录于《七略》之中,而且还“独识”《周礼》的价值,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不遗余力地向学术界推介这部在秘府之中新发现的典籍。其次,《周礼》一书于王莽当政时被立于学官、设博士主要应归功于刘歆的推动。复次,刘歆不仅研治《周礼》,撰著《周官传》四篇,而且还广收门徒,传授《周礼》之学。两汉之际著名经学家杜子春、郑兴、贾徽、郑众、贾逵及卫宏等人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师从刘歆学习过《周礼》。他们或是刘歆的弟子,或是刘歆的再传弟子,都出于刘歆的《周礼》学传承谱系。他们在《周礼》研究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使《周礼》学逐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