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雪艳 《日本学刊》2005,55(2):127-141
"自由打工族"是日本社会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近年来,这一群体人数增长迅速,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试从其定义、类型、个体原因以及社会原因和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加以介绍、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会是继工业社会崛起以来的又一次深刻的社会转型.网络社会崛起之后,不仅缺场交往和传递经验的地位迅速提升,而且权力结构的运行模式也发生了崭新变化,自下而上的权力运行结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形态转变意味着社会学的研究方式也将随之发生变革.因为网络社会带来的变化是在新的社会展开形式、存在基础和权力关系中的变化,而随之出现的问题也是用传统概念框架和研究方式难以说明的新现象、新问题,因此,中国社会学就更应以新视野、新境界和新的研究方式面对在中国迅速崛起的网络社会.  相似文献   

3.
试论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公民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推进,中国公民社会迅速崛起,并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产生日益重大的影响.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公民社会不仅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理论课题和现实议题,而且已成为当代中国政治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4.
据匈牙利《科学组织工作情报》1978年第3、4期合刊报道,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1978年成立了社会学和社会政策研究所。G.汶克来尔任所长,H.J.立代尔豪斯领导社会学研究工作,H.库赫里格领导社会政策研究工作,H.贝尔格尔领导方法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一新机构的任务是研究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社会过程,为社会政策措施建立科学基础。特别注意研究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结构,工人阶级的迅速增长,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问题。此  相似文献   

5.
70年代初在联邦德国,历史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显著下降,而它本身开始遭到各方面的抨击.在这种背景下,60年代蓬勃发展的其他社会学科的竞争明显地激烈起来.除经济科学和社会学外,政治学、社会经济人口学和部分未来学也开始迅速发展.较之历史学而言,这些社会科学需要更迅速的调整,以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思想的需要,它们和政治实践有更直接的关系.因为这些学科形成的时间较晚(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除外),所以它们背负的旧理论方法论和思想政治传统的包袱较轻.这提高了它们的直接实践意义,使历史学退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该论文较为详尽地阐述了日本家务劳动社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分类和影响等,作者认为: 一、促成家务劳动社会化的原因家务劳动社会化的迅速发展,是家务和社会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其主要表现在:1.随着普通家庭收入的  相似文献   

7.
李志娜  司敏 《社会》2002,(1):26-28
施舍行为是一种助人行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却对城市中的各类乞讨者无动于衷,甚至避而远之,这似乎与中国这个礼仪之邦不相符.究竟是什么引起了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呢?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社会,把施舍行为当作一种社会行为来研究时,就会发现社会转型、文化变迁对社会心态、人际关系的改变与施舍行为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当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迅速向纵深发展,中国当代文化发生了急剧变化.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和国家意志为核心的社会主导意识形态仍是当代文化的中心、主干,另一方面处于社会边缘地带的日常生活在电视媒体、流行音乐、歌舞晚会、电子游艺、商业娱乐活动等综合作用下形成游离于主导意识形态之外的强大的文化潮流.这种来自日常生活的亚文化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顾昕 《浙江学刊》2004,(6):64-70
在过去20多年间,大量新型社团涌现,众多官办社团也开始培育其自主性.在教育与学术、工商管理、文化娱乐和专业人士领域,社团的发展更加迅速.社团空间的监管体系具有强烈的国家法团主义特征,高度强调国家的控制,同时在社团的唯一性、代表性、垄断性等方面,施加严格限制.推进公民社会发展之道在于打破国家与社会零和博弈的陈腐观念,代之以国家与社会相互增权的新理念.国家发挥能促性角色,走向社会法团主义,推进民间组织在社会公益领域中发展,反过来可以有效增强国家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20世纪80年代推行的“乡政村治”新体制取得了卓越的乡村治理绩效.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村社会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需求和新矛盾使得乡村治理与和谐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2007年以来,浙江省舟山市回应农村社会发展新需求,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建构了以“协同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新模式,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的重构,创新了农村基层社会的协同服务机制.同时,这一机制创新也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方法论问题在近代科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是和解释哲学的各种根本问题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当前,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更加提高了研究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这些方法论研究的迫切性与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计划性任务以及提高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的各个领域、社会心理学等科学的迅速发展说明,从前曾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2011,(5):18-20
一、项目服务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女性犯罪人数也在激增.以上海市卢湾区为例,2010年该区年龄段在40~50岁的女性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  相似文献   

13.
1999年9月21日,我国台湾省南投县区域发生7.3级地震.台湾的台中、南投两县为9·21地震的重灾区.地震不仅给当地居民、自然生态带来严重破坏,也给当地的社会福利单位造成了巨大损失,他们自身已经成为灾民,丧失了迅速进入社会救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市场化的转型.在这样一种急速而广泛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可能被迅速地集中和放大,……  相似文献   

15.
当前,建设我们社会的实践赋予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意识以迫切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思想概念,而且是作为一个由各阶级、集团及其联盟组成的统一体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走向一体化的基础.马克思关于社会意识在变革社会关系和社会现实中的积极作用、主观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创造性的能动作用不断加强的基本理论,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社会必然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人类走向人道化而前进.事实上,这一点早已被社会主义国家的党的领导机关意识到了.匈牙利共产党人明确规定:"更加迅速和有力地进一步改变觉悟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广泛地宣传社会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上发生的经济与社会变化,迫切需要周密考虑长期发展的战略方针,预测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作为决定经济政策的依据.我们时代的明显特征之一,就是社会生产各方面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迅速变化.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广度和深度,更加合理地利用物力与人力资源的要求,各国间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利用国际分工所提供的有利条件的需要,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预测工作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李雁 《探求》2005,(Z1):63-64
一、成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教育全球化的趋势,一个世界性的潮流迅速崛起并波及全世界,这就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我国政府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规定:到2020年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个战略目标的提出,为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首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必然要求加快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加快发展终身型成人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一高度情报化社会的法律课题概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因为利用电子计算机的技术有了飞跃的发展,才有可能大量而迅速地处理资料,而且,由于与通信电路相结合,能够极其容易地传递情报.因此,以金融机关的处理存款和国有铁路的处理"绿色窗口"事务以及社会保险、养老金的处理为主的社会各个领域的"情报化"有了急剧的发展.今天,无论在行政机关、特殊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的社会意识形态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同社会结构的其他构成因素一起发生了深刻转型,主要表现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在追求目标、实践功能和整合方式等方面发生了转变,在一系列重大价值信念上也作出了明确调整;以此为前提,民间社会意识形态呈现了多元化、多样化和多变化的新状态;影视媒体、数字化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了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影像化或感性化,极大地拓宽了意识形态的传播深度与辐射广度,中国社会意识形态进入了空前活跃、繁荣和健康发展的时期.对当前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作出不安全判断的原因在于,未能明确认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深刻转型,阶级斗争观念仍然影响人们对社会意识形态问题的认识.应当破除社会意识形态的陈旧观念,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转型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教育逐渐转向大众教育.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国高等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培养高质量的实用人才,该文对高校韩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新时代下应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寻求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培养高质量的实用人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