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卫明  薛琳 《学术论坛》2004,(4):121-124
唐君毅是现代新儒学的首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毕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对中西文化的性质、特征以及发展趋向都做过深刻详密的论述。对唐君毅中西文化观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把握其思想立场和学术价值,而且对我们正确认识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赛珍珠是以她所写的中国题材的小说《大地》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在她诞生100周年之际,上海社会科学院东西方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了一系列学术活动,10月17日在新锦江大酒店举办了“纪念赛珍珠诞生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刀,美国赛珍珠基金会向大会发来了贺电。现将大会发言摘要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迪 《理论界》2006,(3):197-198
简·奥斯丁是中国读者熟知的英国女作家,她的作品脍炙人口,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重大文学价值。简·奥斯丁善于在轻松愉快的喜剧氛围中讨论严肃的主题,给人以启示。她作品中喜剧风格的形成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各有特色。而她的喜剧表现手法形式多样,成为表现主题、塑造人物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4.
回族建筑装饰艺术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伊斯兰教建筑具有独特的结构体系和艺术风格 ,是中西文化的结晶。尤其是建筑装饰工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它体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过程 ,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鲁迅拥有丰富复杂的文化心态,它既是社会历史复杂的心理积淀,也是作家深刻而丰富的生命体验和中西文化影响的结果。近现代社会历史的转型过渡与西方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形成了鲁迅独特的启蒙者心态,传统文化的因袭重负与进化论的历史理性孕育了他的历史中间物意识,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张扬提升鲁迅的生命意志,现实秩序力量又把这种个性意志撕裂成孤独、绝望的话语碎片。西方基督教文化既为鲁迅的启蒙思想提供了一定的价值反思之镜,也转化生成一种情感体验和行为方式:忏悔与救赎,牺牲与超越,同时,鲁迅又最终消解了宗教的终极关怀,回到了个体性与现实性的人文价值层面,完成了对基督教的批判和超越,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文学启蒙再进入到现实改造的话语转型和心理重构。  相似文献   

6.
宗教作为一种可能的现代价值资源——论吴宓的宗教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宓一生标举并践行着以人之道德为根本的人文主义理想,重视中西文化传统的经典性意义,提出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现代文化思路.在我们进入吴宓文化思想的价值资源时,会发现宗教作为一种可能的价值需要被他所确认和诉求,在他看来“人文主义需要宗教”,“宗教实足辅助道德”.吴宓对待宗教的眼光和态度及其由此而形成的宗教观成为他丰富复杂的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五·四”前后,在启蒙思想运动中,陈独秀作为时代敏感的思想家,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对佛教、基督教、道教等宗教思想、活动及其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分析、批判,形成了正确的宗教观:宗教是骗人的偶象;宗教思想的变迁,受社会势力支配;宗教偏于本能;宗教劝善益于人群,但迷信神权,蔽塞人智;坚持以科学代宗教.  相似文献   

8.
周代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对天帝、祖先、鬼神、圣贤等的崇拜,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巫、祝、卜、史等宗教活动,老子深刻冷静地考校了历史的成败及现世的问题,对周代的这些宗教传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然而老子并没有完全脱离宗教,他以“道”的中心的哲学又似乎体现着一些独特的宗教特性,这种宗教性对日后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赛珍珠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贻荫 《船山学刊》2004,(4):98-101
赛珍珠(1892~1973),美国女作家。因描写中国生活的小说著名,1938年获诺贝尔奖金。她的父母都是中国的长老会的传教士,她在中国度过青年时代,在上海接受早期教育;在美国读完大学之后,又在南京任大学教授。她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深的理解。本文拟通过其小说《梁夫人的三位千金》,探讨赛珍珠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庭院中的女人》塑造的女性群像各有特色,特别是吴太太这一形象的成功刻画,使该书成为赛珍珠“通过中国人关注自身的第一部小说”。吴太太对男性与女性关系的思考,反映了赛珍珠的理性女性观;其思想及价值取向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挣扎,折射出赛珍珠女性观的矛盾和局限。从这个角度看,《庭院中的女人》及其主人公吴太太在赛珍珠小说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尽管刘海粟的美学思想有其不足,但其始终围绕人这个中心而站在美术的超越性立场来伸张自由个性和创造性,这是五四运动和整个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维度。在中国现代美术革命中,这也是一种深入与持久的历史趋势。在救亡压倒启蒙这个总体革命势态中,他发挥了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站在启蒙立场上,形成了以纯粹美术为美术革命的方向、以生命表现为美术的本质、以美术为社会进步的杠杆以及中国美术革命具有文艺复兴的启蒙性质的美育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12.
1850年夏,恩格斯根据德国进步历史学家威廉·戚美尔的《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一书中的历史材料,以极大的热情,深刻隽永的笔峰,撰写了《德国农民战争》一书。该书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研究宗教历史事件、宗教历史人物和许多具体宗教问题的光辉典范。它把理论上的深刻概括同政治上的精辟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首次系统地揭示了宗教改革的社会根源、阶级实质、阶级构成和历史意义;全面分析和评述了宗教改革时期主要历史人物的政治立场、宗教思想和历史作用;详细考察了当时德国的神学异端和禁欲主义,深刻揭示了宗教与农民战争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中,政治作用于公共领域,宗教已成为私人信仰问题。然而,西方近代哲学家关于宗教与政治关系的思考则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图景,其中有一种将基督教政治化理解的路向,常常为人们所忽视。从历史的线索来看,从马基雅维利到卢梭有一条渐进的基督教政治化理解的思路:马基雅维利深刻领悟了宗教对于政治的重要作用,并从罗马社会汲取思想资源来加以解决;霍布斯和洛克分别对《旧约》和《新约》进行了政治化的解读,以使《圣经》思想符合并服务于现代政治哲学;卢梭最终提出"公民宗教"的概念,汇集了之前各个线索,显示出宗教对于政治社会的全面价值。这些思想揭示了近现代西方社会中基督教的政治作用,对于深入理解西方社会中政治与宗教、政治稳定与价值形态相互依存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韩传喜  朱顺 《社会科学论坛》2008,12(12):119-124
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的长篇小说<大地>,虽然1937年被好莱坞以同名电影搬上银幕.小说还于193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但是,在中国却长期遭受争议.由于左翼文学研究的政治思维定势,导致鲁迅对赛珍珠的评语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决定<大地>命运沉浮的标尺,而中西不同的文化视差,赛珍珠本人思想上不可避免的局限.以及长期以来中美两国的复杂关系,也都对<大地>的文本意蕴造成了遮蔽.在新世纪当下的语境下,重新检视赛珍珠及其<大地>的研究历史,仍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5.
女性文学创作与妇女解放运动互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坤 《理论界》2004,(6):240-241
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大兴,女作家不仅数量多,且才华出众,创造了自有新文学以来从未有过的女性写作的最繁荣的时期。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有着怎样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此外,中国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与妇女解放是怎样的一种互动过程?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的身体立场和本体关怀有着怎样的女性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16.
赛珍珠为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写的序言,是她直面表达和描写中国观的文章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体现了赛珍珠的国际主义和高度责任感等思想。赛珍珠从客观冷静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社会政权更替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她指出,中国的危险主要不在于政治,而是在于"墨守故辙"。她对中国的教育制度的无序性和无目标性提出了批判,认为中国对青年人的教育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赛珍珠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之道,"不妨追溯前代,看看中国的古代哲理如何"。  相似文献   

17.
夏洛蒂·勃朗特试图从个人立场对基督信仰提出新见解。简·爱是夏洛蒂思想的代言人 ,她的心路历程是精神提升的过程 ,即基督教理性精神的自我完善过程。随着阅历的加强和思想的日趋成熟 ,她的基督教的意识越来越强。简·爱所理解的宗教应该是一种合乎人性的宗教 ,她既不想否定宗教的热忱和献身精神 ,同时也不否定人性的合理存在。她试图调和人性之灵和上帝意志之间的矛盾。“自律自强”的精神追求和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浪漫主义的渴望构成了简·爱的精神旋律。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深刻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科学地提出了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方法和途径 ,形成了标本兼治的反腐思想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反腐败思想 ,对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和鲍威尔都用鸦片来比喻宗教的作用,但二人的主张不同。在马克思早期使用鸦片一词的时候,欧洲人还普遍视鸦片为一种药品,而马克思则有意借其来表明宗教具有的催眠和惊醒双重作用。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为当代西方神学与马克思思想的耦合提供了契机。当代西方神学与马克思在确认的历史情境、认同的主体、强调个体心理和主张实践的观点等方面都存在着耦合。因此,当代西方神学不仅借鉴了马克思,而且从宗教神学的立场对现存资本主义及其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否定。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曾是当代中国哲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往对主体性的探讨所存在的一个重大缺失在于缺乏对认知主体与价值主体的自觉区分。在哲学史上,康德最早对认知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界线以及价值主体的优先性进行了深刻的阐明。这一思想理路对于我们重新理解和评估主体性原则的历史遗产,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坚持这种区分,把认知主体和价值主体视为主体性在性质上有着重大不同的两个维度,我们将可以在扬弃主体性狭隘的认识论内涵的同时,维护其丰富的价值论内涵;可以在拆解以认知主体为核心的主体形而上学立场的同时,为价值主体的存在合法性提供有力的辩护。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在新的基础上深化了康德关于认知主体与价值主体划界和价值主体优先的思想,把人理解为自由、目的和责任主体。这是马克思主体性思想中最为精髓和最富当代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