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年生命教育是老年教育的核心,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重要保证。研究以成功老化理论为基础,实施以生理健康教育、社会参与教育与死亡教育等为主要服务的农村独居老人生命教育社会工作行动,探索解决农村独居老人生命教育困境的专业化和本土化策略,协助松解农村独居老人生死心结,促进农村独居老人积极成功老化,提升其晚年生命质量和生活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3.
4.
5.
农村留守儿童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学校社会工作坚持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运用社会工作的个案、小组和社区三大专业方法,围绕特殊的学生开展工作,致力于改善学校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各种具体的问题和困难,不断增强该群体自身的能力和信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社会疏离给农村留守老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消极影响。以抗逆力理论为指导,分别从个体、家庭和社区三个层面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疏离进行了社工干预实践。经验发现,“抗逆力”在社会工作中是一个强调联合个体与社会、微观与宏观的概念,可以在个人、家庭和社区三个逻辑层次上,有效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的内部保护因子和外部保护因子,提高农村留守老人抗逆力。在干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疏离的过程中,应该秉承“社区为本”的理念,避免问题化取向,坚持优势取向、系统性介入、持续互动,以及理论与实践并重等原则。  相似文献   

7.
利用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和地区发展模式,对X县G乡S自然村留守老人的困境进行干预,实验证明,干预工作提升了留守老人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的能力;构建和完善了帮助留守老人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实验结果还证明,社会工作干预方法费时短、成本低、效益高,对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有较强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农村留守少年的自我认同困境,以社会心理发展为理论依据,将自我认同概念操作化为身体形象、父母期望、成败经历、目前状况、现实环境、未来展望。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切入,沿着“需求评估—服务介入—服务成效—专业反思”的路径展开小组工作实务干预。最后立足发展趋向,提升留守少年生涯规划的生命指向性;从整合视角出发,构筑留守少年自我认同的支持网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小组服务指向个体需要三个方面,对于小组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少年自我认同困境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单靠家庭、学校、社区难以解决.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之一,其独特的治疗模式,有助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与农村非留守老人养老的比较显示,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影响并没有像已有的研究结论揭示的那样严重。研究结论的差别源于研究方法的不同。已有的研究结论多是子女外出务工前与外出务工后农村老人养老状况比较的结果。这一研究方法因无法剔除时间因素的作用,可能夸大了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前,女大学生遭遇的生命及健康安全风险与日俱增。通过问卷调查、质性访谈和二次文献分析,发现女大学生对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健康、自杀、性行为、安全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均有初步的认识,也愿意参与相关的活动,但大部分没有付诸行动,其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系统等。当前,女大学生自我保护和生命质量提升的意愿不断提升,生命教育的服务需求日益凸显,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对遭遇心理、生理危机的女大学生进行个案管理,运用小组方法对不同需求的女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通过社区教育进一步完善女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从女大学生生命教育中提升女大学生的生命及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社会管理领域的改革和变迁,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的家庭数量有所增长,成为各界关注的"失独群体"。当失独家庭成员逐渐步入老年,"失独老人"问题随之而来。调查发现,失独老人在经济、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创伤恢复方面有多元化的需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针对失独老人的服务中发展出了"1+3"的服务运作模式实践。结合失独老人需求调查和服务供给现状,针对现有的服务及不足,认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需要提升自我服务能力,从赋权的视角搭建失独老人综合性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老龄化、城镇化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我国农村地区产生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如何让这些留守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宝鸡地区464位农村留守老人的调查分析,针对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与困境,提出了构建与完善农村留守老人全方位、多元化养老保障体系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亲情缺失、教育缺失、权利受损、安全失保是留守儿童群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从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工作方法出发,指出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必要性与优势,并建议学校社会工作者以学校为依托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同时加强与家庭、社区、政府各种资源的联系,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在学校社工的介入下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解决与需求的满足是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的应有之义。在前期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基于社会工作新视角探讨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妇女群体的空间及路径,反思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妇女群体应注意的问题,目的旨在通过理论与实务的双重层面使留守妇女问题得到更广泛的关注与更切实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打工潮”导致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妇女问题。从生产机制上,部分农村留守妇女面对照抚重责、疾病困扰和婚姻危机等多重并长期存在的困境。从再生产机制上,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男女的不同期待,使得男女在接受教育时存在差别,加之城乡二元体制和劳动力市场对女性的不平等,导致农村留守妇女的困境:在家庭内部资源的分配倾向于男性、婚姻功能的不健全和劳动力市场不平等的分工模式等方面。困境留守妇女的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社会治理工具,通过社会工作中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能够对当前社会结构和留守女性的传统文化观念进行介入,有效提高留守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话语权,促进社会平衡。  相似文献   

18.
贵州苗族地区留守老人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正成为日益庞大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贵州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留守老人越来越多。贵州省的苗族人口更高达430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的48.1%,是全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苗族留守老人与其他老年群体相比,他们有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本文主要论述苗族地区留守老人的生活、健康状况、思想观念以及面临的困境,渗透社会工作理念,提出社会工作介入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农村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和大量青壮年流入城市的双重背景,对农村现有的正式养老支持体系和非正式养老体系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加剧了农村留守老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应坚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农村"社区——家庭"养老模式,发挥机构养老的支撑引领作用,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并引进专业人才,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增进农村留守老人幸福已成为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基于湖南179名农村留守老人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可支配收入对农村留守老人幸福指数的正向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身体健康因素的正向影响在10%的水平上显著;子女与留守老人电话联系时间的正向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而劳动天数、留守儿童监护数的负面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因此,应当大力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村教育、农村合作医疗及留守老人文化、生活服务水平,降低留守老人劳动强度;同时促进子女履行赡养和精神慰藉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