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针对传统柴油颗粒过滤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s, DPF)故障诊断中人工提取特征过程繁杂且特征参数难以表征DPF故障状态的问题,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DPF故障诊断方法。通过车载传感器采集发动机转速、DPF压差等5种信号数据,经数据融合后建立压差类、温差类和压差+温差类三类样本数据;利用深度学习特征自提取的优势,提取车辆在不同行驶工况下样本数据中压差或温差表征的DPF故障特征;结合深度学习网络中Softmax多分类器实现端到端的DPF故障诊断。利用GT-Power仿真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开发了相应的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2.
水力喷射压裂工艺是集水力射孔和压裂一体的新型油田增产技术。在室内实验基础上, 运用流体力学计算方法, 对水力喷射压裂孔道内压力场进行计算, 得到了井下水力射流在地层孔道内的压力及速度分布, 揭示了喷嘴空间位置、 喷嘴数量、 孔道形状、 喷嘴压降和喷嘴直径对孔道压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速射流之间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喷嘴空间位置和喷嘴数量不会影响孔道内压力; 水力射流在不同形状孔道内产生的压力相同; 孔道压力随喷嘴压降和喷嘴直径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利用台架试验在某六缸增压中冷、火花点火天然气发动机1 400 r/min和2 000r/min两种转速下、部分负荷和全负荷上开展了压缩比为11.6、13和14的性能、油耗、燃烧和排放等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缩比的提高,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降低,热效率升高。随着压缩比的提高,发动机燃烧稳定性在1 400 r/min和2 000 r/min的中高负荷相对低负荷时更加稳定。压缩比为13时发动机的燃烧滞燃期最短,着火性能较好。发动机燃烧速燃期随着压缩比的增加而增加,尤其在中低负荷时变化较明显。排放方面,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随着压缩比的增加而增加,且在中大负荷下增加幅度较大,碳氢(HC)的排放在压缩比为13时最低,一氧化碳的排放随着压缩比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而二氧化碳的排放特性和一氧化碳的趋势相反,氧气的排放特性整体上和一氧化碳的排放趋势一致。从发动机燃烧、燃油消耗和排放等综合指标和特性上,发动机在压缩比为13时,整体特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不同品质的柴油燃烧时具有不同的喷雾形态、火焰浮起长度以及碳烟排放的现象,用煤油作为对比柴油,搭建定容燃烧弹试验设备,开发了喷雾燃烧特性试验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不同初始条件下的火焰浮起长度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柴油和煤油火焰浮起长度都随着喷油压力的提高而增长,随着燃烧弹内的初始压力和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较低的环境温度和压力下,煤油火焰浮起长度值相对于柴油较大,且煤油浮起长度在环境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变化要比柴油敏感。同时利用Auto CAD及STAR-CD等软件,建立定容燃烧弹内燃油喷雾燃烧仿真模型,对试验工况进行仿真计算,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且主喷射段内的最大误差不超过5%,从而验证了在定容燃烧弹内建立的喷雾燃烧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此外,从燃料的分子结构及碳原子数层面来分析,该模型可以预测不同含碳量柴油的火焰浮起长度值。  相似文献   

5.
检验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线性关系,发现二者呈现非线性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结构性平滑迁移向量自回归模型 (SSTAR) 阐述两者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成为影响我国股票市场的重要因素.投资者情绪在牛市中对股票收益率具有显著拉动作用,且投资者展现非理性投资行为;而在熊市中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表现出瞬时促进作用,以及冲击效应持续时间较短特征.最后,股票收益率对投资者情绪具有一定正向推动,但冲击持续时间和强度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6.
为构建城市公交车行驶工况以及建立相应排放清单,以2017年为基准年,通过对海口市公交车行驶数据采集,采用一系列特征参数来表达行驶模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结合快速样本聚类的方法,完成运动学片段的聚类分析,构建行驶工况图。在海口市公交车技术水平分布、活动特征数据和运行工况等数据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海口工况特征的IVE模型,获取海口市公交车的排放清单,最后利用车载尾气检测系统对排放清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城市,海口公交车行驶工况有平均行驶速度较高,加、减速度较小,加、减速时间占比较高等特点。VOCS、PM、NO_x、CO的排放量分别为1 632、35、1 245、41 376 t。  相似文献   

7.
直接序列扩频信号PN序列盲估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非协作信息侦测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实用的直接序列扩频(DS-SS)通信信号PN码序列的快速盲估计方法。该方法根据DS-SS基带信号的特点,首先采用二阶循环统计量估计PN码周期,然后利用分段互相关平均估计PN码同步始点;并在准确预估计这2个参数的基础上,将接收信号以PN码周期分成多个时段,利用多重互相关方法估计PN码序列。理论分析与仿真表明,该方法在截获信号信噪比很低的情况下有很好的估计性能,且无需任何先验知识,对PN码码型也没有任何限制,是一种有效的快速盲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ASM5025和ASM2540检测工况的乘用车排放检测数据,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决策树算法,建立基于使用年限与车辆排放状态的3个不同数据挖掘模型,分析使用年限与乘用车的高排放状态比例的关系。通过数据挖掘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乘用车的高排放状态比例呈阶段性、阶梯状、递增型分布;在使用年限为0~3 a和3~6 a的使用年限区间,基于ASM5025与ASM2540检测工况的高排放车辆比例相差不大且最低;在使用年限为6~9 a和9~12 a的使用年限阶段,基于ASM5025检测工况的高排放车辆比例是ASM2540检测工况的1. 6~1. 9倍。此外,随着汽车排放标准的加严,基于ASM5025检测工况和ASM2540检测工况的高排放车辆比例都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降低的趋势,从国Ⅰ阶段的8%和4. 29%逐渐下降为国Ⅳ阶段的0. 83%和0. 93%。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国Ⅴ标准下重型柴油客车实际道路行驶时的油耗、NO_x和CO排放规律,使用便携式排放监控系统PEMS对一辆国Ⅴ重型柴油客车在南京、常州、镇江3个城市行驶的油耗和排放数据进行收集。从速度和加速度角度,分析不同行驶工况下的油耗速率和排放速率。分析显示,匀速工况下,40~50 km/h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水平变化的车速转折点;加速工况下,加速度取0.6 m/~s2左右时,各速度区间的油耗速率、NO_x和CO排放速率均达到最大,且当车速取45~60 km/h时,该加速度工况下的3个指标分别高达匀速时的2.6倍、2.3倍和8.3倍。研究表明,燃油消耗、NO_x和CO排放速率三者中,油耗速率对速度的敏感性最高,CO排放速率对加速度的敏感性最高,不同城市等级和不同路段类型对油耗和排放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2011—2020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空间集聚的区位特征、集聚模式及其演变进行研究,发现2011—2020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空间集聚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2014年以后空间分布呈扩散趋势,但出口地仍集中于亚洲、北美洲和部分欧洲国家。集聚模式主要表现为高—高型集聚和低—低型集聚,其中高—高型集聚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和部分亚洲国家或地区且数量较少,低—低型集聚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南部和拉丁美洲的北部且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11.
利用煤气化产生的合成气作为气体再燃燃料降低NOx的排放.选取了两种典型的空气气化和纯氧气化的煤制气作为再燃燃料,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探讨了再燃区温度、再燃区停留时间及再燃燃料比例等因素对降低NOx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煤制气的再燃脱硝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强,在高温时,煤制气的脱硝能力比较强;随着再燃区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加强;随着再燃量的增加而增强,在相同再燃量的情况下,两种煤制气的还原效果大约相差5%,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12.
针对能源利用效率不同区域间的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问题,构建区域间纳什讨价还价模型,分析绝对数量、相对比例、经济补偿三种区间协同减排协议的有效性.分析表明:绝对数量与相对比例两种协同减排协议无效,而经济补偿能实现区域间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且均衡的减排数量和经济补偿金额与发达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经济效用价值系数正相关,与欠发达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效用价值系数负相关.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总效用的增加值,总体上随着两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经济效用价值系数的增加而增长.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重大威胁,只有向低碳经济转型才有可能遏制这一趋势.碳市场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碳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可以降低减排的全球成本.自《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碳市场发展迅速,中国是世界碳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合理而充分地利用碳市场将有力地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低碳化的实现.未来中国的碳市场建设必须在服务于国家战略、坚持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进一步完善碳市场的制度环境,并尝试建立中国排放贸易体系.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高地,其项目类型齐全、等级和品位较高,如何合理开发并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江苏省非遗空间分布呈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格局,形成了苏锡常和宁镇扬两个高密度圈;从类型上看,传统技艺集中于苏州,民间文学集中于淮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主要分布在徐州;从级别上看,国家级和市级非遗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而省级相对均衡.江苏省非遗分布与河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河流等级越高非遗数量越多;与地方文脉有密切关系;有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集聚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碳交易试点建立政策分批实施的交叠双重差分(Staggered DID)模型,进行碳减排效应和政策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碳市场产生了显著的减排效应,且未表现出直接的“两难冲突”问题。但其通过降低煤炭占比实现减排效应的政策机制,在“双重约束”下对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挑战。经过基于市场制度特征的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中国碳市场在自发竞争提升排放“基准”水平方面存在“市场失灵”问题,CCER市场也还未发挥出应有的创新激励效应。因此,建议在碳配额有偿分配环节设计构建“政府+市场”的优势互补制度,以科学论证的“标杆”作为排放“基准”目标,弥补“市场失灵”,在全国统一市场架构下完善、规范CCER市场,作为中国碳市场实现“共赢”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我国产业集聚对农业净碳效应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18年我国各省区农业净碳效应存在明显差异且两极分化严重;与2000年相比,各地农业净碳效应已出现均衡化趋势,整体梯度差异逐渐趋于收敛,高值省份数量增加且变化较大,低值省域数量减少且变化不大。产业集聚与农业净碳效应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二者之间呈现“正N”型关系,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不断提升,农业净碳效应表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三阶段变化特征;从实际影响来看,区域内产业集聚度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促使农业净碳效应量增加1.621%;除此之外,农业公共投资、农业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正向效应但作用力度要明显偏弱。产业集聚对农业净碳效应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并表现为区域间溢出和区域内溢出。具体而言,邻近地区产业集聚度每提升1%可促使本地农业净碳效应增加2.286%,而本地产业集聚对邻近地区产生影响后因受反馈作用自身农业净碳效应还会额外增加0.060%。  相似文献   

17.
针对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运行工况随着加热水温的变化而变化,系统稳定性较难确定,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存在能效比CCOP变化区间较大的问题。采用力控组态软件为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并搭建了一套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试验台。通过研究系统在变工况下运行时各个参数的变化趋势,分析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以期改进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始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加热水温的上升,系统的瞬时能效比CCOPins不断减小,在加热后期过热度接近0 ℃时减小幅度加剧。整个运行过程过热度都在不断减小,0 ℃时压缩机进入吸气带液状态,吸气带液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压缩机的工作性能,但长时间的吸气带液使蒸发器侧换热一直不充分,反而使系统的运行性能进一步恶化。通过研究系统整个非稳定运行中的变化过程,表明过热度是影响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采用脱钩理论、投入产出法分析中国碳排放的锁定状态及各产业部门碳锁定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2002—2012年,中国碳排放锁定状态主要集中在相对解锁和增长锁定这两种状态,并未出现绝对锁定或绝对解锁的状态;综合碳锁定系数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碳锁定形势在整体上得到了显著的改善,部门内碳锁定系数和部门间碳锁定系数都出现较大的下降幅度;依据产业部门的碳排放特征可将其分为高排放高锁定、高排放低锁定、低排放高锁定、低排放低锁定四种行业类型.摆脱碳锁定,实现碳解锁,应推进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加强重点行业的减排工作;加强低碳技术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低碳消费,树立科学的低碳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度了中国28个省区1991—2005年对SO2排放没有管制和SO2排放水平减少两种情形下的技术进步指数。本文的结论是:考虑环境管制后,我国省际平均技术进步增长率为0.25%,高于不考虑环境因素下的技术进步率;我国省际之间的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是发散的,并且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推动力;SO2排放水平减少情况下移动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省份数量比SO2排放没有管制情况下多,其中上海是移动最多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碳交易体系导致企业生产的成本构成和盈利模式发生变化,基于博弈论方法采用古诺模型,对同行业中的双寡头企业在碳配额约束下产量、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竞争力变化进行分析,同时探讨碳交易约束对整个行业生产力的影响,在研究中突出分析了企业碳强度的差异对碳约束下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并试图探索理论模型所揭示的现实意义。模型结果与算例仿真结果显示:碳配额约束会对不同碳强度的两企业造成产量方面的影响,碳强度低的企业具有较大的碳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会帮助其在同行业竞争中占有优势,使其在产品市场上的占有率提高,当配额总量越紧张时,这种竞争力优势愈发凸显;而碳强度较高的企业,对碳配额约束所带来的压力越敏感,在碳配额总量紧张时,过高的碳强度可能导致企业难以承受碳成本,大幅度减少产量,甚至被挤出产品市场。从整个行业的产量来看,碳配额约束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行业的整体产量有所影响,随着碳配额总量缩紧,行业的总产出减小,会给政策的制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经济发展和减少排放之间寻求平衡,是相关政策制定者和学者们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