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送来象征着技术的火,那么,技术到底为人类带来了什么呢?今天,如何在一个技术时代里去思考技术的得与失,这是一个重大问题。笔者解读了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普罗米修斯》436~1093行,希望通过对相关段落的集中疏解,揭示技术与启蒙及民主政治的某种关系,并进而通过这种考察反观当今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普罗米修斯被马克思称誉为“哲学日历上最崇高的圣者和殉道者”①,他从天帝那里盗来的神火,直到今天还在人间放射着光和热.普罗米修斯是耸立在文学史上一个生命最久、影响最大的不朽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3.
普罗米修斯精神是人类对自身叛逆和创造精神的充分肯定,然而技术时代却让人类惶惑,人控制技术,抑或技术控制人。技术理性以实证主义为基础,使发达工业社会对人实行全面控制,人被异化,人因此成了单向度的人。而人固有的普罗米修斯先验的反抗的精神让人反思自身,反思人与技术乃至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关系;人的文化特性让人自我反省,发挥创造力,解放自身,走向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4.
雪莱,一位十九世纪伟大的革命浪漫诗人,一百三十多年以来,一向被西方资产阶级歪曲着,蔑视着。以“诗终究是人生的批评”一语为标榜的马修·阿诺尔德,论到雪莱时,就作出了这样的结论:“雪莱是一个美丽的和不切实际的安琪儿,在空中毫无效果地拍着他的光亮的翅膀”(一)。可是我们知道,雪莱的诗,恰恰相反,是现实的反映,人生的批评。普罗米修斯决不是个安琪儿。莱斯里·史蒂文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里看到下面一行:  相似文献   

5.
希腊悲剧是一个由神到人过渡的“双时代文本”.文章运用亚里士多德的“过失说”与其重情节的原则,以读情节、细节的方法重读《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发现主人公虽贵为神明,但确实在言行上有过失,不失有理却不够有节,虽为经典的悲剧英雄,但需以客观审视、还悲剧以公正为前提.  相似文献   

6.
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众神之中的英雄,他的独特在于他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惜违抗天命,与宙斯作对,受尽折磨但终生不悔.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学家们在各自的作品中再现了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大力颂扬了普罗米修斯坚韧不拔、英勇不屈的精神.与此同时,他们还赋予了普罗米修斯新的生命,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形象.借古谕今,表达了他们对各自所处的社会历史的不同思考和各自寻求解决的方式,使普罗米修斯的英雄故事得以流传至今而长盛不衰,后人从中得益匪浅.  相似文献   

7.
雪莱的诗歌表达了欧洲 19世纪初期最先进的思想。雪莱被誉为“从头到足是个革命者”(马克思 )和“天才的预言家”(恩格斯 )。他的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赋予古希腊神话以新的活力。整个诗剧象征着未来的社会变革 ,表达了诗人反对专制统制 ,反对宗教迷信 ,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和人权。雪莱不愧为是诗坛上的普罗米修斯。  相似文献   

8.
普罗米修斯神话是西方文学家喜爱的一个题材。论文探讨了普罗米修斯在不同时代的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形象,指出这一形象嬗变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特征,说明这一神话题材具有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普罗米修斯》和《鲧》的结构剖析比较中,揭示了“盗火”与“窃壤”所表明的人类道德自我觉醒意识以及形成普罗米修斯和鲧思想品格异同的社会本源,认为普罗米修斯与鲧是中西文化中两尊同其伟大的殉道者。  相似文献   

10.
《弗兰肯斯坦》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一部小说,该小说被誉为第一部科幻小说,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戏剧。其中该小说用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这一形象来描述小说中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1.
西方思想史上著名的"普罗米修斯神话"最早见于赫西俄德的两部诗作,但同一个神话出现了两种讲法.通过文本绎读的方式,比较<神谱>、<劳作与时日>中的两种讲法,可以感知赫西俄德讲述这一神话的意图.  相似文献   

12.
普罗米修斯和索科洛夫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阶级和民族不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时代也相距甚远,但作为悲剧人物,他们都遭受了毁灭性的痛苦,他们身上都体现了强烈的主体意识,超常的抗争欲望和坚毅的斗争精神,即酒神精神。这一切使他们的悲剧性格显得格外迷人。本文就试图把普罗米修斯与索科洛夫这两个古代、现代有代表性的悲剧人物进行比较,以尝试探讨美学范畴的悲剧性和悲剧精神问题。  相似文献   

13.
雪莱不止一次地说过,《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他全部诗作中“最好的诗”,他是怀着“改良世界的欲望”来创作这首诗的,目的“不过是想使一般爱诗的读者们细致的头脑里,记住一些高尚美丽的理想”。的确,透过这部诗剧浪漫主义的神话外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真实地揭露了专制暴政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歌颂了以普罗米修斯为代表的人民大众反抗暴君统治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表达了诗人建立自由平等的大同世界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14.
耶稣和普罗米修斯是西方文化意识中两个富有经典意义的人物形象 ,他们与马克思之间存在着一种亲切的互动关系 ,他们各自的生命格局和精神气象在马克思身上得到了一次耐人寻味的生命化  相似文献   

15.
普罗米修斯是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表达自身和青年黑格尔派政治吁求的象征,马克思从伊壁鸠鲁原子偏斜说立论论证了主观性的独立性,感性的自我意识在感性自然中的唯一标准,奠定了在疏离化的社会时空中追寻各自自由的个人主观性资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提出的解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在美国形成的“耶鲁学派”的解构批评方法,试图深入探究短篇小说《普罗米修斯和鹰》的解构意义,展现作品独特的文学价值以及小说文本意义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60年代,通过思想改造,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作家已经自觉地将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规定为工农兵人物,然而,对于权威意识形态既定的审美叙事成规,当代知识分子依然有所思考,有所"论争"。20世纪50、60年代,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所秉承的"五四"启蒙精神在审美领域内并不是处于彻底的"断裂"状态,即使以塑造工农兵人物为主,红色经典等许多优秀作品同样体现着知识分子的社会关怀、审美理念和审美趣味。在工农兵人物的塑造方面,知识分子叙述者的启蒙姿态并未消失。一直到"文革文艺"的全面展开,知识分子叙述者才被迫从审美领域中完全退场,"五四"以来的"人的文学"最终被"神的文艺"全面代替。  相似文献   

18.
普列汉诺夫曾称车尔尼雪夫斯基为“文学中的普罗米修斯”。对这位为俄国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尽沙皇反动政府的迫害而始终坚贞不屈的革命民主主义的领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早有定评。但江青在炮制“黑线专政”论的同时,首先发难,掀起一股批判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的黑风。列宁最喜爱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怎么办》,也被他们诬蔑为歌颂剥削者寄生虫的大毒草! 《怎么办》到底是一部甚么样的书?  相似文献   

19.
在《普罗塔戈拉》中,智术师普罗塔戈拉对勇敢的理解与众不同。他为证明美德可教,并反驳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统一性,强行将勇敢与其他美德拆开。在他看来,有不少人虽然极不正义、不虔敬、不明智、没学识,却勇敢出众。这样的勇敢无异于僭主的"勇敢"。普罗塔戈拉公开声称自己就是智术师,并以教导美德和政治术为业,看起来像名勇敢的智识人和斗士。但智术师的勇敢着眼于追求快乐、财富和名声,而非智慧和美德,这对常人美德和非常人美德造成了双重伤害。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启蒙时期的主要思想家入手,阐释了启蒙初期以休谟、康德为代表的哲学家对于"理性"的相关理解,并通过分析后来的哲学家如伏尔秦、黑格尔等人对这一核心概念的接受与改造,试图以前后的对比,指出这段思想史内部所发生的概念的扭曲及其所造成的对于人类社会的实质性影响。文章的基本观点是,浪漫主义与法兰克福学派(初期)并未客观地接受启蒙初期以康德为代表的对于"启蒙"的内涵与目的的理解,而是以其各自的时代精神追求着被其"重构"了的"启蒙"的理想,同时,在二者之间,又有颇多的理论承继的关系。最终,"启蒙"成为一种表面性的"行动",而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