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洛保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现行各种版本的《中国文学史》在论述汉代乐府采诗时都采用了“采诗娱乐说”。本文从辨析“郑声”入手,探讨了乐府民歌的歌词与音乐的关系及其性质,考察了汉代宫廷用乐的情形。并以此为据反驳了现在通行的“采诗娱乐说”;论证了乐府民歌的歌词与音乐都不适于宫廷娱乐而只能用于观风俗之盛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民间音乐,不仅是劳动者生产、生活的生动写照,而且还表达了普通老百姓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在极为通俗易懂的字里行间浓缩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如果说美声唱法是音乐世界的高雅殿堂,那么原生态的民歌,则会使人们体会到最为原始、最具人性的艺术的本质。它是发自人类内心的呐喊、赞美、哭诉、祈祷……。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用朴素的艺术表达出真实情感的一种方式。今天,我们在发展通俗歌曲、欣赏美声唱法、重视民族音乐的同时,必将越来越认识到原生态民歌的宝贵!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也是全人类的优秀遗产,是千百年来我们内心深处那最原始的冲动的延续和展现,是保持和恢复历史文化记忆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苏轼与民间音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四海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114-119
苏轼自幼热爱音乐,一生与文学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尤其是把诗歌创作与民间音乐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给自己的作品注入新鲜血液,使其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汪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4)
西周音乐在全面继承殷商音乐成就的基础上,在宫廷音乐、民间音乐、音乐教育和音乐理论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在我国音乐发展的史册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羌族的民间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古老而奇特的羌族人的历史和文化,由于没有文字而陷于扑朔迷离。本文从羌族的历史、地域、民俗入手,结合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羌族民间音乐谱例,对因地理封闭而独具特色的羌族民歌进行归纳、分类,并根据旋法、曲式结构分析羌族民间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特点、表现特征、风格等,以期引起更多人了解与研究羌族的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6.
乌永梅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4-15
世界各民族的民间音乐与各民族的民俗,不仅联系密切,而且存在着某种渊源的关系。民俗是产生民间音乐的土壤与条件,而民间音乐则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古老的风土人情,民风习俗,民间音乐产生于民俗活动,服务于民俗活动,脱胎于民俗活动,发展于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7.
王安潮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2-97
缘于安徽民间音乐衰微所引发的学术思考,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调查法,对时下安徽民间音乐的保护、开发进行了可行性实验分析。文章由此认为只有在活态的理念下,以现代科技为技术支持的新型非遗举措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8.
魏素萍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2):142-144
通过对西部民间音乐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阐述,揭示了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西部民间音乐正日渐萎缩、消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发展的措施.期望唤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真正重视,使西部民间音乐得到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范元玲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107
我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历史悠久,文化特点鲜明,其音乐既保留了本民族的音乐特色,又吸收了东北地区乃至其他地区的音乐文化特点。本文分析东北地区朝鲜族音乐类型,希望由此探索东北地区朝鲜族音乐的精华,挖掘朝鲜族音乐的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10.
由于淮河流域处在我国南北过渡的特殊地理位置,其文化有着鲜明的过渡、融合、兼容、传承等特点,因此该流域的民间音乐流变特点当亦如此。 相似文献
11.
程建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8,(4):17-21
鉴于卫宣姜改嫁卫宣公、昭伯上烝宣姜是齐卫两国政治媾和的结果,卫宣姜谗杀卫太子伋、卫宣姜少子朔趁机夺取君位符合我国古代宫廷争斗的套路,双方军事实力悬殊是狄人攻破卫国的主要原因.卫宣姜儿女中不肖子、昏庸之君(卫惠公)所占比例小,而社稷之主(卫文公)和巾帼英雄(宋桓夫人、许穆夫人)所占比例大为客观事实.最终得出"卫宣姜并非红颜祸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72-78
走出国门的绛州鼓乐是山西非遗活化的典范。传统艺术的活力往往建立在与当地各种民俗活动相生相伴的基础之上,受所在地历史文化的滋养。在相对封闭的民俗环境中,绛州鼓乐承担着酬神娱人、春祈秋报、驱邪除魔等功能,并参与当地的人生礼仪、商业庆典、文艺表演和休闲娱乐等多种活动。绛州鼓乐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渊源,而且能够与时俱进,在突破中求发展,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欧阳绍清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3)
在高师开设<世界民族音乐>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传授世界客观存在的多元化的音乐事象,使学生从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进一步理解音乐.笔者试想为该课程在高师院校的开设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构想,望能得到有关院校的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14.
熊加全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6(4):28-31
《正字通》中有一些判明俗讹但未指出正字的俗字、讹字,故对其进行考释,以期对《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相关字的解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郭成龙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4):163-165
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是一种势,是音乐所具有的一种势,一种向度。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民族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意识的外化现象,其最终目标就是:传承—思变—传承。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与思变是共同成长着的两个最基本的向度,其二者的向度虽然最终是指向传承这一事件,根据其不同的方法会有其不同的结果。应该运用对其向度的分析,使传承有规划性得以系统的实践,以此基础作为切入点和媒介物来构建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模式,进而激发更多的人对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且欣然接受,最终保证传统音乐传承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程冰玲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在多元文化视野中,中国民族声乐唱法应在重视本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用开放、豁达、多元的角度去思考多种不同形态、不同层面和不同趣味的唱法的创新,以丰富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让中国民族声乐与时代接轨,与国际交融,朝着更宽广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17.
石蔚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的各种形态对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我国民族音乐节奏的探讨,分析了我国民族音乐中的节奏形态,阐述了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透过音乐的节奏形态进一步认识我国民族音乐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程冰玲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29(2):105-108
在多元文化视野中,中国民族声乐唱法应在重视本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用开放、豁达、多元的角度去思考多种不同形态、不同层面和不同趣味的唱法的创新,以丰富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让中国民族声乐与时代接轨,与国际交融,朝着更宽广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