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鲁迅的散文诗《野草》,有一半以上的篇章采用了象征的表现方法,带着鲁迅自己的个性特点自成体系。下面就《野草》象征体系的构成、层次、特点作简要的阐述。《野草》象征的构成文学象征侧重于理念的阐发,表现人的主观内心世界,但它又不是直抒胸臆和抽象说理,而是通过对有物质感的事物描写,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具体物象和作者心灵的东西融为一体,就是文学象征的构成。鲁迅的《野草》集中表达了他在思想转折关头、既奋斗、探索又充满矛盾、苦闷的内心感受,他采用象征的表现方法,把自己的这种内心  相似文献   

2.
电影艺术是人类创造的具有深层意义的语言 ,其符号系统———象征是一种粘和着具体的艺术象征的人的象征。电影通过艺术假定性营构着一个象征的宇宙 ,它可以自如地把语言、神话、宗教、历史、科学和其它兄弟艺术等不同象征系统囊括在自己的意象的河流中。电影通过象征让人找到了生存感觉的重镇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理解柯尔律治(Coleridge)对"象征"与"譬喻"的区分,并以此为契机揭示其诗学的神学意向,运用分层递进式的方法深入开展讨论,三个层面分别为:象征与天才,象征与有机统一,象征与道成肉身。旨在说明柯尔律治的"象征"观在本质上是宗教性的,神学观念是其区分"象征"与"譬喻"的终极根据;无限与有限、抽象与具体、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通过"象征"确立了联盟。  相似文献   

4.
梁宗岱是20世纪中国最有成就的诗论家之一,他的两集《诗与真》等论诗著述,追踪象征本义,探索象征诗歌创作法则,曾被读者评为“黄金文字”,对象征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扎根生长起到关键作用。他论诗讲究古今中西源流,又能破古今中西界限,有融会贯通的特色。作为以感性思维见长的诗论家,他又重视科学精神与美感直觉的联系,主张诗人打通科玄、心物两界,缜密观察世界,了解事物普遍法则和特殊表象之交集,以增强诗人智慧和诗歌表现力。梁宗岱把写诗论诗视为生命,又把人生当作艺术,超迈乘真,不耦于俗,追求生命的沉酣状态,其人本身就是“诗与真”的有力实践,是他象征主义生命诗学的最高建构。  相似文献   

5.
新闻象征是新闻对原属艺术范畴内的象征手法的有价值有意义的运用。本文从新闻象征存在的可能性、新闻象征的表现形态、新闻象征在新闻中的具体运用及其作用等方面,对这一特殊的新闻实践现象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实践范畴为基础,通过阐释“类”的认识论意义,探讨概念的普遍性问题。“类”不是纯粹客观的东西,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类”中包含着主观与客观、普遍与特殊、无限与有限、同一与差别等种种矛盾。辩证法要求不把概念的普遍性理解为抽象的共同点,但这只有在以实践观点理解了“类”,并以辩证观点理解了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这些范畴之后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7.
象征是一种具象暗示,正如美国著名诗人托·斯·艾略特所说:“表达情感的唯一艺术方式便是为了这个情感寻找一个客观对应物”。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艺术符号,象征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得尤为普遍而深远。无论何种艺术追求,无论哪位有影响的诗人,都难免要或多或少使用象征这件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对象征和象征型艺术的阐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象征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其内容包括“意义”和“形象”这两个构成要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象征的特点就是双关。象征型艺术是由于作为内容的自由意志的不完善,因而也就无法找到一种合适的表现方式,而只能采取象征的方式,它是艺术发展史中最初的艺术类型。  相似文献   

9.
象征广角镜     
象征,一般认为它是一种把要表达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称赞的事物上的写作方法. 中语课本中的一些抒情散文常借助象征手法形象而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茅盾在《白杨礼赞》中直接点出:“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读者不难联系当时抗日战争的实际,体会出作者借西北高原傲然挺立的白杨树,礼赞抗日前线千百万进行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斗争的英雄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意象入诗的作用大致可归纳为:一,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之可感可触,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二,使相同或相似的情思得到独特的艺术表现;三,产生抽象语言无法达成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四,"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五,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给诗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11.
伍尔芙在《到灯塔去》中大量使用了象征艺术,塑造了众多的象征物象。这些物象,各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大海"象征桀骜不驯、凶险残暴的大自然,"灯塔"象征光明、真理和希望,"窗口"象征认知自我和世界的心灵之窗,"镜子"、"画布"和"颜色"等也各有象征意义。象征艺术的成功使用,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法哲学要义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创立了法哲学学科体系.“理念”是通过人的思维对客观规律长期认识而积累起来的“精神实休”.现实的人对“理念”的认识决定了人的自由意志.围绕“自由意志”这个中心,探讨人的主观意志与客观“理念”的关系,认定法律就是“自由意志的定在”,法律就是特殊意志与普遍意志的统一.理念法是客观存在的法则.按逻辑顺序,理念法首先外化为“抽象”的形式的法律,当主观的特殊意志与客观的普遍意志实现统一时,法律就达到了伦理性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象征自始至终伴随着人类的思维活动和情感生活。作为一种诗美艺术的表现手段,象征具有不可多得的美学特征:主客体高度统一;以一寓多,以有限寓无限;立体化、感觉化,开放式地把握和表现事物及人类的思想情感。本文在探讨象征的美学意义,分析国内外关于象征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象征与其他艺术手法的相近之处,为诗歌的表现手法拓开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史上,就象巴尔扎克、易卜生、高尔基这样著名的作家所采用的艺术方法,也不是自始至终清一色的;各种艺术方法之间,不仅有互相抵触排斥的一面,也有互相联系溶合的一面。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奠基人,现实主义是他始终遵循的正宗。但同时,他也将象征主义(象征手法自古有之,象征主义大大扩展了文艺创作中所存在的这种手法)等艺术方法有价值的东西,大胆“拿来”,为“我”所用。本文试从鲁迅读过的象征艺术理论、评价过的象征主义或运用象征手法创作的作品、写过的象征主义或具有象征色彩的作品,具体论述他的创作方法的非单一性,在这位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创作中给象征艺术以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存在,象征则是其总的结构特征和艺术倾向。这可以从现代主义的诗学主张“对应契合说”、“感觉交错说”和“象征比兴说”中得到证实。综合三种界说,本文认为,象征是一种意义结构。这个结构是双重的,并且重合在能指的象征本体层面。象征体既自足,又以其隐喻和暗示能,预示着象征的深层精神内涵。这个意义结构在功能上具有象征的通约性和统摄作用,使现代主义诗歌与生命形式同构,融通生活世界,并向神话历史延伸成为可能。而这种同构、融通和延伸,是在诗歌文本的象征结构中自主实现的。这种体认在大量的现代主义诗歌文本研究中获得,并升华为一种诗学模式。这一模式使结构与功能在现代主义诗歌文本中具有不可剥离的特性,从而达到诗学理论和艺术倾向的互动和契合。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通过对《中国象征文化》一书的评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的符号成为人与文化连接的中介物;象征也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含有深刻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17.
在对易卜生不同时期剧作的回顾中,可以发现象征是其戏剧创作的基本倾向,这也是易卜生戏剧艺术的必由之路。易卜生对象征的运用走的是从抽象到形象的创作路线,其对现代戏剧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剧”的诞生与象征手法的运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世界是万物一体的存在,其真象由万物一体关系所形成的显现与隐蔽、有限与无限构成的无穷景域所呈现。因此,世界的本质不能被科学求证的方式所证实,也不能被黑格尔式的概念所定义,人类不能只是立足于事物本身,进而将事物还原为事物而与世界割裂,而只能从人与世界一体相通的关系中予以呈现。艺术审美超越经验形态和认识形态,具有无限自由和不断升华的特殊的精神形态,是人类精神的"灵明"与世界的无限性融汇相通的产物,是人展示世界、体悟世界真象的重要方式。艺术审美用"物"的方式敞亮着世界和启示着人对世界真象的体悟。  相似文献   

19.
长篇小说《白夜》的整体寓意是人是心灵,精神才是人的本质,精神一旦失掉其归宿,必然要四处寻找,上下求索。作品的这一寓意是通过整体性的象征方式得以实现的。具体来说,作品的全部描写内容依仗自己的结构,融铸成一个定向而不定量的象征实体。在这个实体中,既有人物,又有风物。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局部性的象征方式,这些象征细节忠实地服务于作品的整体寓意,揭示了夜郎等人失去精神家园的社会原因。象征艺术使作者在作品中创造了双重层次的艺术世界——“现境界”和”他境界”,使作品具有了诗化的倾向,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容量,充分地反映了当今小说创作观念的微妙变化和作者审美情趣的提高。应当说,《白夜》是当代小说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20.
艺术与生命的永恒存在佑护着叶芝的艺术创作历程,正是凭借这样的"佑护",诗人的艺术创作之旅才既展现为现实的经验之旅,又展现为"超验"的启示之旅和永恒的关怀之旅。在诗人的眼里,现实经验的存在乃永恒世界的"象征","拜占庭"正好承载了这样的"象征"而成为永恒精神与艺术存在的现实代表。"拜占庭"既是现实之在,又是历史之在,更是宗教与艺术的不朽之在。它呈现给诗人的不仅是物质世界的图景,而且是永恒艺术与宗教主题的图景。所以,面对"拜占庭"及其艺术辉煌的历史,诗人及其艺术创作的"真实"就在于它要凭借现实的象征,将有限生命的超越、艺术永恒的追寻和宗教关怀的召唤之旅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