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鸣 《理论界》2008,(10):62-63
本文从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对北方中等城市群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为今后该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房光宏 《理论界》2007,(9):147-148
随着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辽宁中部城市图书馆合作与协调发展问题逐渐突出出来。如何实现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统筹协调,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这是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静 《理论界》2005,(2):173-173
本文在对旅游形象定位理论和定位原则阐述的基础上,结合辽宁中部城市群提出其总体旅游形象定位——末代王朝龙兴地,神奇黑土豪迈情。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区域一体化的一般性分析出发,探讨市场一体化为区域协作的本质要求,对市场一体化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进行阐述,并提出以资源互享、优势互补;统筹规划、有序推进;企业主体、政府协调;优化配置、互惠互利四项原则为基础,通过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营造无差异的政策环境,加强中心城市功能建设,构建一体化协调机制,从而推进辽宁中部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特有的“东北现象”,其实质主要是第二产业结构与素质不优。经验证明,老工业基地第二产业结构与素质的优化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辽宁中部城市群是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从产业的结构特征和素质特征两个角度探视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第二产业,改善其结构和素质的对策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实行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正确选择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区域产业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辽宁城市化水平一直居于全国各省区前列,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宁城市化进程却明显放缓,城市化率的提高幅度与全国及东部沿海各省的差距在不断拉大。未来15年,我国城市化将继续保持快速推进的势头,辽宁应将城市化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战略。其战略取向应调整为"合理发展特大城市,注重发展大城市,大力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选择构建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和都市圈,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实现城乡互动共同发展目标模式;注重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谐辽宁的要求,充分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利益,实现发展的和谐、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宁 《理论界》2006,(5):22-23
本文以区域经济理论为背景,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了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重点分析了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农业资源、农产品结构、种植业结构及农业经济类型,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城市群、旅游圈的基础理论,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城市化发展中基本形成的以上海、北京、广州、沈阳四大城市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环渤海湾和东北三省的四大城市经济圈的主要特点,提出了构造辽宁中部城市大旅游圈,实现辽宁中部城市群新的产业空间结构调整,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实力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胡晟妍  郭舒 《理论界》2006,(8):68-69
辽宁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随着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辽西旅游热线的开发,辽宁的旅游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可喜成绩。近年来,区域旅游合作成为一股热潮,为实现辽宁旅游的长久发展,构造省内旅游圈势在必行。本文对城市群和旅游圈概念进行了阐述,从辽宁旅游的现状出发,提出构造辽宁城市旅游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鞍山社会科学》2006,(6):22-23
省委书记李克强来鞍调研时针对鞍山的客观实际,从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鞍山要发挥区域优势,建设连接辽宁中部城市群和辽东半岛的经济隆起带。实现经济隆起。这无疑是对鞍山未来经济发展提出了希望,也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针。那么如何加深对经济隆起内涵和标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孙宏立 《河南社会科学》2013,21(2):38-40,107
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标志。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群在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从培育中部地区"三化"协调发展增长极和区域战略优势的角度出发,系统论述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量化指标体系,分析判断出不同城市群发展的相对优势与劣势,对中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提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部旅游城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良好的旅游城镇体系应该等级规模适合、职能互补、空间结构合理。本文运用城镇体系理论分析旅游城市的特点,提出了旅游城镇体系的概念和辽宁中部旅游城镇体系的构建问题,以期为区域旅游开发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三大城市群。在其内部,分布着26个规模不等的城市。这些城市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历史长短和发展机遇的不同,其综合经济社会竞争力差距很大。找出其差距所在,分析影响之原因,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中部崛起。本文根据城市竞争力的涵义,构建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地区三大城市群各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年,随着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独特地位日益凸显,而中原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因两者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要素禀赋优势,在中部崛起中起着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成为中部地区最具活力与潜力的增长极。在研究中原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产业结  相似文献   

15.
辽东山区开发建设的问题和对策刘焕鑫辽东山区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和商品粮基地的绿色屏障。所以,开发建设好辽东山区,不仅是搞活山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确保全省经济稳定发展的现实选择。一、辽东山区开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突破口,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四大城市群建设为重点,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将中部地区建设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和优势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又好又快地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的崛起。  相似文献   

17.
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提出了文化、文化产业的问题。只有树立文化产业意识,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总体规划与布局,并把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不断创造辽宁文化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才能有力地支撑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战略定位、目标模式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几大城市群中,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的区位条件优越,总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属中等偏上,特别是在装备制造业方面的发展潜力巨大。培育与发展沈阳经济区,既是对我国国家城市体系发育现状的一个客观判断,也是发展和优化国家城市体系、建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优空间结构的现实需要。从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入手,通过对沈阳经济区发展的背景、现状与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经济区一体化的定位、目标模式进行探讨后发现,要实现东北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就应该提升沈阳经济区和东北城市带在国家城市体系中的战略地位,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积极扶持沈阳经济区和东北城市带的发展,促进国家城市体系的发展和优化。  相似文献   

19.
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实现全面振兴不仅是对客观机遇的准确把握,也是辽宁自身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0.
发展服务业振兴辽宁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圆 《理论界》2005,(7):20-20
近年来,辽宁省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与国内沿海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进一步促进辽宁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保证.为此,应采取积极策略推动辽宁服务业发展,以振兴辽宁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