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话学论要     
本文专论中国诗话,从诗话文体流变,诗话对中国诗歌资源的接受与采撷,诗话文 体的悟性、不拘一格和诗话语言特征三方面作了纲要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诗歌鉴赏理论形成了功利接受与审美接受两大基本体系 ,它们互补发展。其发展历程 ,是从诗歌的外部价值判断走向诗歌内部的艺术解悟 ,其鉴赏视角是从读者的教化启迪与现实效应走向对诗歌作者、诗歌反映之客体、诗歌文本载体及读者的艺术感受诸方面的综合审视 ,从而构成了以言志论、缘情绮靡论、意境论、诗法论为代表的在各个历史时期居主导地位的理论纲领。其中 ,志、情、辞、兴、象、境、法等 ,是诗歌鉴赏理论建构中的尤见重要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杨子怡 《天府新论》2012,(2):123-129
从发生学角度言,诗歌必须置于文化生产场中考察才有意义。在文化生产场中,诗歌的生产离不开文化,沾溉文化之养料,文化催育着诗歌,诗歌是文化之产儿;而作为生产文化的人离不开诗歌,诗歌的文化天性使它自产生伊始就承载着历史文化,因而,诗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记忆,它铭刻着历史与文化,中国诗歌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历经四年精心编纂,于今年新春奉献到广大读者面前。汉魏六朝诗歌上承风、骚,下启唐、宋,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的出版,对于学习、研究这一断代诗歌的伟大成就,对于了解中国诗歌发展的规律,对于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对于弘扬祖国民族文化,对于探索  相似文献   

5.
诗教与诗国     
:“诗教”代表着中国儒家最基本的诗歌观念 ,就像全部儒家学说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传统文化一样 ,以“诗教”为中心的儒家诗学观念影响着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 ,造成了中国古代社会极其深厚且极具民族文化个性的诗歌传统。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的“风俗诗”,是指选取风俗题材并集中表现风俗事象、凸显风俗文化的诗作,它与以风俗事象起兴和借风俗素材抒怀的诗歌有质的不同。中国诗歌发达的《诗经》时代和唐宋时期的诗歌创作表明,风俗诗历史悠久,数量宏巨。作为裹藏着民族文化基因、情感之根和时代精神的风俗表征的“风俗诗”,拥有其他题材的诗歌所难以承载的厚重内涵。风俗诗自鸣天籁的艺术风神,也为追求自然高妙境界的诗人提供了艺术借鉴。唯有独立意义的“风俗诗”,才能使这一类诗歌恰切归位。  相似文献   

7.
清代朴学的治学态度与研究方法,对于近代诗歌的题材内容及表现手法有极大影响.陈衍对此深为关注,并在<诗话>中提出"学人之诗"之说,揭示出了一种受清代学风影响而具有近代审美特征的新的诗学范式."学人之诗"作为对近代诗歌进行研究与总结的诗学理论,根植于当时的学术背景与诗学背景;它对于诗歌内容、形式、创作、鉴赏方面的诗论,明显呈现为受朴学影响的诗学特点;它在诗人、诗歌、诗境方面的开拓意义则显示其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与质实厚重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8.
在诗歌鉴赏(与创作)中,始终存在意象组接“好不好”的判断问题。这个带普遍性的诗歌审美现象,历来受到人们重视并因而成为诗歌意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一、意象组接判优:一个重要的诗歌现象意象组接判优问题的研究与“诗以名句传”的诗歌现象有密切联系,或在相当程度上是由此现象引发的。诗之名句往往比整体的诗更广泛,更普遍,更自然地被人们传诵、记忆和运用。一些诗湮灭了,然而其中闪光的名句却流传下来;不少诗因其一两个好句,使它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好些流传甚广的诗,除其中精粹的几句外,其余的只为少数研究者所留意。名句的巨大艺术魅力使它如同一棵植株上得宠的鲜花,其耀眼的光彩常掩翳其余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吕进 《江汉论坛》2005,1(7):106-109
中国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在文化的所有领域,几乎都有诗的痕迹。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文学都具有诗化特征。新诗是传统诗歌的现代形态,推动以诗歌精神重建、诗体重建和诗歌传播方式重建为内容的新诗二次革命是迫切的美学使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行历史综合的过程.综合,这是构建中国新诗的唯一途径.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中国新诗从其诞生之时起就面对和承受了众多的新东西和旧遗产,处于各种力量的碰撞冲击之中:西方文化与民族文化、现代意识与传统精神、诗的个性化特征与诗的普遍性规范、诗美诗艺的追求与诗的社会责任的承担……这就决定了中国新诗不可能把对任何单一的思想或艺术要素的孤立追求作为构建中国新诗的途径,而必须进行综合.这种综合,不是简单的新旧折中或中西调和,而是在中外古今诗歌的交汇相通点上,熔铸进时代精神、民族风韵与个性特征,以创造中国式的现代新诗.在中国新诗三十年发展中,思潮流派的每次更迭都具有综合的意义,同时又是为更高的综合进行积累的准备.九叶诗派崛起之时,由于中国新诗已积三十年之丰富实践,各种思潮流派均已交替呈现,各种诗歌实验也都得失俱见,这就为它提供了较前更为广阔丰厚的综合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