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金、元时期是汉语与阿尔泰语接触最为广泛的时期,汉语受阿尔泰语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其中复数词尾"们"用于指示代词"这(的)/那(的)"之后、指物名词之后、与确定数目并用等即是受阿尔泰语的影响而出现的新情况,而这些新用法在汉语中的发展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词话>中的"我"基本上完成了对"吾"的取代、置换."咱"表示复数的用例要大大多于表示单数的用例."俺"主要用于单数,常作定语."奴"(家)的用例超过了"咱",均为女子自称,只用于单数.在三种复数形式中,"俺每(们)"和"我每(们)"一般用于排除式,"咱们"一般用于包括式.第二人称代词"你"、"汝"、"你每(们)"等的出现频率高低悬殊:其中"你"出现频率最高,"你每(们)"就少见了许多,"汝"则极为罕见."汝"同"你"的差异并不是语法上的,而是修辞语用上的.第三人称代词中,"他"的用例最多,是<词话>所有代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他每(们)"的用例次之,"伊"的用例最少.<词话>的反身代词中,最常见的是"自",其次是"自家",而"自己"则使用频率最低.  相似文献   

3.
宋、金时期的汉语通语方言中,无论南方系或北方系,词尾"们"都读阳声韵,在北方系中并已读作次轻音.比及金代中叶以后,在北方系通语方言中,"演进为真正的轻音.由于受到此时期汉语西北方言中由"们"脱尾音变而成的词尾"弭(弥)"或"伟"的影响,读真正轻音的"们"因类化而变异为"每".而南方系通语方言由于与西北方言隔绝,"们"的读音没有受到影响.到明初以后,南方系中的"们"仍旧保持阳声韵的读法,北方系中的"每"则由于西北方音影响的消退和南方系官话方音影响的迅速增长而逐渐回复到"们".于是,在南、北两系官话方言中,"们"又重新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4.
结构助词"的"在现代汉语诗歌里出现了非常规隐现的现象。"属性类名词1+(的)+名词2""单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的)+名词"和"短语结构+(的)+名词"时,"的"当现却隐;数量短语作定语修饰名词、多项定语修饰名词时,"的"当隐却现。"的"在现当代汉语诗歌里可以突破一般的汉语语法规则,这主要与"的"在历史演变中保留了指示词强调凸显的作用、韵律原则和经济原则有关。"的"的非常规隐现也有限度,主要是受到黏附词特点的制约。"语言特区"中的诗歌特区允许突破一般汉语语法规则,但必须有度,不能逾越普遍的人类语法原则。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探讨汉语划分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标准的基础上, 对汉语原有可数名词的定义作了补充, 即可数名词指能与个体量词和数词“一”或“1”组合的名词; 并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划分可数与不可数名词标准中相同点的揭示, 说明了广义形态不只在汉语的语法分类中起作用, 而且具有普通语言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专名+通名"和"通名+通名"区别考察汉语表人名词凝结式同位短语的产生与发展可知:"专名+通名"表人名词凝结式同位短语萌芽于先秦,发展于西汉与中古汉语阶段,成熟于近代汉语阶段。"通名+通名"表人名词凝结式同位短语于近代汉语阶段出现并发展。  相似文献   

7.
"向"是存在于汉语名词中一个较为隐蔽的次范畴,其涵义为"指向领有者的方向".据此可以把汉语中表示人或其他生物的名词划分为"有向名词"与"无向名词"两类.有向名词是名词中的一个小类,其主要语法特点是,当这类名词出现在"是"字句中宾语的位置上的时候,对领属性定语表现出极强的依赖性.本文中讨论的"天敌"与"对头"两类词即属"有向名词".但是二者又互相区别,前者为"单向名词",后者为"互向名词".  相似文献   

8.
"教(叫)"在近代汉语中有表示被动与使动的用法.本文讨论了"教(叫)"的这两种意思的源流及发展."教(叫)"的被动义由使动义转化而来.文中并以"教(叫)"和其他词为例说明,在汉语中使动句和被动句有互相转化的可能,转化有两个原因,一是两种句子形式相同,二是两种句子具有语义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要与量词组合再修饰名词,而"两+N"结构则是由数词"两"直接修饰名词或名词性语素的一种结构。"两+N"这一结构的存在有着独特的使用环境和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们”表复数语法意义的结构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们”作为表复数意义的语素,其功能是构形。它与名词组合构成复数形式,这类名词即包括指人的名词,也包括指物的名词。它和名词性短语组合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与名词组合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一致,都是只表复数。与“们”组合的名词性短语有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同位短语三种。并不是只有指人名词、联合短语才能与“们”组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语言学和心理学两方面入手对情意心理动词作出界定,指出甲骨文中的情意心理动词只有"每(悔)"一例,是表示与人的情绪心理活动有关的不及物动词,在句中作谓语并且可受副词"弗"、"不"或"其"的修饰,可以有主语,但主语一般由有生名词来担任。  相似文献   

12.
汉语名词复数附加语"们"和英语名词复数后缀-s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在"定指"、"生命特征"、"关联性"方面存在区别。文章从句法语义视角对英汉名词复数标示语的功能进行了对比,认为名词复数标示语和名词之间的句法语义制约关系在不同的语言中都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英语中由于词法的发展,名词和名词的组合力日益显著。在这方面英语几乎能与汉语相比拟。在现代汉语中,构成一个词的两个方块字调换位置之后,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变成另一个词,其词义或者稍有变化,或者变成一个意义完全不同的词。例如:动摇←→摇动;达到←→到达;生产←→产生;虚心←→心虚。现代英语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a long life(长命)←→lifelong(终生);work bench(工作台)←→bench work(钳工活);pattern making(木模制造法)←→making patterns(制造本模);lubricationpump(润滑泵)←→pump lubrication(泵润滑)。由于英语名词具有这种比较自由的组合力,科技英语中便出现了类型不一的众多名词词组。英语的这种名词的组合力十分灵活,而且所构成的名词词组含义确切,不会造成误解。paper tiger是“纸老虎”,paper shirt是“纸质衬衣”,但paper factory却是“造纸厂”,它决不会使人们理解为“纸质工厂”。  相似文献   

14.
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中将汉语的"确定指称"分为"特指""承指"等类别。沾化方言中的"了(那)"就专用于承指,与吕先生对近代汉语的观察相合,而这种用法又在近代汉语晚期的作品——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中得到了印证。另,在沾化方言中"了(那)"逐渐虚化为定语和中心语间的联系项,在很大程度上担负起了结构助词"的"在北京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语言类型学角度而言,汉语复数意义的实现是词法手段与句法手段并用的结果,代词复数和名词复数所采用的语法手段差异明显.汉语人称代词的复数表达一般使用词法手段,附加“-们”;汉语名词复数主要采用句法手段:使用虚词(助词“们”)、使用表约数的形容词、使用表确数的数量结构.复数标记“们”在中古时期产生,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语法化和词汇化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汉语复数表达受量词系统的制约,“们”同“数量结构”一般不能同现;如果同现,“们”必须从中心成分的后面移位到之前的定语位置.  相似文献   

16.
对于程度副词能否直接修饰名词,语法学界的认识并不一致,但这种客观存在的言语现象却呈现出流行开来的趋势,因此从言语事实出发,认真考察这种既非普遍又非个别的现象形成的规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名词的语义特征入手,分析归纳了可以出现在"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的名词类别,即方位义名词、包含形素的名词、蕴涵"量度"义的名词、"标准"义名词、"类别"义名词、"特质"义专有名词、专业术语类名词;说明词语之间的组合从根本上说是语义之间的组合,语义组合是词语得以组合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中,"们"通常被看作一个表示复数的词缀,但"数词+量词+名词+们"短语,在现代汉语里却是不合乎语法规范的,然而明清小说和现代汉语中,却有少数这类短语存在。从历时角度考察"数词+量词+名词+们"短语,可以对其在现代汉语中逐渐消失的原因,给出语法化层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中的西方思想在进入当下的汉语语境时往往容易出现种种的误读,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生成于现代性语境中的汉语语汇与西方后现代思想取向之间存在着某种"质"的差异。布尔迪厄的无价值倾向的"阶级/阶层(classe)"被打上了明显意识形态的印迹,"趣味判断(jugement)"则被直接对应于康德的"判断力",而作为具有本体意味的"生存样态"出现的"habitus"也只是被定位在"习性/习得"的层面上。"新学语"的输入建构着全新的知识范型与思维结构,而既有的汉语语汇,特别是对关键性核心理论术语的表述却又潜在地误导我们对诸多原创性思想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重新清理和界定汉语理论术语的基本内涵也许是"复活"中国思想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助词"就是了(就是)"的情态功能进行了描写和分析,"就是了"可以分别作为动词和助词充当句子成分,常跟"总之"、"反正"、"顶多"、"无非"等固定词语搭配,对所陈述的内容加以肯定或强调,"就是了"还可表示让步关系。在汉语史上,"就"开始是一个动词,"就是"在早期是一个动宾结构,由于"就是X"结构主观性评注的加强,其客观性的语义不断弱化;"就是"的句末情态化与主语的谓词化增多有关,读音上出现了轻化的现象。文章还将"就是(了)"与相关结构"便是(了)"进行了比较研究,补充了已有结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声情(声气)"茂美,是唐诗的重要而基本的审美特征之一,但在现代学术探讨中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个空白点,在对相关的古典文献作了简单梳理,并在诠释"声情(声气)"范畴的基本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笔者揭示了"声情(声气)"乃是堪与"意象"相提并论的重要范畴,而"声情"论对于把握唐诗及汉语古典诗歌的整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特质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