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钢琴曲《水中倒影》中内含的一种新的数列结构特点出发,阐述该作品有机地结合了传统对称性与长短数列结构,从而在乐曲中共同形成新的结构聚合力,具有全新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夜曲》包括《云》、《节日》和《塞壬》,是其印象主义风格的代表作之·文章主要分析了《夜曲》之《塞壬》的主题思想与材料布局的艺术手段.作品采用了高度简朴的音高材料形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其特征影响了和声进行、伴奏音型等非主题声部的写作,在音乐的进行中作曲家采用了剪裁、模进、转调、节奏变形等丰富的材料发展变形手法,统一中强调了材料的音色对比、调性对比、音区对比、符奏对比,特别是音色对比.  相似文献   

3.
德彪西创作的《贝加莫组曲》,是他在早期创作中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在作品的结构形式、和声语言以及织体手法等方面既反映出了对法国音乐传统的继承,同时也反映了对法国音乐传统的超越。反映了德彪西打破传统,力求出新的创作思路,在实践中为他后来印象主义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继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之后 ,德彪西开创了印象派音乐 ,并将其推向辉煌。钢琴曲《月光》和管弦乐合奏曲《牧神午后》是德彪西的两部代表作品 ,也印载着印象主义音乐的形成及其审美依据  相似文献   

5.
德彪西音乐的美学基础是写意美学。《月光》是一首恬静安谧、朦胧优美、富有幻想性的抒情小品。乐曲具有单三部曲结构的主要特征。和声材料是三度结构的传统和弦。弹奏时要竭力营造出梦幻般闪烁出光与色彩 ,具有迷蒙效果的艺术氛围  相似文献   

6.
梦幻性是理解德彪西歌剧《佩里亚斯和梅丽桑德》的关键点,歌剧通过独特的音乐结构、音乐语言和音乐主题,构建起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德彪西对创造梦幻般音乐世界的执迷,体现了他对音乐、梦以及人的心灵世界之间关系的深层领悟。  相似文献   

7.
《倒影》是陕西作家宁颖芳2015年出版的新诗集。诗人通过雨雪霜露、山花水木、节日季候、悬崖石头、蝴蝶飞马、古宅旧巷、香水钥匙等意象或书写一段爱情,或寄寓一缕哲思,或对自我内心隐秘进行探寻,表达对生活的感悟。透过诗句意象,读者不难感受到作者浓浓的诗情,睿智的表达,敢于正视人生的孤独意识和从中获得生命意义的勇气。正是这种生命体验所获得的勇气使诗人敢于打破理想主义的梦魇,实现审美的超越,拥抱现实主义的清辉。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文化蕴含极为丰富。居室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字中有着充分的储存和体现。文章在考释《说文解字》中"堂"、"室"、"房"等汉字的音形义的基础上,探讨了房屋、围墙、门户、窗牖等古代居室的结构布局,这对构建古代的居住文化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印象派钢琴作品《月光》的结构、调性、弹奏技法、踏板等分析,掌握正确的演奏风格。要求弹奏的声音迷离中不失圆润,轻淡中不失柔和。弹奏各乐段时运用不同的触键方法,注意手指力量的分配,充分表现音色的层次。用细腻的触键、特殊的连奏技术和非常讲究的踏板创造出“印象派”《月光》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
法学理论界和立法实务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的结构布局研究不足,使得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4年4月2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环境保护法》)的结构令人困惑。《环境保护法》应围绕保障"良好生态环境"这一根本立法目的以及"实现环境法律关系"进行布局,其布局应以"3+2"结构为宜。即以三类主体(环境权主体——自然人,环境义务主体——环境资源利用或破坏者,环境职责主体——政府)为对象分章予以规制,再加上总则和法律责任两章。  相似文献   

11.
波兰著名作曲家克尔齐什托夫.潘德列茨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活跃于世界乐坛。他的作品均具有很强的先锋音乐特质,然而在其《第二交响曲》中这种先锋性却荡然无存,反而显现出一种19世纪晚期的音乐风格特点。因此探讨这部作品作曲技法上的传统因素,以便深刻剖析出《第二交响曲》所具有的传统音乐魅力。  相似文献   

12.
《豆棚闲话》以"豆棚"这个空间为主线,通过描写豆棚里豆藤的生长来展现时间的变化,以乡间各样人式为主角,在"豆棚"空间下以闲话的形式讲述了十二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在这些相对独立的故事中,叙述者不再单一且叙述视角不断转换,故事中套故事,展现了三维立体空间,形成了一个宏观的故事隐形框架。文章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出发,分析了《豆棚闲话》叙事结构所展现的独特的叙事技巧,并及以作者解构的历史人物形象和作者生活的历史背景为基础来分析故事中的隐含作者。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酒楼上》结构的形式主义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酒楼上》的核心结构是“锁闭式”的对话结构,而其整体结构又具有“开放式”特征,并对理解小说的意蕴及其在鲁迅艺术创造中的意义更加重要。它实质是鲁迅精神困境的一种艺术展开形式,充分显示了鲁迅小说构思的巨匠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以往对雨果小说的分析多从内容与思想内涵入手,而其叙事结构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借用"复调"这一批评术语,尝试对《悲惨世界》进行结构分析,理出卞福汝主教与冉阿让的"模仿式复调"、冉阿让与马吕斯的"对比式复调",以及冉阿让自身的"微型对话"三条脉络,从而对作者精心安排的叙事结构形成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5.
老舍的<离婚>与鲁迅的<故乡>这两部作品在文体和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乍一看似无相似之处,一为小说,一为散文,一个叙述在城市中摸爬滚打的知识分子对城市失望后回归故乡的故事,一个抒发带着"故乡梦"的知识分子返乡后对故乡失望的情怀.但是这两部作品合二为一即构成了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情节结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离婚>中老李对都市生活的逃避和<故乡>中"我"的再次离开故乡,充分体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现实中对自我定位的迷茫以及在精神层面的自我迷失.  相似文献   

16.
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重要作曲家德彪西是西方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改革者,他在继承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所开辟的独特音乐风格,直接影响了20世纪的音乐创作。在他晚年的音乐创作里,出现了偏离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初现新古典主义音乐特征萌芽的迹象,这对后来的斯特拉文斯基真正形成新古典主义音乐风格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1】因此,对德彪西晚期音乐创作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研究新古典主义音乐乃至20世纪的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选择以德彪西晚期钢琴作品《白与黑》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其音乐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初步揭示出德彪西晚期音乐创作出现的新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李尔王》和《长生殿》基本情节结构均是围绕“情感线索”和“动作线索”发展的,前者是两剧的主要线索。两剧围绕“情感线索”发展的情节高潮和结局表现出与沿着“动作线索”展开的悲剧性毁灭情节的高潮和结尾相反的,或者说喜剧性的表现手段。前者中的暴风雨意象和后者中的月亮意象及花的意象分析两剧为情节的发展和结构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对家族生存样态的深刻领悟与揭示,是以各具民族特色的叙述形式予以呈现的,它们分别在叙事结构、叙述视角、作者与叙述者,以及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等方面,显示出某些相似或相异的文本特征。通过对两部作品叙事结构特征的阐释比较,可为家族叙事小说的审美接受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水中的蓝天     
开车从莺歌到树林,经过名叫“柑园”的地方,看到几个农夫正在插秧。由于太久没看到农夫插秧了,再加上春日景明,大地辽阔,我被那无声的画面感动,忍不住下车。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古希腊《荷马史诗》在宇宙结构的描绘上,表现出相似的观念。在两部史诗的世界里,宇宙分为上中下三界,三界之间相互关联。上界景况模糊又善恶并存,下界场景清晰可以接近;英雄人物可往返于中界和下界。宇宙结构观的相似性启示我们思考史诗时代东西方民族在生活观念及思维方式上的相似之处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