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苏联共产党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建立了一套非常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体系。但这套体系却没能有效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致使马克思主义失去了吸引力。分析原因,总结其教训,主要有:没有处理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忽视人民群众在思想教育上的主动性;没有随社会环境改变,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单纯用行政手段解决思想分歧,不利于思想理论创新发展;共产党员贪污腐化,失去其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表率作用;没有及时构建价值共识,抵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失去大众文化发展引导权。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推行者和践行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不仅坚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大力推行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宣传教育。通过具体化、通俗化内容,多样化、生动化形式,广泛化、多重化对象,努力使之和人民大众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积累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经验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既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党自成立以来,几代领导集体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坚持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第一位的政治工作,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不断掌握群众,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丰富而重要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论争的历史,其实就是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的实践历程。回顾建党以来历次理论论争的历史。并总结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对于大力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历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突出地体现为“六个结合”:理论创新上“理论”与“问题”相结合;理论武装上“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理论取向上“真理”与“价值”相结合;理论表现上“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理论功能上“大众化”与“化大众”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中客观存在的“大众意识的迷失”、“大众魅力的旁落”、“大众情结的淡漠”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一旦缺乏了掌握大众的意识,吸引大众的魅力,心系大众的情结,又如何能“大众化”呢?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各个阶段的历程表明,要有效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必须坚持组织传播与民间传播并举的传播模式,必须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传播形式,必须推动从高调动员到常识政治的话语转换,必须实现从单一灌输到多元渗透的方式更新。  相似文献   

7.
张雪娇 《学术研究》2012,(4):22-26,33
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首先要弄清楚主体问题,即由谁来推动和实现的问题。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大众化的主体无疑是人民群众,但这一观点却与人们曾长期确认的"灌输论"格格不入,相互抵触。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有关论述的考订和解析,我们认为,"灌输论"不仅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来的,而且还与他们的一贯思想严重冲突。列宁虽然赞同并提出过"灌输论",但他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语境中提出来的,并非其一贯的思想,不具有普遍性意义。要在"大众化"中真正树立大众主体观,就必须走出"灌输论"的窠臼,在实践过程中大力提高群众自身的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水平。  相似文献   

8.
生态论是用生态学系统性、有机性、动态平衡性以及多样性原理来分析和探讨一事物与它事物或各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谐共生的一种系统方法论。文章在分析儒家思想在民族地区形成的生态性教化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借鉴儒家思想的生态系统性教化经验,构建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生态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现实关怀、实践来源与人民大众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其真正意义上具有"大众性"的特点,具备大众化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走向人民大众,实现理论自身与人民大众的结合."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前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目的,马克思主义既是大众化的产物,又须走向大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就是使马克思主义面向大众的价值取向从理论变为现实,因此,必须以大众为中心,立足于大众的现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建国十七年,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卓有成效、影响深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堪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成功典范,为我们在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提供了重要参照。因此,很有必要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文本、手段、途径和主体等方面总结提炼其中蕴含的历史经验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30年代中后期,一些英共知识分子党员不自觉地突破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桎梏,形成了一批有刨见的理论成果,开创了一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英国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优良风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英国左派知识分子沿着战前开辟的道路,继续致力于英国本土问题的研究,逐步创造出了一种具有鲜明英国特色的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1956年以后,霍加特、威廉斯、汤普森这三位新左派思想家陆续出版了一批影响巨大的著作,最终将文化马克思主义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不仅是社会从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从片面、畸形的发展到自由而全面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但是,在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由于种种原因,斯大林和戈尔巴乔夫在人的自由发展问题上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极端,结果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在中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既不能重演资本主义以牺牲人的自由为代价的现代化过程,也应该记取传统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中国苏维埃宪政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较为健全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提出了处理党政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初步探讨了民族区域自治,将民族资产阶级作为苏维埃政权的阶级构成之一;但也有沉痛的教训,机械地移植了苏联的苏维埃体制,“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现象严重,倡导脱离中国实际的民族自决权和联邦制,民族资产阶级在很长时期被作为革命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王晓刚 《晋阳学刊》2003,37(2):67-73
理论创新的缺失与异化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苏联模式是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曾一度影响着十几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理论建设的教训是我国当代开展理论创新工程的一笔宝贵财富。本文着重考究苏联理论创新缺失与异化的表现与特征,并结合党的十六大精神论及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进程中意识形态的作用及其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弃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放任意识形态多元化,崇尚哲学的抽象人道主义、经济学的新自由主义、政治学的民主社会主义、历史学的虚无主义、文学的自由批判主义等,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甚嚣尘上,这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教训表明,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矛质和斗争;必须掌握好各种舆论工具,充分发挥舆论工具的正确导向作用必须对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保持高度的警惕并采取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检察制度的改革建立在俄罗斯联邦宪法、检察机关法、司法体系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诉讼法、俄罗斯宪法法院决议以及检察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之上.俄罗斯检察制度改革确证了以下原则:一国宪政制度是其检察制度构建之根基;法制改革要充分尊重本国的社会历史习惯和人们对原有制度的心理依赖;要大胆引进域外先进的法治理念和制度.  相似文献   

17.
对社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 ,关乎到一个国家发展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苏联领导人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脱离实际的错误认识 ,导致严重的政策失误 ,给苏联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18.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着眼于实践性、民族化和时代性这三个基本维度.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遵循立足实践发展、突出民族特色、展现时代精神的基本原则,通过变革话语内容、转换言说方式及拓宽话语领域等基本路径来建构新的话语体系,从而提高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