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科学地总结了哲学发展史,于1886年写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书中首次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指出,哲学家按照他们如何回答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而分成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哲学基本同题的提出为鉴别哲学基本派别提供了准则,也为理解哲学发展史指明了基本线索。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一直遵循恩格斯的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文章不同意认为“全部哲学史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营垒斗争的历史”的片面观点,论证了哲学史是一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互斗争和相互渗透的历史,指出了哲学史上两大派别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原因和必然性,主张唯物主义必须批判地吸收唯心主义以及整个人类的一切优秀成果才能使自身获得发展。因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互渗透是哲学发展的规律,也是唯物主义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还通过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流派及其与现代自然科学新成果的关系的分析,指出承认并研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党性的含义:党性和客观性“党性”一词,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没有出现过。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到的只是对党性的某些重要推断——即关于哲学、道德、宗教、艺术及一切人文科学的阶级性的学说。“党性”一词第一次出现于列宁的早期著作《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评》中。列宁在那里说:唯物主义者“不仅指出过程的必然性,并且阐明是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形态提供这一过程的内容,是什么样的阶级决定这种必然性。例如现在,唯物主义者不会满足于肯定‘不可克服的历史趋势’,而会指出存在着一定的阶级,这些阶级决定着当前制度的内容,使得生产者不自己起来斗争就不可能有出路。另一方面,唯物主义本身包含着所  相似文献   

4.
一长期以来,我们的哲学史研究很强调哲学的不同派别及其斗争。例如,把不同的哲学观点划分为唯物论与唯心论、辨证法与形而上学、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等等。而对于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的哲学派别所共有的、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倾向,却缺乏研究和探讨。这种状况不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經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指出:两千年来的哲学是有党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按其实貭来說,是两个斗爭着的党派。研究哲学思想发展规律的哲学史,自然也有着强烈的党派性。任何阶級的思想家研究哲学史、編写哲学史,都貫彻着本阶級的党性原則。无产阶级的哲学史工作者自然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6.
长期来,在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由于缺乏充分而明确的共同准则,哲学上的相互影响并不明显。马克思主义者向来都是依照恩格斯的方法,把所有非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唯心主义(主观的、客观的、或“改头换面的”)和唯物主义(机械的、辩证的、或“庸俗的”)来区分。非马克思主义者不是完全无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过于经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个时期,许多作者关心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绝大多数作者认为,分析现代的认识论情况、分析科学和实践的新现象、分析唯物主义反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的现代斗争是重要的.可是本书的作者选择另一条道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的各种观点  相似文献   

8.
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对自己哲学的一种概括。实践论和唯物论的统一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哲学的重要标志。实践唯物主义从根本上克服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但它并没有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因此 ,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只有这样理解 ,才能全面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人们常常把认识中的矛盾归结为实践和认识的矛盾,例如有的哲学教科书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称作认识运动的“总规律”,似乎在认识过程中只有一种矛盾。细究起来,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不妥当的。因为认识运动除了认识和实践的矛盾之外,还有其他矛盾。所以,要正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规律,就要全面研究认识过程中的矛盾问题。一、认识过程中包含着的诸矛盾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各种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继承者在以后的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科学理  相似文献   

10.
奥义书是印度最古老的哲学典籍。它反映了印度奴隶制国家形成时期中哲学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斗争。奥义书的多种思想形式对印度以后各种哲学派别的形成和发展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它的唯心主义路线为历来印度“正统派哲学”所追随,迄今还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佛教的传入我国,奥义书的一些重要观点也在我国传播。奥义书传入西方后,对古代的新柏拉图派直至现代的存在主义都有过影响。印度和西方的资产阶级研究者为了当前政治、思想斗  相似文献   

11.
哲学史的对象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历史上是一步一步产生的,解答哲学基本问题的两种对立办法——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同样是逐步形成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斗争是如何展开的,派别之间以及派别内部本身的斗争又是如何展开的,这是哲学史应该阐明的问题。哲学史是一个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种对立的派别相互充实(有时当一种学说由于其僵死性和片面性阻碍了掌握对立面的本质成果时,也会使对立而贫乏起来),而哲学则作为一个整体在向前发展。由此产生了哲学史研究和叙述方法的若干特点。第一,发展的观点适用于哲学史过程。第二,哲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人们从理论上对世界的驾驭,其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从哲学的主体——人和社会变化的观点来看也是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产生于本世纪初,这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已建立了对自然科学理论进行方法论分析的传统.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及其后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都对时空关系、物质运动等问题做了研究.特别是列宁的文章《论战斗唯物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为,对恩格斯的“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传统解说,即“一切哲学都必须首先回答的”“是划分哲学派别的标准”等等是最准确、最深入的把握和理解。并固守在围绕对这个问题的“物本”回答所构造起来的现有哲学体系上。笔者认为,这种理解和把握是不准确的。一 我们并不否认恩格斯这一思想极为准确地概括了古希腊以来不断涌现的寻求世界本源的各种哲学派别所争论的问题的核心和实质。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 第一,恩格斯在表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的同时,还…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们走过一条漫长的探索真理的道路,欧洲如此,中国也是如此。翻开中国哲学史,关于真理和真理标准问题,哲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由于哲学路线不同,真理观不同,真理标准也不同。在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唯物主义反映论、主观真理论和客观真理论的斗争中,出现了几种相互对立的真理标准论。今天,我们总结一下前人争论的经验教训,对于彻底澄清林彪、“四人帮”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制造的混乱,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这个“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是否象长期以来流行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所认为的那样,仅仅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甚至仅仅是辩证唯物论呢?我们认为,这样来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是大不恰当的。按照我们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应该包括五个部分,这就是:(一)辩证唯物论  相似文献   

16.
李莹 《探求》2002,(Z1):26-27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理论创新 ,是新时期党的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本身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也是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理论创新的过程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的科学分析及对世界无产阶级斗争实践的总结 ,批判和超越了亚当·斯密、李嘉图、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学说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创建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体系。列宁创造性地…  相似文献   

17.
科学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科学共产主义,名副其实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形成的历史过程的最重要成果。马克思和他的天才战友恩格斯在其智力活动初期,既不是唯物主义者,也不是共产主义者。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1841)的前言中断言,“唯心主义不是臆造,而是真理。”只是到了1842年,在马克思发表在《莱茵报》的文章中,才发现了他的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过渡、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雏型。1844年,在  相似文献   

18.
本体论不仅仅是哲学必须给予回答的问题 ,更是一种哲学解答问题的方式。作为哲学所独具的思维方式 ,本体论并没有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立足于实践开拓的哲学新视野而消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在一般意义上去弘扬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而是攫取了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 ,将集中反映了物质与意识对立统一关系的“人”作为理论观照的焦点。正是这一理论视角的转移 ,充分展示了新唯物主义既根本区别于唯心主义 ,又完全不同于旧唯物主义的全新致思理路。基于这一全新的人学本体观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现实的人”的活动即实践出发 ,建构起了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大厦 ,在“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新的理论层面上更进一步地展现出了深刻的人学意蕴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8,(5):25-29
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处于构建者、发展者和总结者三位一体的角色,正是由于恩格斯的努力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才得以建立并被后人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本人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探讨了恩格斯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过程,以便对恩格斯的历史贡献做出客观、科学的定位,从而进一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方法论和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易杰雄 《浙江学刊》2007,2(3):35-40
在列宁看来,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新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这种唯物主义既是实践的又是辩证的同时也是历史的,即他所指的“现代唯物主义”。发展观是否科学,关键看承认不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承认不承认事物的运动、发展不仅有量变,而且有渐进过程的中断、飞跃、质变;科学发展观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人类社会,同时适用于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思维。列宁关于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于1914—1915年在瑞士伯尔尼期间集中时间和精力研究哲学所留下的八个笔记本中,特别是其中比较完整的《辩证法的要素》、《谈谈辩证法问题》、《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和列宁关于那些应当构造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的原则性指示以及他在《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同志和布哈林同志的错误》一文中提到的辩证逻辑的要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