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市公司的退市问题已经是一个客观上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从分析上市公司退市这一概念入手 ,对退市的方式、退市行为的法律性质问题进行了思考 ,以期找出我国《公司法》的不足 ,并提出对此修改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境外上市公司的退市规定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上市公司退市的批准权限、上市公司退市标准和退市程序等方面研究了境外证券市场上市公司退市规定,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及其缺陷,提出借鉴境外证券市场经验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退市成本由企业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构成它们对股东退出机制产生根本性影响降低企业退市成本的主要途径是采取上市企业登记制推进国有资本的相对控股实现国有股、法人股的全额流通。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的现实是核准制与退市制启动以前的我国上市公司。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来看 ,上市公司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最成熟、最典型的公司形态和企业形态 ,其具有完全的企业性质。上市公司作为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产物 ,其企业性质却被异化了 ,我国上市公司是企业性质被异化的企业。企业性质之所以被我国上市公司异化 ,其根本原因 ,是行政计划机制在我国上市公司与股票市场的形成和运行中占主导地位。转换上市公司和股票市场的运行基础与运行机制 ,乃是我国上市公司甚至股票市场完善性质、走向规范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市原有四家上市公司,五支股票上市,一、二级证券市场直接融资49.5亿元,1997年鞍钢新轧香港H股成功上市后,我市目前还没有企业到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近几年由于经营状况不好,鞍山一工退市,鞍山合成暂停上市,鞍山信托国有股转让,并将迁址,如果鞍山合成再退市,鞍山在全省上市公司的排名将跌落至第六名。而目前我市上市工作中的服意识上都存在一定差距,政府及时出台扩大直接融资的政策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张辉 《社会科学》2012,(9):90-98
上市公司的相对独立存在以及上市公司法律规范在公司法之外的体系化使得中国公司法制结构性改革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中国公司法应当打破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分类,以上市与否作为公司类型化的标准.针对公司法对上市公司的规范功能弱化的现象,应通过法律技术的处理解决证券市场监管性立法的合法性问题.以闭锁性公司的概念统一非上市公司,并在闭锁性公司内部再区分立法.肯定关联关系的经济价值,并通过公司法规范的形式有限度地给予承认,以单体公司为模型的公司法结构面临调整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的重点开发地区,其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但相对于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而言,新疆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比较突出,让新疆经济加速转变,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是必要的。基于此,本研究以高质量发展和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相关政策要求为依据,以新疆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业绩发展、投融资水平、营运能力、创新能力和ESG绩效等五个维度评价和分析新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企业层面:聚焦主营业务发展,提升综合发展能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提升价值管理与资本运营水平;提高公司治理及管理水平,夯实企业发展基础。监管层面: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成熟的行业监管规则指引;提高违法违规成本,采用多种处罚手段。政府层面:建立健全政府扶持政策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修订退市规则,重用市值退市,重大违法违规严格退市;加强人才引导、引进与培育,加大项目申报力度,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在住房政策、土地使用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宋煜凯 《理论界》2005,(4):150-151
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具有只有强制退市、主动退市和自动退市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真正退市的企业少之又少、缺乏完整的证券市场体系、退市标准存在差别等特点,需要从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建立民事赔偿制度、退市标准应与上市标准相统一等角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改进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弱势有效市场阶段,尚未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纲目兼备、层次清晰、易于操作、公平执行的信息披露规范体系,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还不够充分、不够及时、质量有待提高.由于财务信息提供或者和财务信息使用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有的上市公式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披露虚假信息.这是问题根源之所在.完善我国上市公式治理结构的内部与外部监控机制,是规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呈现一个高速发展的趋势,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很多问题也陆续暴露出来,影响到了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上市、退市机制是为了保证我国证券市场的活力,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上市、退市机制不完善,直接关系到股市的安定程度,因此,对上市、退市进行有效的监控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打折"是指中资企业赴韩国上市后在融资过程中股价被低估的现象.以中国食品包装有限公司为例,研究中资企业赴韩国上市融资过程中出现的"中国式打折"问题可发现,第一代中资企业赴韩国上市后,80%的企业自愿退市或被迫退市,其原因是"中国高纤舞弊事件"导致了韩国投资者对中资企业的信心崩塌,从而产生惩罚性"连坐"效应.研究结论可为后期准备海外上市的中资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宁 《兰州学刊》2007,(8):115-116,150
在代理理论的基础上,文章介绍了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大股东代理问题.事实证明,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明显高于未上市的公司;自然人控制的上市公司比国有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面临更大的的融资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是资本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从宏观经济变化的视角对该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从多角度理解上市公司管理者盈余管理策略选择的变化特征.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金融危机前后管理者具体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结果显示:外部经营环境的恶化并不会促使上市公司进行更多的真实盈余管理,但是在该期间那些被高品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在应计盈余管理空间遭到挤压的情况下会倾向于更多的真实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4.
李四化 《理论界》2009,(5):216-218
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产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毒瘤",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经营,降低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笔者从经济学角度和现实状况分析了上市公司占款的原意,并给出了解决大股东占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监管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监管机构、政府部门与新闻媒介信息披露,信息服务媒体的管理,信息机构、券商与交易所的信息管理,B股与海外上市信息披露与监管及国家监管机构内部信息管理等.一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可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临时公告及新股发行和上市的信息披露上反映出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是中国证券市场信息监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市场反映最大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何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个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并且给出了一些较好的解释。但这些研究都只是从某一个方面进行了解释,为了能较为全面地揭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之谜,我们在借鉴并吸收国内外相  相似文献   

17.
机构投资者通过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成为非上市公司的股东,其参与非上市公司治理的程度要远远大于参与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通过参与非上市公司治理,提升公司价值.然而从实践来看,尚存有诸多法律问题成为机构投资者参与非上市公司治理的桎梏,并阻碍其功能发挥.因此,厘清机构投资者对于非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影响方式,并从法律上界定机构投资者参与非上市公司治理的权利与义务界限,然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监管机构通过明确法律依据和监管政策对其治理作用的制约因素加以排除,可提升机构投资者对非上市公司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后股改时代,将上市公司国有股收益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上市公司国有股管理创新的内在要求.本文对股改前上市公司国有股收益管理情况进行了回顾,并简述了后股改时代上市公司国有股收益管理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国有股收益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从国有股分红收益年度预算和国有股变现中长期预算角度来探讨上市公司国有股收益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收购是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上市公司收购信息的披露加以规范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减少投资者的风险.因此,世界上证券市场比较发达、证券立法比较完善的国家对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都有相应法律规范.通过对这些相关法律规范的比较和研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加以分析和思考,积极稳妥地建立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才能保证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是近几年资本市场投资人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依据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数据,选择:100家已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卜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比例偏低,持股结构不合理;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公司业绩存在区间效应.本文最后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