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藤虎丸和竹内好对日本反省和批判思想是一致的.伊藤虎丸继承了竹内好强烈的现实感和反省意识所构成的主体精神的自觉,对鲁迅及其中国现代文学的思考,是立足于对日本近代化的反省与批判上,包含着对历史的深刻认识.与竹内好不同的是,伊藤虎丸是从对战后日本现实问题的反省开始他的鲁迅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也是对"战后民主主义"的再确认和再思考.  相似文献   

2.
一、作为遗产的鲁迅研究仿佛是人们久久盼望着这一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废墟上,研究鲁迅的专门著作一批批涌现出来.在刚刚战败、一片荒凉的数年间,一位外国文学家,而且是在日本人的眼中常常被忽略的同时代的中国人,这样引起人们的关注,毫无疑问是罕见的事.现在让我们试着首先列举这些著作,然后整理一下战后日本的鲁迅研究成果,进而找出线索,以探寻今后如何开拓鲁迅研究的道路.1.太宰治:《惜别》(1945年9月)2.竹内好:《鲁迅》(1946年11月)3.鹿地亘:《鲁迅评传》(1948年4月)  相似文献   

3.
“扶桑正是秋光好”——鲁迅心目中的日本知识分子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李春林1931年12月,前来鲁迅处请教翻译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有关问题的增田涉,在与鲁迅朝夕相处数月后归国。鲁迅写有《送增田涉君归国》一诗:“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却折垂杨...  相似文献   

4.
竹内好通过对鲁迅、孙中山、毛泽东等思想资源的发掘,从诠释"抵抗"精神的内涵出发,将民族经由"抵抗"这一行为获得主体性视为战后日本民族主义重建的第一要务。他虽然认同近代性与普世性,但民族主义的方向问题实际上被搁置下来。在"抵抗"优先的亚洲民族主义火把的照耀下,竹内好进一步洞察出日本文化无主体性的病理,从而更加坚定了他将抵抗加以前置的意志。因此,强调民族主义的行动性同时却忽视方向性这一思想盲点的出现正是竹内好自身独特的思考方式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寄上一篇短译稿,是日本学者驹田信二先生关于鲁迅《藤野先生》英译文的注释问题,以及对鲁迅记忆中的"日暮里"的考证.由于今年是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驹田信二的这篇刚发表不久的鲁迅研究短文谈到的鲁迅著作注释问题,和"日暮里"的有关史实的新材料,值得公开发表,以供国内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竹内良知(1919—)是当代日本知名哲学家。1919年出生于日本大分县,1938年入京都大学文学部哲学科,1941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翌年转文部省工作,1946年应聘为松本高校教员,1950年为名古屋大学副教授,1977年以后任关西大学哲学教授,1989年退休。竹内先生专事哲学研究40多年,学术成果颇丰,其主要著作有《昭和思想史》(主编)、  相似文献   

7.
日本季刊《亚洲评论》1976年第4期,发表了早稻田大学文学系讲师细野浩二题为《鲁迅的境界——追溯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的文章.作者认为,在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中,弘文学院时代是其传记中最薄弱的部分.作者阅读了讲道馆所藏的有关材料,有了一些新的发现:鲁迅作为"境界人"在弘文学院发现了生活在清朝体制下的矛盾;他产生了"寂寞的思想",经过医学发展到文学,他的这一思想发展过程明确了;鲁迅是站在境界之上的"精神界之战士",最能正确理解他的是毛主席.现将全文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日本东京田畑书店1978年出版京都大学教授竹内实写的鲁迅研究著作《鲁迅远景》。全书二百五十页,共三章。介绍和研究鲁迅三十年代的生活,认为“鲁迅是人,不是神,所以鲁迅也不能没有缺点。”作者根据许广平《鲁迅回忆录》、内山完造的《花甲录》,进行比较研究,详细论述内山完造与鲁迅的关系。作者研究了《故乡》、《阿Q正传》,介绍绍兴的历史、地理和风光,并且从鲁迅家世的考证,推断鲁迅与周恩来可能是同族。同时  相似文献   

9.
潘世圣 《浙江学刊》2004,13(3):154-162
鲁迅青年时代在日本留学几近八年,他与日本之关系千丝万缕,他所体验、感受和理性认识的日本是怎样一幅图景,原本是一个颇能激发人们了解和想像欲望之话题.但相关资料、尤其是直接资料的匮乏,造成了探究这一课题的难度.本文利用笔者多年在日本从事学术研究的一些便利条件,对基础资料进行调查梳理,试图还原"鲁迅的日本".其中特别提出,鲁迅始终是在民族的自我反省和批判的框架中,作为参照系来叙说日本;这决定他主要是以正面视线观照日本;他所指出的中日两个民族在文化层面的相互理解的艰难性,至今依然有效;今天仍可看到的对鲁迅日本观的误读,既与中日两国宿命般的历史因缘相关,更证实着鲁迅当年的判断和忧虑.  相似文献   

10.
刘岳兵 《日本学刊》2012,(1):118-131,160
朱谦之是中国的日本哲学思想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研究著作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经典。民国时期,朱谦之以自己的历史哲学为基础,对日本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还是在理论上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他都进行了不懈努力,为中国的日本哲学思想研究及其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系统地分析和总结朱谦之的日本哲学思想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不仅对整理学术史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对推进现在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立人”是鲁迅思想的一个中心。正是在人的问题上,鲁迅和尼采有过共鸣。本文以鲁迅“立人”思想为线索,论证了鲁迅早年倾心于尼采哲学的主客观原因以及他在各个时期对尼采学说的择取与扬弃。在鲁迅与尼采的关系上,过去有人说:鲁迅之所以受到尼采影响,是由于前期“思想有弱点”;更为流行的观点是认为鲁迅后期对尼采“无一赞辞”、“彻底否定”。本文从鲁迅和尼采著作的实出发,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2.
孙歌 《日本学刊》2022,(1):141-158
日本战败之后,经历战争的一代知识分子曾经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而致力于思想与知识生产,但随着世代更迭,战争记忆的传承在思想史上经历了一个断裂时期,而日本的学院体制也妨碍了其中国观的建设性发展。竹内好在这个时期敏锐地察觉到,日本社会对中国日益失去探求心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危险,即在日本,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未知国度”。中日之间为了真正消除战争,相互理解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友好的层面,竹内好设想的“内在于日本的中国”至今对我们仍具有认识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在“五四”文学中,鲁迅、周作人兄弟二人被公认为“文坛双星”,享有崇高威望。抛却其他方面,仅就杂文创作而言,二人也都有卓越的贡献。如何评估二人杂文创作的成就?如何看待二人杂文创作的异同?远在鲁迅生前,已经成了中国文坛的热门话题之一。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鲁迅研究的空前深入和周作人研究的迅速开展,二周比较又一次为现代文学研究界所重视。众所周知,二周走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和创作道路;这个所谓“二周之谜”,也许可以在他们杂文的比较研究中得到解答。  相似文献   

14.
俞樾是清末著名学者,他未曾东渡日本,但著述和墨迹在日本国广泛流传,对近代日本的经学、诗歌,书法艺术等方面曾产生过重要影响。一、俞樾著作流传日本及其在学术界的影响俞樾在学术上被士林推为“一代经师”,文坛“岱斗”。著述宏富,仅收在《春在堂全书》中的著作就有一百七八十种,达五百卷之多。对于俞樾的成就,时人及后人曾给以高度评价,谓其“上窥许、郑之室,下摩顾、阎之垒”①;赞他“戴、段、二王后,惟公学最纯;毛、朱、王、钱辈,惟  相似文献   

15.
清代中、后期,中国出现了很多潜心研究外国问题的人物,其中不少人的成就已为后世所承认。例如在日本研究上有黄遵宪,在琉球研究上有黄景福,在边防研究上有龚自珍等。但是,仍有很多人物被遗忘,姚文栋就是其中的一个。姚文栋值得后人研究的地方很多,他在多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他是一个"日本通",有九种研究日本的著作传世,在数量上可谓空前。他还是"中  相似文献   

16.
方国根 《日本学刊》2001,(6):147-151
朱谦之 ( 1 899— 1 972 )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东方学家、文化学家、宗教学家、中外思想文化比较学家 ,一生治学谨严 ,致力于学术研究 ,不仅学问广泛 ,而且成就斐然 ,著述颇丰 ,多达几十种 ,其中有不少是当代传世的学术名著 ,故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日本的朱子学》和《日本的古学及阳明学》就是朱谦之先生众多著述中的二种 ,也是他传世的代表著。此二书皆是作者写于 50年代的著作 ,前者曾由三联书店 1 958年初版 ,后者则由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62年初版 ,因填补了此领域研究的空白 ,在当时国内和日本学术界都引起了…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关于中国人赴日留学的问题已有多项研究,尤其是以清朝末期为对象的研究更是积累了大量成果.在日本方面,实藤惠秀是开拓这一研究领域的先驱者,其代表作有<中国人日本留学史稿>(日华学会,1939)、<中国人日本留学史>(黑潮出版,1960)和<中国留学生史谈>(第一书房,1981)等.20世纪70年代,以黄福庆、细野浩二为中心,开展了有关19世纪末清朝派遣留日学生政策的研究.这些研究都认为清光绪皇帝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留学生派遣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则重点探讨驻清公使矢野文雄的"留日学生派遣提案"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发愤之作:《夭火在中国燃烧》作者王观泉先生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享受国家津贴的资深。研究员其社会兼职为中国鲁迅协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会理事。王先生已出版的著作有:《鲁迅年谱》、《鲁迅美术系年》、《鲁迅与美术》、《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席卷在最后的黑暗中一一郁达夫传》、《一个人和一个世界一一瞿秋白》、《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陈独秀》及《人,在历史的漩涡中》等。传世名著多为发愤之作。司马迂因自己受宫刑而痛不欲生,然未自弃,发愤作《史记》是也。上世纪2 0年代开新红学先河之《红楼梦考证》乃胡适于上海亚…  相似文献   

19.
云南——倭族之源?首都师范大学政法系嵇立群日本和中国的云南,两地相隔遥远,说它们二者之间在民族学与文化上有什么特别的关系,似乎难以想象。但是,前些年,日本学者鸟越宪三郎的一本著作《倭族之源:云南》将日本和中国的云南联系到了一起,在书中,他从语言学、人...  相似文献   

20.
最近,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收到由日本著名人文学家、国际日本研究中心所长梅原猛教授赠送的《梅原猛著作集》。该著作集由集英社出版,共20卷,各卷分别是:默默的感情;佛像·罗汉;美与宗教的发现;地狱的思想;佛教的思想(Ⅰ、Ⅱ);哲学的复兴;诸神的流窜;塔;隐秘的十字架;水底之歌;彷徨歌集;思考万叶;歌的复籍;黄泉之王;湖的传说;日本的思想;精神之发现;美与伦理的矛盾和日本学事始。这部著作集被日本出版界誉之为集梅原日泰学之大成。梅原猛所长曾与中西进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