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公布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是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语法研究的成果制定的。《提要》与《暂拟》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比如,提出了语素这个概念,增加了句群,突出了短语的地位,取消了合成谓语,特别是在析句方法上吸收了结构主义层次分析的长处,所有这些改进,使得这个新的语法系统,在科学性、实用性、简明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为广大语文工作者所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谈《提要》中“紧缩句”和“连动句”的划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是目前比较适合中学实际、比较实用和规范的教学语法系统.但是,由于现代汉语的内部系统太复杂,不免会在某些问题上出现一些疏漏,而这些疏漏往往又是很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提要》突出了短语的地位,并对动词短语作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但在分析动词短语时仅分析了动 宾、动 补、动 得 补、状 动等情况,没有分析常见的“紧缩短语”和“连  相似文献   

3.
回顾20世纪80年代《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的研制过程,可以了解到语法知识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基础知识。教学语法体系有别于理论语法体系,它为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语法知识确立了“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确定了汉语的语法单位为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层层剖析了五级语言单位组合的特点,清晰展现出汉语语法的层次,并结合语义、语用多平面反映出汉语语法的特点。《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成功研制的经验,对于今后继续研制新的教学语法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语法提要》的一些改进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是在1984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北京)和《语文学习》(上海)等刊物上发表的,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提要》吸收了语法学者和广大语文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可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在普及汉语语法知识、改进汉语语法教学上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为了让它更加完善,现将我个人在学习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并谈些改进意见,”以就教于方家,并供《提要》整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配合《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下简称《系统提要》在教学中的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一套丛书,共十八本,由张志公先生任主编。我应约于1987年11月底写成其中的一本《形容词短语》,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8年下半年出版。《形容词短语》分三节:第一节,形容词短语的基本结构;第二节,形容词短语的造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等五个方面对甘肃本《现代汉语》和《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作了分析比较,明确其异同所在:词类系统有所差别;对短语重要件的认识明显不同;对语素、句群的语法地位看法截然相反;此外,在句子成分、主谓句的下位句型以及复句的分类等问题上也稍有出入。  相似文献   

7.
关于多重复句的分析方法,《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和中学语文课本中介绍过,许多语法专著也有过阐述,那都是从分句间的结构联系入手,由大层次到小层次,分两步或者三步逐层划分的,被称之为“结构分析法”,1985年第4期《语文教学通讯》上曾经介绍过一种“思维分析法”,那是“依据多重复句内部所包含的逻辑思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用的究竟是哪一种析句法?有人认为用的是句子成分分析法,有人认为用的是层次分析法,还有的人认为它用的是层次分析法和句子成分分析法两结合的分析法。现在看来,还是两结合分析法的说法有道理,它的确是综合吸收了上述两种析句法的精髓而又与两者不相同的一种新分析法:既能反映语言的层次性,又能反映语言的线条性。跟我后来所倡导的"框架核心分析法"十分接近,应该说它是"核心分析法"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正>自《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产生到《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的制订,其间,已经有二十五年.时间是漫长的.这主要是由于十年动乱使我国的语言研究工作陷入混乱和停滞状态所造成的.二十多年来,我国教学语法研究取得哪些成绩?我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这项集体性成果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用表格记述法采阐明短语的构成及其语法功能。 一九八四年初,《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在刊物上披露以来,国内语文教学战线发表了一定数量的介绍短语的文章。由于汉语短语结构类型十分丰富,使用情况又很复杂,因而,如何熟练的掌握短语的构成,提高对语言的表达能力,确是当前语法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广大语文教员对新发布的短语内容的教学有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本文把各类短语的组合方式、语法功能用表格形式加以记述,並对其中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归纳、分析,其目的是为了和广大语文工作者交换学习短语的方法,帮助缩短上面提到的那种过程。  相似文献   

11.
1 从提取主干到全面分析 1.1《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是在《暂拟汉语教学语系统》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讨论《提要》析句法的改革和创新,不能不从《暂拟系统》的析句法谈起。《暂拟系统》分析句法结构,用的是主干成分分析法,只是于“六大成分”之外添加个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  相似文献   

12.
《语法提要》在词、短语、句子等诸多方面,均存在着不少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有利于规范中学语法教学,更重要的是对语法的实际应用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发表已经两周年了。虽然人们对《提要》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它在社会上已经产生巨大的影响,有的语法书就已经按《提要》精神来说明问题。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师,正结合教学实践,努力学习《提要》,以备中学语  相似文献   

14.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称《暂拟》)和《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简称《提要》),都是为了适应中学语法教学,加强语言教育的需要拟订发表的。《暂拟》形成于1956年,《提要》发表于1984年。对《暂拟》进行修订、改正,建立《提要》,是为了“解决二十多年来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发现的主要缺点和问题,吸取近年来语法学界新的主要研究成果,形成一个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改善、有所前进的新的系统,作为学校,主要是中学语法教学的依据。”这是为了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后,关于现代汉语句子的分析,一般语法著作和教师课堂讲授大都采用句子成分分析法。一九五六年制订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基本上保持了“六大成分”、“找中心词”的体系,有助于巩固这一倾向。 但是,与此同时,由于结构主义语法的影响,一些语法学者也在尝试着新的分析法,即层次分析法,或称二分法。一九五二年,《中国语文》月刊上发表的《语法讲话》(后经修订,改名《现代汉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下简称《试用提要》)已于今年初问世。这是继1956年《暂拟教学语法系统》(下简称《暂拟系统》)制定以来,我国语言学界和中学语文教学界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7.
论四字语     
吕叔湘先生在他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指出:“现代汉语里有大量的四字语,这是一种特殊的短语。”其后,《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中也提到了作为一种固定短语的“四字熟语”。其实早在60年代初,吕先生在他的《现代汉语双音节问题初探》一文中就有过“四字格”的说法,他说:“四音节优势特别表现在现代汉语这存在着大量的四音节熟语即‘四字格’这一事实上。”①“熟语”即“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由此看来,《问题》中的“四字语”同《初探》中的“四字格”以及《提要冲的“四字熟语”基本上是同一概念,即四音节的持珠短…  相似文献   

18.
教材信息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在荣获1988年1月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之后,为了使这部教材到90年代仍然能成为受欢迎的教材,1988年8月在青岛召开了修订会,决定增补80年代科学新成果。1989年9月在天津召开了定稿会,对原有章节内容或重写或修改三分之一以上,新增了词义的分解,语义场,语境和词义、短语、句群、语体风格等几节。在语法体系上,向层次分析法靠拢了一步,语法术语也尽量改用已经或即将通用的,如将“述宾词组”改为“动宾短语”,“句组”改为“句群”等。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概况 在我国并列结构一词最早见于赵元任(1948)的<国语入门>, 从1952年开始在<中国语文>上连载的丁声树等编著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对"并列"这个概念做了具体分析,并吸取层次分析法,在该书的第三章谈到"对并列结构采取‘多分法'(即层次分析法)".此后近十年,俞敏(1952)、范嘉荣(1957)、吕冀平(1959)等方家按照传统语法学的思路分别对并列短语的标记、语法功能、内部构成、划界、语义关系进行研究,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统编教材修订会于1988年8月在青岛召开。为了使这部在70年代编写的教材到90年代仍然能成为受欢迎的文科教材,决定增补80年代学科新成果。1989年9月在天津师范大学开定稿会,对原有章节内容或重写或修改三分之一以上,新增了词义的分解、语义场,语境和词义、短语、句群、语体风格等几节。在语法体系上,向层次分析法靠拢了一步,语法术语也尽量改用已经或即将通用的。比方将“述宾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