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辉发城址即应为明代海西女真辉发部建国之扈尔奇山城,亦即海西女真辉发部之王城——辉发城。辉发部是明代海西女真扈伦四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代东北地区政治舞台上一个重要的角色,而辉发城址是辉发部落王城,是辉发部落的政治经济中心,通过对辉发城址出土遗物的分析,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辉发部的社会经济生活状况,亦可以将其作为研究整个海西女真扈伦四部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明代女真与明朝、朝鲜的贸易往来对其经济的影响。一、贸易为明代女真提供了生产、生活资料;二、贸易促进了明代女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女真族军事实力的增强,概括了其贸易与掠夺相伴随的特点。三、贸易对明代女真经济形态的转变和文化的形成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由此得出贸易与女真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是把女真的采猎经济与汉区、朝鲜的农耕经济连接起来的桥梁。对女真族的发展壮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明代女真氏族制瓦解过程中,在经济发展、私有制与阶级形成方面的主要特征。作者认为,女真社会与毗邻先进社会间的差异构成其发展的基本前提,这种差异既表现为经济类型上渔猎与农耕的区别,又表现为社会形态上氏族制与封建制的并立。基于以上前提,作者还论述了导致女真氏族制瓦解阶段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从中原文化对契丹、女真民族文化的影响及契丹、女真文化对中原文化影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辽金时期契丹、女真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法律文化、伦理文化、宗教文化、生活习俗、文学、艺术等方面。契丹、女真文化对中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活习俗、畜牧经济、民族性格、音乐舞蹈等方面。文化的认同是文化抉择的前提、是民族和谐的基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明代辽东马市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辽东马市是我国古代史上很有影响的民族经济交往形式。开设辽东马市是数百年来东北地区开发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与建州女真的崛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马市问题是明清史和东北地方史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明代辽东马市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对于进一步研究明代中央政府与女真诸部的政治经济关系,探讨满族兴起的原因,揭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渐巩固与发展的历史进程等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明代辽东马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明代辽东档案系明朝辽东各官署的文件,现存一千零八十卷,藏于辽宁省档案馆。这批珍贵的档案,载录了明代辽东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情况,也详细记述了开原、抚顺马市的具体情形。现据此档,结合有关文献,对明代女真与汉族之间的关系的若干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金世宗统治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尽力维护女真族的传统,以女真为本。金世宗推行“女真为本”政策基于如下前提:一、女真民族入主中原并不断走向汉化;二、女真人汉化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三、对海陵王汉化政策的矫枉过正;四、民族情感是推行“以女真为本”政策的主观动因。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其历史前提,为恰当地评价金世宗的“以女真为本”政策提供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满族的先世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肃慎。金朝灭亡后,原居松花江下游与黑龙江地区的女真,一部分迁徙至辽东一带,以建州女真著称;一部分迁徙至松花江大拐弯处,被称为海西女真。明代女真继承金元两朝后进女真的文化,是为原生态文化。明末,女真各部逐渐统一,在此基础上创建的文化既承继了本民族的固有文化,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是为次生态文化。清朝建立后,由于驻防、留守需要及八旗生计等问题,满族形成复杂的散居各地的局面,可分为不同的社会群体,由此发展而来的文化是为再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9.
明代女真人,分为海西、建州、东海(明人称作野人)女真三大部分,其下又分为若干小部。建州三卫女真人,又通称“建州女真”。 自永乐元年(1403年)设建州卫,迄清太祖建元天命(1616年)的二百余年间,女真人的社会发展经历了剧烈的变化,也是满族作为民族共同体逐步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建州女真人是满族形成过程中的核心。他们在同汉等族人民共同开发和建设祖国边疆的斗争中,相互依存,互通有无,彼此影响,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明代的民族关系有四个特点第一,明代的民族属于内敛型,民族爆发力稳健,构成了稳定的民族关系;第二,明代新格局下的民族往往易与中央政权结合,不至于引起政权上的冲突,不再将入主中原作为目标;第三,明代民族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以农业化与定居性为主;第四,新民族的生成有自身的特点.明代新民族格局的形成,结束了中国封建社会民族纷乱更迭、性质单一的历史,开启了民族关系的新局面,奠定了明清至鸦片战争中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格局,而这也正是近代外族入侵后,中华民族不至于分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准备从几个方面,来介绍日本对清入关前史的研究情况。一、关于明代女真的研究日本在明代女真史研究上的重要成果,较早的是内藤虎次郎在一九○○年发表的《明代东北疆域辨误》一文。这是第一次比较准确地论证明代前期的东北疆域“到黑龙江口”以及库页岛原来属于中国的事实。系统研究的著述,当推和田清在一九三四年完成的长文章《明初的满洲经  相似文献   

12.
哈达、叶赫、辉发、乌拉为明代后期海西女真著名的部落,又被称为扈伦四部。它们形成于16世纪中期左右,大致分布于辽河上游和松花江之间。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四部之间形成了既依赖又冲突、既联合又斗争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削弱了四部力量的同时,也为建州女真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并最终打破了明朝在东北推行的"藉女直制北虏"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3.
明景泰六年(1445)是李氏朝鲜端宗三年,掌握国家大权的首阳大君出于笼络女真部族需要,以近臣李思哲为咸吉道都体察使,对图们江流域女真人展开调查。其调查报告涉及图们江女真各部落的分布,以及会宁镇斡朵里部女真村落的族属、酋长家系、户丁数等诸多信息,表现出村落形态由血缘组织向地域组织演进,家(户)成为女真社会个体经济单位,以及家长是家庭财产所有者等特征,对进一步了解明代女真族的社会结构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蒙古民族的中国认同,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契丹、女真等民族的中国化为其准备了条件,元朝是其重要阶段,明代虽有反复继续发展,被清朝绥服是其关键阶段。近代反侵略斗争使蒙古民族与中国其它民族凝聚为中华民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蒙古民族与中国其它民族同步兴旺繁荣,蒙古民族的中国认同以巩固形式最后完成。“中国观”在蒙古民族认同于中国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族传统是金代女真人得以立国的重要因素。女真进入中原以后,面对“旧俗”渐失的现实危机,包括海陵、世宗、章宗在内的女真有识之士,则大力提倡女真“旧俗”,积极开展尚武精神教育、女真语言文字教育、民族历史教育、传统习俗教育等。女真人恢复民族旧俗的努力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最终仍未能挽救金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学界对明代女真叶赫部的族属、兴亡、辖境、世系等问题都作了深入的探究,本文准备从另外的角度来谈一谈涉及到叶赫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女真文化与汉文化的关系和女真汉化与金亡的关系,结合大量史料和前人对女真汉化与金亡关系的见解,对金世宗时期女真文化与汉文化冲突出现的背景、原因和表现等进行剖析。分析认为:面对女真民族传统文化的日渐丧失,金世宗在维护女真文化本位思想的基础上,积极寻求2种文化的契合点,通过兴办女真字学、创立女真进士科、翻译儒家经典为女真字文本等措施,力图改变这种现状,然而最终未能阻止女真人的汉化趋势,女真文化复兴运动宣告失败,但金世宗为保存民族文化、维护民族传统所做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8.
一、《虎头牌》是四部女真杂剧中最好的一部光辉灿烂的元杂剧,曾开辟了中国戏剧的新纪元。它是将文学、音乐、美术和舞蹈融为一体的成熟的艺术,反映着那个特定时代各个方面的社会活动。它又产生在契丹、女真、蒙古人和汉人交往频繁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各个民族的生活都有所反映。但是,在现存一百六十部  相似文献   

19.
明代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叶赫部,在女真族人由纷争走向统一的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探究其生产生活之真相,与对女真族的总体研究关系密切。史界一向认为叶赫部最早建立的城池就是叶赫东西城。笔者综合史籍所载和实地踏察的结果,确认叶赫部最早居城为叶赫珊延府城,叶赫古城实是叶赫东城、叶赫西城、叶赫珊延府城三城。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论述了明代云南封建地主经济的四个发展特点,强调指出,明代由于社会生产力普遍得到提高,云南一些地区逐步出现了汉族军官及官僚地主阶级,地主经济的发展使土地买卖大量出现,猛烈冲击着少数民族地区的旧有土地占有制,促使了地主经济的逐渐形成,为“改土归流”奠定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