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是人类创造美和欣赏美的特殊活动领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活动.文章试图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美"以及探究这种"美"的历史渊源和构成,并以此为指导来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美.  相似文献   

2.
数学美育与创造性思维张永凤数学中的美是客观存在的。一般包括统一美、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而数学美育是在数学美的感受、美的熏陶、美的创造之中去完成人的数学心理结构的塑造,是人们对数学美的认识和反映。这种认识,其特点在于情感,即审美将认识过程演变为一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受到美的教育。文章从理趣美、情感美、人格美、语言美、艺术美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会鉴赏文章。  相似文献   

4.
形体训练教学过程是一种美的教育过程,是一种动态美的行为艺术.形体训练中的美育是以学生为对象,以美的形体、美的动作、美的音乐、美的语言等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形体训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学生通过美的熏陶,成为身心健康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5.
经过语言论和分析哲学的批判,对“美”的思考已经不再是美学的主要问题,当代美学的艺术化和实用化倾向更加剧了这一趋势.然而“美是什么”与“美的本质是什么”是应加以区分的两个问题.通过反思西方对美的问题的思考史,并参照中国美学的运思模式,基于本体论的视角,在美学研究和美学学科构建中,“美是什么”仍是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揭示了人们长期忽视科学美的主要原因,论述了科学美的本质特征:1科学美是来源于自然美,并能为我们理智所领会的一种和谐,科学美的实质在予反映自然界的和谐;2科学美与艺术美一样建筑于自然美的基础之上,是美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科学美感和科学鉴赏力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艺术表现的探究,揭示艺术创造的内含与本质是创造美.并将美的表现分为自然美与艺术美两个层次给予阐述.在此基础上讨论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艺术家所应具备的基本修养,最后将这一基本修养归纳为:丰富的生活体验、渊博的学识修养和高妙的表现技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美—境探究     
如何揭示美的概念内涵、认识美的本质?究竟怎样解释美、美在哪里?而今从不同的角度均有所探明。就整体而论,多数赞同美有客观性,美的基础是物质的。然而在具体表述上其小异则是很大的。概而括之:有的以美学的哲学基础代替美的物质基础;有的以美感过程代替美现过程;有的以艺术实践代替美的发现或表现。各持一说,谁也难说服谁,其争鸣的焦点则是:美的客观性究竟表现在哪儿,美的物质基础究竟指何而言?就此谈谈个人之拙见。以“应物斯感”、“有感于物”来说明唯物主义的美学观是正确的;然而这只停留  相似文献   

9.
美学上的主客体辩证法用以揭示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种辩证关系表现为,人作为前设的主体与对象作为前设的客体,二者由对立走向统一。本文以西方古典至现代某些主要美学家的思想流变为线索,对美的辩证法的内在发展作了探讨,指出审美主体和美的客体的前设已经脱离了“存在关系”的原始根基,从而导致美的辩证法走向终结。这种追索或许对人们重新思考美的问题有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垂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运用美学理论探讨了垂钓活动中的审美因素和审美创造; 论述了垂钓活动中的自然环境美、体育功能美、生活情趣美、技艺美、文学美与交谊美;有了这种审美认识, 人们就能在垂钓活动中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现实美的创造  相似文献   

11.
化学关是在化学科学的实践活动中人类对客观自然界(化学研究对象)规律的揭示,是实现人的自由创造而显示出的人的本质力量,化学美通过一定的形式体现出来,化学科学中存在着两种形式美:一种是事物的外在形式美,它通过各种形式因素(色、线、形、声、质、味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具有鲜明的可感性,是一种感性之美;化学科学中更重要的还存在着事物的内在形式美,这种内形式即是抽象的“内容的结构形态”,又是一种科学理性之美.本文探讨了化学科学中存在的和谐、对称、奇异、简单等内形式美.  相似文献   

12.
“礼乐之和”是儒家对关和艺术本质及价值的思考,是儒家美学思想和艺术精神的理论抽象。“礼乐之和”体现了美和善、情和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多方面展现儒家实用功利主义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手铐上的蓝花花》通过追叙和顺叙两条线索交互迭进的艺术形式.描写了女主人公阎小样被判为死缓罪犯的缘由和被押往西安省城监狱途中展现出的人性之大德大愿、大善大美;通过多层铺垫手法扩殁了悲剧的题材范围和内含底蕴,凸现了人物性格的悲中之美和美中之悲,形成一种独特的悲柔之美的美学风格,丰富了悲剧关学的审美视域。使悲剧在人性美中得以深化与升华。  相似文献   

14.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的根本意思是主张不知美之为美,防止由价值歧视导致价值反转。为此,老子重点指出了“美”之恶,庄子又在其基础上大谈“恶”之美,这类思想可称为“非美倾向”。老庄不预设美丑观念来判分万物,不以世人所美为美,反对把单一形态的美立为鹄的来加以追求或齐同天下。由此,他们否定哗嚣之美和齐一的美,肯定异量之美和本色之美,突出内在精神之崇高和人格性情之美。可见,老庄非“美”,是要成就大美之天下。这种思想体现出他们对宇宙全体生命的关怀和独特的审美情调,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人的审美视野和审美心胸,并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领域全方位地奠定了中国美学与艺术的根本面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唐前山水诗巧言切状特点进行了深层次探讨,以考察其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体现的,它所富有的审美特点,审美的效果和存在的意义.文章认为唐前山水诗主要追求形似,在状物时能切合物性的特质,并且擅长于营构精妙的语言,此三者的结合,造就了巧言切状的高超描写技巧.  相似文献   

16.
试论英汉谚语的语言艺术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民间文学语言的共同特点、语文艺术的审美特征以及美学原理方面论述了英汉谚语的语言艺术美。认为其主要表现在凝炼美、形象美、均衡美以及音乐美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圣洁人格理想的不懈追求》把朱自清的创作思想简单地等同于时代的影响,把朱自清丰富复杂的感情简单地等同于朱自清的人格,把另外作品的意义简单地等同于《荷塘月色》的意义;对《荷塘月色》的解读恰恰离开了《荷塘月色》的文本形式。朱自清的荷花意象像女性那样的美丽,表现了荷花意象是美人的原型性象征;《荷塘月色》的创作动因来源于朱自清潜意识中的“情结”;采莲诗的运用和荷花的描写构成一种对应的结构,是朱自清潜意识的表现形式:荷花意象是美人的象征,而采莲诗则隐喻了对美人的爱欲。  相似文献   

18.
张国庆强调《纤袱》一品所体现的艺术境界是相对细小或小巧,但笔者以为“纤细”而非“纤小”;《绮丽》品并非着意减损其浓艳荧盛,而是以淡衬浓,愈见宝贵华美;相似二品之区刖是《纤袱》着意渲染浓艳芙盛,而《绮丽》则着意浓淡互补。  相似文献   

19.
湘中民歌有情趣之美、理趣之美、意趣之美、智趣之美、谐趣之美、雅趣之美。  相似文献   

20.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舍弃了事物的现实形态,把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归纳为点、线、面等抽象的形象,并在它的骨骼和构图章法中提炼出事物的形式美本质。探讨用多变的外部视觉形式来寻求形式美所追求的永恒性,可以使艺术工作者掌握美的形式规律,提高其创造"抽象形态美"的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