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稻结实期间,对不同穗型品种的籽粒灌浆进行了研究,发现直立穗型品种整穗籽粒灌浆强度前、中期高于弯曲穗型品种,灌浆末期低于弯曲穗型品种。同时发现直立穗型品种强势粒灌浆优于弯曲穗型品种,直立穗型品种的弱势粒启动灌浆早,灌浆高峰来得早,但到灌浆末期其灌浆速度低于弯曲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出现     
最初的成就:直立的姿势直立的姿势是人类的根本特点之一。许多灵长类可以间断地完成直立的动作,但人类是能够完全直立起来进行活动的仅有的一种哺乳动物。从人类学(资料极不充分和极不完整)这个角度来分析,根本的标志是骨盆的结构和枕骨大孔的位置(通过它脑髓和脊椎内的脊髓相连,组成中枢神经系统,指挥全身活动)。生活在南美平原上的类人猿有一种在草原上进行观察的特长,既可以逃避凶猛的野兽,又可以发现捕获物。但直立起来行走还涉及到一系列的解剖学的演变,首先是手的全部解放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秦汉至明清时期封建王朝实行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以及广西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和梳理,揭示了广西民族关系经历了从徼外走向统一、从冲突走向磨合、从磨合走向和解、从和解走向融合、从融合走向团结的发展历程,其中的文化认同是广西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并且对新中国建立后广西民族关系的发展和四个模范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达哇 《中国藏学》2016,(3):213-216
"九句因"理论是陈那论师对因明逻辑所作的独具匠心的理论总结和创新,形式逻辑中有诸多的数学符号,这些符号也是为了将复杂、无限、繁缛的事物概念、判断、推理加以简化而出现的,同样,陈那的九句因理论也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创立的。当然,陈那的九旬因没有达到完全的符号化,但陈那的九句因理论已基本接近了符号化的程度,至少可以认为已达到半符号化的状态。它的出现标志着因明逻辑对万物"关系"的理解,从不规范走向了规范,从不严谨走向了严谨,从幼稚走向了臻熟,从繁杂走向了简明,从混乱走向了秩序,从相对性走向了终极性。  相似文献   

5.
他从平原走来,走向蓝蓝的海;他从大海走来,走向高高的山巅。从此,崂山上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相似文献   

6.
生态人类学从包含审美性 ,到实现审美化 ,最后走向生态审美学 ,形成了由局部到整体的审美走向。  相似文献   

7.
陶金华 《民族论坛》2012,(18):75-78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打工群体开始从山区走向平原,从内陆走向沿海,从农村走向城市。在这一过程中,少数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和处世态度,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很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和研究范畴,对少数民族打工的内涵、动因、特点、影响与社会适应等进行过很丰富的调查和研究,本文就此进行简要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转型的社会挑战传统的观念,创造的力量挑战守旧的思想,信息技术革命挑战教师职业市场,面对挑战,高校教师需要进行教学反思,其内涵包括:反思教学理念,从知识传承走向知识构建;反思教学过程,从禁锢封闭到走向开放;反思教学实践,从教学分离走向教学合一。反思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观的重构,重构的途径在于:树立教学服务意识;转变教师行为角色;化解教学多元冲突;展现教师职业声望。  相似文献   

9.
和平解放对西藏社会进程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西藏历史划时代的转折点,开辟了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新时代.和平解放标志着西藏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被分裂的命运,回到了祖国大家庭中.和平解放为西藏进行民主改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必要的历史前提;为百万农奴大翻身、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为西藏日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和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多元走向一体是民族发展普遍的历史过程.一般来说,这还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之所以长,是因为这个过程代表了各民族互动整合发展的一个历史趋势,甚至可以说也代表了世界民族发展的历史大趋势.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必然会形成一些阶段性的民族融合成果,当一个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民族过程完成后,往往会走进另一个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民族过程,无数个这样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民族过程最后才能达到"天下大同".这应该是民族消亡的历史过程,也应该是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从汉民族这个案例样本中,我们既可以把汉民族当作中国各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凝聚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也可以从中窥见中华民族的未来将如何在发展中实现"多元一体".  相似文献   

11.
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是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日军的大陆交通线虽然打通,但其战略目标未能实现,并从战略防御走向最后灭亡.中国正面战场则从战役失败走向战略反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迅速壮大,向战略反攻全面转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分别于20世纪70-80年代先后开始发展生态文学,本文对两岸生态文学的发展进行对比.从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的对比可以看出,生态文学的发展在两岸既有相同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总体趋势都是从写作幼稚走向成熟,从题材单一走向多面,理念从"浅绿"走向"深绿".未来的两岸生态文学要不忘初心,坚持对生态平衡的关注;引导更加具体的生态生活理念并且注重中国本土特色.  相似文献   

13.
<正>30年岁月,历史长河一瞬。但3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却使地处偏远的湖南民族地区逐步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湖南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3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30年,是艰苦创业团结奋进的30年。民族地区30年沧桑巨变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4.
“邦达昌”是藏东芒康地区的一个有权有势的富商家族,该家族出生于平民,后被封为贵族。在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该家族因善于经商而名扬天下。但十三世达赖圆寂后,“邦达昌”及邦达·多吉开始走向反叛噶厦政府之路,究其走向反叛之原因、经过、结果是本文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5.
法兰西走向统一、形成一个整体民族,一定的民族感情是基础,形成民族经济、文化中心是必要条件,领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是重要保证,大革命的爆发则对上述条件能够结合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考察从公元9世纪后至法国大革命爆发这段时期,法国社会为法兰西民族走向统一创造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四、山和蘑菇草原上也有峭立的真正的山峰。我们从中共锡林郭勒盟盟委所在地——锡林浩特,到著名的口蘑集中产地阿巴嘎旗的灰腾梁去的路上,就看过这样的山峰。那山峰长得真是奇怪。山的南面是直立的巍峨的峭壁,很难上下。但北面却象我们在草原上看到的很多山一样,是极平缓的斜坡,走起来也象走平地一样,根本觉不出是  相似文献   

17.
石:守护生存文·摄影/雍继荣在久远的历史时期,当人类第一次直立于大地,开创自己的文明史时,石器便成为他们最初的武器和生产工具。从此,自然天成的石被人类赋予了诸种色彩:它成为一种文化,深深地打上其创造者自身的烙印。曾兴起于西北高原、今天仍顽强地生存在四...  相似文献   

18.
自然灾害的有效治理是武陵山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武陵山区自然灾害的基本类型涵盖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多灾型共存与三大主灾突出、灾害风险性高与致损性强、致灾背景的多重性与复杂性构成了其主要特征。从"拿来主义"走向"本土化"的综合防灾减灾战略、从"游离"走向"聚焦"的"治灾于未灾"制度安排、从"单一缺位"走向"多元协同"的整体性治理机制可为武陵山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从风风雨雨走向辉煌,走向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在基层更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城市社会化管理出色的北京市朝阳区朝外民族街道。记者:朝外街道地处北京市朝阳区核心区域,是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于2000年初被确定为北京市第三条商业大道,是重要的人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程,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伟大转折点,是中华民族由黑暗走向光明,由屈辱走向振兴,由四分五裂走向团结统一,由积贫积弱走向欣欣向荣的极不平凡的峥嵘岁月。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向世人充分说明: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前进的灯塔,是包括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在内的各个领域取得辉煌胜利的锐利武器。 我们党在青少年时期,就提出要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并作过决议,进行过尝试。那时,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早已创立;苏联已经制订和实行了一套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