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借传统观点认为司马迁籍写作《史记》以“舒其愤” ,实则是籍笔下人物来展示他所崇尚的理念美理想 ,主要表现为 :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悲壮 ,“隐忍就功名”的个体人格的高扬 ,个体思想品格的忠诚、磊落 ,使得全部《史记》作品闪耀出灿烂的理性光辉。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成一家之言”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著《史记》以"成一家之言",其主观动机是在历史叙事和历史批判的史书著述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即在史书的不朽价值基础上建立不朽之名。司马迁对自我价值实现不懈追求这一精神贯穿在《史记》的创作中,表现在《史记》的每个人物身上。这种精神源自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以道自任的自主精神与耻功名不表于后世的价值取向。司马迁在《史记》创作中不仅表现为对自我命运的关怀,更渗透着对历史发展规律本质的探索和对个体生命以及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3.
不少论者都指责司马迁对法家人物“贬损过度”及其对秦皇、汉武的专制暴政揭露过甚,以为这是他思想上的局限性。其实,司马迁强烈的反专制主义精神,恰恰就表现在这两个方面,这正是他思想中最为光辉的部分。 司马迁对法家的否定态度及其反专制主义精神是统一的,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采用人物统领事件的纪传体形式来叙述历史 ,将人物置于异常显著的位置。他不仅从历史的角度传叙历史人物 ,而且以思想家的睿智思考着历史人物之所以脱颖而出、名垂青史的原因。他的人才思想总体上具有开放性与进步性的特征 ,他考察历史人物注意到“势”的影响作用 ,他强调以“隐忍”和“发愤”应对人生苦难屈辱。他有关成材的真知灼见如吉光片羽般散见于《史记》 ,迄今仍有认识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悲壮——《史记》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中外真正领悟到历史内在之美、并在研究中作为自己的追求、而且又有能力在自己的著作中表现这种美的史学家,并不多见。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有着自己风格的著作。他切实地把握了人类精神中最本质的美———悲壮。悲壮,绝不是悲惨,消极的忍受;也不是悲伤,自哀自怜的无奈。悲壮,是对人格尊严的誓死维护,是对信念的以死实践,是对命运的积极抗争。只有悲壮才能体验人类历史发展的真实,只有悲壮才能表达人类精神世界之美,也只有悲壮才能激励人们奋发有为,净化灵魂,追求崇高,坚韧不拔,前仆后继,推动社会前进。司马迁的《史记》正是这样一部从哲学的高度追求历史之美的著作,所以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对天下大势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天下大势,是指天时、地利与人和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历史态势及其发展潮流,司马迁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角度对战争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式叙写。他用天象灾异影射天下形势,天命(天道)观与"三五之变"观是他天时观的两翼。司马迁广博的地理知识使他写地利时得心应手,他不仅重视地形,而且注重地势在战争中的作用,他甚至是"地势决定论"者。"遗烈""余烈"体现出优秀民族精神持久而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是人和的一种特殊形态。司马迁对天下大势成竹在胸,他叙写错综复杂的战争历史时显得高屋建瓴、宏阔深邃。  相似文献   

7.
"究天人之际"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他对于天人关系的个人探索。他注意到天的意志与人的意志有相分裂的一面,又特别重视人的精神独立与独特价值,并在《史记》中予以突出,使得《史记》所兼具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具有与古希腊悲剧观念极为相近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悲剧精神是人面对生活的不幸、苦难与毁灭时,悲剧主体所表现出的抗争与超越精神。从《太阳照样升起》中的杰克到《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再到《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中的乔丹和桑提亚哥,这些悲剧主体所张扬的悲剧精神经历了从对悲剧的勇敢而自尊地忍受,到对悲剧的自觉规避,再到与悲剧积极抗争三个发展阶段。这种进步是海明威对人生不断感悟的结果,也是他艺术和思想上不断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对构建民族精神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他创新了“大一统”的国家观和民族观。他在《史记》中将民族精神人物化、形象化和故事化,在众多人物形象和故事中着重表现了奋发进取、自强不息和爱国的精神。司马迁还将民族精神哲理化和道德化。这一切都有助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事业,有助于提高我们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司马迁对构建民族精神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和他笔下众多历来人物对待生死荣辱的态度,闪耀着太史公寻找生命尊严的光辉,凝聚着他的人生观感天动地的悲壮气概。遭受宫刑仍隐忍苟活,发愤著书,无疑也可从他伟大人格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精神是党的革命精神、优良传统、优良作风的总称,是一种政治资源和精神力量,是团结凝聚人民群众跟党走,为实现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而共同奋斗的重要法宝,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弘扬井冈山精神,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求每个共产党员要努力做到:继承和发扬井冈山军民对革命信念矢志不渝的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创业。  相似文献   

12.
:宋末重庆三峡一带军民坚持抗蒙斗争 30多年。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及以此为基础的军事布置为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为的政治人文环境的改善是支持长久抗战的关键因素。潜在的民族文化精神的激发为抗战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诸因素互相配合 ,共同作用 ,发挥出综合效能 ,保证了本地区的持久抗战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柱.当前贵州省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现状呈现出两方面的特点主流健康向上;有弱化的倾向.在当代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也十分紧迫.必须寻找有针对性的措施,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特有的仙话,蕴含着一种宝贵的反抗精神。这种反抗精神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凡人坚信“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理念,追求肉体成仙长生不老,这其实是对上天命运的反抗;另一方面是修道者以及仙人显示出做人应有的高贵与尊严,与权贵斗争,争得做人的权利,这是对社会压迫者的反抗。第一种反抗,从早期的仙话到晚期的仙话一直持续着;第二种反抗,则由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变迁,没有能够很好地持续下来。仙话所表现出的反抗精神,是古代中国人极为希缺极为珍贵的品格。  相似文献   

15.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兵团几代人在屯垦戍边伟大事业中逐渐形成的。它是兵团事业发展壮大的灵魂,更是今天兵团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弘扬兵团精神,关键要加强兵团人对兵团精神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崛起于80年代的西部诗群的创作,其基本的诗歌精神,便是面对这片苍茫辽阔古老神奇的土地及其所凝聚的历史文化和艰辛的大自然,抒写其所激发起来的无比惊叹与悲壮情怀。一方面,他们抒写对这片苍茫辽阔、古老神奇的土地的无比惊叹,对勤劳善良的人民及其伟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由衷赞美,表现着浓厚的“西部氛围”;另一方面,他们也抒写这里的人们面对艰辛和死亡的坚强意志和生存抗争的英勇悲壮,抒写新一代开拓者的崇高的理想、献身的精神、坚韧地战斗和进军的喜悦,表现着强烈的“西部意识”和“开拓精神”。这种诗歌精神正突出地显示了当今的“中国特色”,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从而引起世界的注目。  相似文献   

17.
试论兵团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弘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兵团精神是兵团文化的核心。兵团精神既是兵团人真实生活的反映,又是兵团文化的深层内涵。热爱祖国是兵团精神的核心,无私奉献是兵团精神的品格,艰苦创业是兵团精神的重要内容,开拓进取是兵团精神的内在要求。兵团精神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完整体系。兵团精神既是历史性的,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保持兵团精神的先进性,不仅要培育兵团精神,更重要的是提升和弘扬兵团精神。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中,中国各党派、军队为民族大义同仇敌忾。各阶层、各界人民,包括民族资本家、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少数民族、宗教人士、台湾同胞、各地华侨,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解放战争。许多国家的友人和军队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抗日战争是国际性的反法西斯战争。  相似文献   

19.
射箭技艺与唐代豪侠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边将武功的描绘,唐人往往以骑射功夫为代表,并且以此鼓动起报国进取的热烈情怀。唐人还以射箭练武场面,歌咏盛世带来的自信心。唐人描绘歌咏射箭,不再局限于一般性的武力层面,而成为一种特定精神取向和豪侠传统,较直接地与持发者内在精神蕴含联系起来,乃至成为一种内在精神追求和神勇气质的外现。  相似文献   

20.
人文精神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政治文明是人文精神的制度保障。今天我们强调“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将建设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发展目标,其实质就是要弘扬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培育有赖于“以人为本”的政治制度的建立,这意味着我们的一切制度规范、政策措施和政治行为都要尊重人,从人出发,尽量减少异化,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