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自古有举贤的思想,《礼记·礼运》就提出“选贤与能”的主张。春秋战国之际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多有这种思想。而西汉人韩婴的《韩诗外传》中,这种举贤任能思想最为突出。首先,他非常强调贤才的作用,举出禹兴桀亡、汤兴纣亡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故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 得贤则昌,失贤则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五卷十  相似文献   

2.
1.主体、主体性原是哲学中的概念。在哲学史上,主体这一概念至少有三种用法:第一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主体,其含义是指运动或属性的承担者或物体的主要部分,近似于“实体”或“主体”的概念。第二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其含义是指认识和实践的承担者,这一概念是与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对象(客体)相对应而使用的,具体就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入(包括个体、社会焦团、阶级以至全人类)。在哲学家黄埔森看来,“主体这一概念,除了有实体、主要部分等含义外.最主要的含义是指某种活动的主动又出者。……主体是人·但不等于人,人只…  相似文献   

3.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力度王琲管理是一个古老又崭新的课题。尽管古今中外的管理学家或管理者对管理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趋于一致的是:管理是有目的的人的综合性活动.它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基本职能。由于管理活动总是包含有非经济变量(即使是经济管理...  相似文献   

4.
人的活动有两种基本形式: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二者有区别又相联系,在人的活动中应做到二者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不是把宗教视为一种外在于人且强加于人的异在之物,而是把宗教视为人的内在精神,人离不开神,神也需要人来展示自己。真正的宗教是人绝对精神的体现,是建立于善、正义之上的普遍性东西,宗教的使命就是使人成为理性的自由存在者。宗教与法律、伦理一样,都是人的精神产品,又都是为了人的自由,因而人才是宗教、法律和伦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国家是人、神、法的现实一体化,是现实自由之神。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哲学的先驱,哲学却是宗教的叛逆者。从“殷人尊神”,到“周人尊礼尚施”;从“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到“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礼记·表记》),人类视域逐渐扩展:人走进了自己的意识。“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随大夫季梁语),“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左传虹公三]一二年,虢史语),则昭示人类意识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人不再以天帝鬼神为活动中心,从此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前台。这样,哲学最终挣脱神学脐带,叫开生命之门。中国哲学直接诞生于“乱世”。“天道远,人道逸”以左传》昭…  相似文献   

7.
《龙泉神剑歌》新校并序颜廷亮《龙泉神剑歌》见P.3633,系草稿,共抄42行。第42行后面,尚有7行,系7言诗三首;大约系作者拟补入《龙泉神剑歌》而又未及补入者,兹姑作独立成篇之三诗首置之,不校补于《龙泉神剑歌》中。《龙泉神剑歌》是金山国宰相兼御史大...  相似文献   

8.
《中文信息》2007,(9):150-150
洞穴探险,英语叫caving,cave xpedition,cave exploration.是指探洞者(caver)对洞穴的发现,调查.测绘,取样与其他科学考察与研究活动.洞穴探险不仅是一项单纯的体育运动,更加是一项科学活动。它要求参加人员不仅有充沛的体力。灵敏的反应和掌握必要的探洞技术,  相似文献   

9.
中国宗教和西方基督教的基本精神有着很大的不同,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基督教所代表的文化系统是一种神圣目的论的世界观;中国宗教所代表的文化系统是非 神圣目的论的世界观。第二,在神灵体系上,中国是多神论;基督教则是典型而且严格的一神 论。第三,中国宗教认为人性本善,在道德实践上强调“人皆可为圣贤”;基督教则以原罪论为 其基础,强调人性的不完满,在道德实践上追寻上帝的启示。第四,在对人生的关注上,中国 宗教追求现世苦难的解脱和现世幸福的获得;基督教则追求彼岸的幸福,强调对现世苦难的忍 受和顺从。第五,中国宗教以人为中心,强调依靠人自身的努力得到解脱,对神采取功利的态 度,可称之为“役神”;基督教则以神为中心,强调神对人的拯救,把人的活动视为神的意志的 体现,以荣耀神为人生的使命,可称之为“敬神”。  相似文献   

10.
樟湖蛇节     
《中文信息》2007,(12):79-82
薄荷片推荐: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对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的樟湖镇是不平凡的一天。在这里要举行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赛蛇神”,又称“迎蛇会”像这样以蛇为文化内涵,举着活蛇进行祭祀活动的民间节日,在全国其他地方极为罕见的,又或许是樟湖的蛇节完全处于民闻自发组织的原生状态,使得每年都有来自各地的摄影师及专家、学者到这里来观看、采访与记录。  相似文献   

11.
“超越”作为哲学与宗教的重要问题,不仅是主客对立下的存在者化的概念,还是前存在者意义上的“超越活动”。“超越活动”是“超越的本源”,现代新儒家所谓的“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均是“超越活动”的对象化,即人通过作为“超越活动”的“爱”与“思”而成为超验的存在者,而超凡存在者“天”的生成则与人的敬畏情感与形上追求相关。因此, “超越”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超越性问题。近年来,对于“超越”观念的讨论如此热烈,与“人本主义”背景下人的超越性问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曲广华 《北方论丛》2007,1(6):91-94
五四时期,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盛行,马克思主义被夹杂在其中,与之同潮共涌。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载体,就是各地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成立的形形色色的社团。每个社团都是不同思想的实践者,其实践的结果就是不同思想进行比较、鉴别和争鸣的最后分晓。科学者昌,谬误者亡,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所以,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众多的社会主义思潮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正是各种社团争鸣、比较和鉴别的结果,科学思想相争而兴。  相似文献   

13.
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表现出来就形成作风。作风是人们在生活、工作中 ,也就是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1 。作风就主体而言 ,可分为个人作风、集团 (组织、团体、党派、军队、阶级等 )作风和社会风气 ,它既是人们实践活动的结果 ,反过来又可以对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施加影响 ,其中包括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实现对社会和人的革命性改造、创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是毛泽东一生所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 ,而加强党风建设是毛泽东作风学说的核心。他的作风学说的最为神来、最为大写之笔则是延安整风。延安整风是以毛泽东…  相似文献   

14.
熟悉希腊神话的人知道,在奥林匹斯神系中有一批司职人类精神活动(包括精神文化创造和情绪意念)的神祇,比如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蒂忒,小爱神厄罗斯,以及次一等的文艺诸女神、欢乐女神、喜悦女神、希望女神等等,我姑且名之曰灵神。其中又可划分为文化型灵神和情感型灵神,前者指各项精神文化推认的管辖者,如诗神、乐神;后者则管理人类的七情六欲和观念,如爱神、美神。相对而言,我把司掌自然及社会事物的神祇名曰物神,如战神、月神。灵神是趋向人的自我实现的高级需要的产儿,是人类万物有灵观念和较强的自意识的混种。放诸  相似文献   

15.
擦胸养生法是我国古代简易有效的养生法之一,很适合中老年人学练,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诸种疾病的发生起到很好的作用。健康长寿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体内有很强的免疫力,而多病且不易恢复的人主要与免疫力低下相关。 正常情况下,人的血液中存  相似文献   

16.
王船山神范畴析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化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种“特异的学说”。北宋以后的理学家,几乎无不言神。但唯物论的神化论却主要由气一无论者张载、王廷相、王船山等于以论述发展。本文则主要探讨王船山神化论的神范畴。 王船山以继承张载自命。在他精心撰写的《张子正蒙注》一书中,按注条计,共言气(包括太虚、太和、太极和阴阳)约550处,言理约364处,言神约276处,言神实属不少。王船山育神,一如张载,有三种分指之义:一是“天之神”,二是“万物之神”,三是“心之神”。天之神即“气之神”,又称作“太虚之神”;心之神,指人的精神和精神活动;万物之神,指万物的活动和活动能力。王船山接受“天生万物”的传统看法,认为物之神和心之神都来源于天。  相似文献   

17.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他尊孔反法,把腐朽反动的孔孟之道作为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武器。一九六九年十月一日,正当全国亿万人民欢欣鼓舞,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的时候,林彪却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引用《尚书》中“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相似文献   

18.
在哲学史上,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主体大致经历了从“神”到“自然”到“理性”再到“现实的人”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前三个阶段虽然形式各异,但实质上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一个拟人的主体(上帝、自然、理性)凭着自己的意志(天意、目标、狡计)主宰历史的必然进程,社会历史过程对这个拟人的主体而言,表现为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从现实的人出发,认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是人的活动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性,合规律性合目的性活动是现实的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51 祭祀谷神     
《中文信息》2007,(12):73-73
福建长汀县路湖村湖洋背的村民们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举行传统的祭祀谷神迎三神活动,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活动中还有“颠轿”“九连环”等项目。颠轿是民间悠久的民俗活动,在颠轿比赛中胜利的。队来年能多福,湖洋背颠轿轿子里坐的是请来的谷神。九连环,表演形式多是且歌且舞,曲调大都是本地区的民歌,内容多为表现男女爱情。  相似文献   

20.
王立 《齐鲁学刊》2007,(2):74-80
宝贝兵器失则主人败亡,是明清通俗小说常见情节,体现了宝物与人物主体的双向互动关系。首先,宝物失则人亡国失,产生在关注个体生命价值的汉末魏晋。其次,宝失人亡,往往连带着拥有者家道败落。其三,某一异物的出现与消失,也与物因宝失家贫。而掘墓宝毁运败,则体现了母题与丧悼文化的结合。其还与古代的人体崇拜结合,衍生出人身体异征失则人亡的信奉。还由人体上的某种器官,延展到人某些近身的佩饰之物上。可以说,既是构成明清小说中的那些神秘的宝贝兵器描写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深层观念成因,又时时催奋和印证着宝贝兵器文学描写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